十年奋进工业路 转型跨越谱新篇
——连平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落户于连平生态工业园的佳泰药业公司是连平县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每年把产品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经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该公司员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河源昂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
■2022年9月29日,广东维敏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热敏纸。 本报记者 孙红 摄
■连平生态工业园一角。作为连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连平生态工业园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朝着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迈进。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天气持续晴好,正是项目建设“黄金期”。记者陆续走访连平工业园区以及部分工业企业,发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企业生产热火朝天,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全局兴。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平县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深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全县工业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呈现出工业质量提升、快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了连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优强企业培育成效初显,园区聚集发展优势巩固,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截至目前,连平规上工业企业53家,其中,40家位于工业园区。今年1-7月,园区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3亿元。一大批技改和新建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县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何桂勇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署名除外)
优化平台 省级产业园加速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连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一直以来,连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为振兴连平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连平工业园首期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3.68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8.75亿元。已完成路网硬化25公里,园区企业道路硬底化实现全覆盖;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工业废水实现稳定达标;供水管线已全线铺通,园区企业可全部实现供水;园区供气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的正常生产用气得到充分保障。2015年8月,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发展区。2018年6月,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目前,园区有入园项目149个,有规模以上企业40家。今年1—7月,园区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工业增加值5.16亿元,园区实际完成税收630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1万余人。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园区用地综合利用水平,连平县大力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整治提升存量产业用地1657亩。目前,已完成669.88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3.06%。通过对原创普公司低效闲置用地进行整治提升,成功为美嘉美科技公司、昂泰复合材料公司等一批优质新项目提供了用地,为园区进一步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借鉴。
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在做好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项目落地的同时,连平不断升级“软件”,着力加大服务力度,从税收、贷款贴息、用电、用工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扶持,为企业送去一场场“及时雨”。今年以来,连平县全面落实国家留抵退税政策,已为各大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26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为华丰钢铁、莲田建筑、晨阳实业等减产企业产能恢复提供支撑。同时,该县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加大对比亚迪产业链企业佳之美公司等优质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推企业增资扩产;积极组织耀文电子、捷丰玩具、富林纤维等外贸企业申报进口设备贴息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资金等,落实在融资、信保、通关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协助恢复贸易额和产能;全力推动佳泰药业、劲创科技2家园区龙头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惠企措施,有力地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锻链强链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日前,记者走进广东维敏特科技有限公司热敏纸生产车间,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在生产线上作业,一旁是堆放整齐的热敏纸成品。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展现着连平工业经济发展的热度。
一直以来,矿产资源都是连平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矿产行业税收一直是连平税收的大头。2012年以来,连平涉矿产业经历了矿价大跌和财税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不断调整等诸多考验。面对挑战,连平县主动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传统工业都实现了长足发展,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
传统工业在不断向前的时代潮流中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新兴产业也同样阔步前进。多年来,连平县始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效益工业园、环保工业园、共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思路,围绕“产业兴园、工业建城”目标,通过链式招商扩增“朋友圈”,引导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等产业链在工业园区实现“链式”发展,“招大引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连平县还立足自身的良好生态环境,全力加快水经济产业“5+5”项目建设。推动亿源山泉、绿鼎山泉、九连云雾山泉等5家原有水经济企业增资扩产,培育推动亿源山泉、绿鼎山泉2家企业上规。推动深帮水厂、登巴矿泉水、五千年山泉水等5个已签约水经济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建设。
重点企业培育是做强工业、做大总量的关键。知之深则行之笃,连平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帮助龙头企业谋划、建设新项目,大力发展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近年来,佳泰药业、维敏特科技、昂泰复合材料等优质项目纷纷落地连平并实现快速发展,它们如一个个迅速成长的经济细胞,推动连平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融湾”“融深” “飞地经济”取得新成效
“入驻园区以来,政府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也争取将更多的技术开发转移到河源。”2018年,河源启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南山(连平)共建产业园。落子连平后,在南山、连平两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得到了迅速成长,投产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近2000万元。
深圳市南山区与河源市连平县,相距近300公里,却因对口帮扶结缘。自2016年第三轮全面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紧紧围绕共建产业园这一脱贫攻坚重点领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园区共建”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在连平生态工业园内划出25万平方米用地,由南山区负责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合力打造南山(连平)产业共建示范园,实现两地利益共享。
传统的共建产业园大多采取“先建设,后招商”模式,容易出现园区规划设计与企业生产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后期招商难,园区场地闲置浪费。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共建产业园创新性前移招商环节,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规划设计同步推进。
例如,在建设前期,园区就有针对性地对辖区产能外溢企业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实现高效精准招商。同时,在规划设计阶段,针对签约入驻企业需求,将企业对生产场所的需求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提高使用效益。
在南山连平两地的通力协作下,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一方面,通过两地政策优惠叠加的优势,南山可引导部分有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落户连平,缓解南山辖区内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连平县通过企业进驻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能获得税收。
截至目前,共建产业园入园项目11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南连两地通过“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园区共建”跨区域合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两地产业共建的“飞地经济”新模式,并打造了一个可复制的共建产业园“样板间”,为深化开展“飞地经济”合作作出了有益探索。
以商引商 工业地产实现新突破
日前,记者走进广东(连平)万洋众创城项目现场看到,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鼓足干劲,信心满满。
传统的产业园区推广受地域和行业限制,宣传渠道较为单一,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时,对引进企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只追求数量,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引进企业的良好表现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产业园区正面临招不来与留不住并存的局面,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已到了瓶颈期。
在推动传统招商引资模式转型的实践中,连平县做了不少探索。2021年,在多方努力下,由万洋集团投资的广东(连平)万洋众创城入驻连平,为连平招商引资再添助力。万洋集团拥有投资开发、产业招商、建设施工和园区运营的园区全产业链体系。万洋众创城是万洋集团专为中小企业集群服务,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模式运营的制造业集聚平台,既能解决工业园区招商、管理、服务等难题,也能助力企业解决用地难、建设难、融资难等问题。
广东(连平)万洋众创城是河源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省重点项目,由万洋集团负责投资、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和运营管理。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多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为5年,建成后预计可容纳约800家中小企业,提供近2.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一期规划约44.6万平方米,首开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五金制品、塑料橡胶制品、医药健康和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打造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广东(连平)万洋众创城一期完成投资4.18亿元,7栋厂房建设进展良好,正陆续封顶。10万平方米厂房已被意向客户认购,引进企业10余家。万洋众创城建成后,将成为河源地区领先的高新科技智造基地,助推连平产业创新,推动连平工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连平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回眸来时路,攻坚克难、坚持创新、与时俱进,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展望未来,连平将继续秉持融合、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发展质态和水平,加快工业振兴的战略步伐,强壮工业“筋骨”,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奋力书写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