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
打响新年开局“第一枪”
夺取产业发展“开门红”
■水经济产业园片区紧邻万绿湖取水口,农夫山泉、紫泉饮料、白象食品等重点企业均坐落于此,呈现强大产业活力。 张国祯 摄
核心提示
今日,河源市2024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暨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动工活动在河源国家高新区盛大举行。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重要项目——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将在众多领导及嘉宾的见证下正式动工。
作为河源工业发展主战场,河源国家高新区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共27个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投资总额63.3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25.56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增加年产值27.15亿元;动工项目6个,总投资19.83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6.78亿元;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18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9.25亿元。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河源国家高新区就迎来一大批项目签约、动工、投产,这不仅是2023年高新区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的成果体现,也是高新区在新的一年贯彻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扛起更大责任,助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的具体行动。
河源国家高新区在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奋力壮大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组稿: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李晓 张立
通讯员 罗珊
项目制造属性强 企业技术含量足
据介绍,河源国家高新区在第一季度集中签约、动工、投产的这批产业项目,制造属性强,技术含量足。一方面,所属产业聚焦于高新区着力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成为加快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生力军,助力高新区制造业做大做强,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投资方不少属于行业骨干企业、细分领域领跑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企业在高新区建设的项目投资额大、发展潜力大,不仅将河源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阵地,也将为高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动工项目6个,总投资19.8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78亿元。作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标杆,今天动工的白象食品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成一个低碳环保、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主要生产方便面等食品。这是白象食品集团在华南地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承担着开拓华南市场、保障产能供应的重要使命,也将为推动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利用产业引导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组成了1.5亿元的白象食品专项投资基金,加速白象食品在园区的产业化落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18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增加年产值29.25亿元,招商成果驱动产业发展。
制造业行业“大咖”青睐河源。爱康保利管道一期项目是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区的首批项目之一,预计购置用地260亩建设生产厂房。在建成自有厂房之前,该项目率先在高新区租用1.2万平方米厂房,力求快速生产、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该项目投资方爱康集团是上海市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十大管道保利品牌生产商,开发、生产、销售民用及商用净水设备和管道产品。
由深圳市搏思康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搏思远电子项目今天也顺利投产,总投资2亿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深圳市搏思康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墙壁开关、插座、智能家居电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自主品牌“SIESI西思”,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河源国家深河国际模具城,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模具龙头骨干企业,刚刚投产的金三维模具正是代表之一。河源金三维智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占地约4.6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生产销售收入达6亿元以上。其母公司深圳市金三维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精密模具和塑胶制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优秀的模具和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迈瑞、伊莱克斯、本田等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先企业。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25.56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7.15亿元,为打好打赢新一年招商引资攻坚战开好局。
令人振奋的是,电子信息产业队伍“扩员”。华皓光电项目位于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租用厂房面积约1.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LED模组生产基地,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亿元,年纳税额不低于2500万元。该项目投资方——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及销售高端LED器件业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高阶照明、光电显示行业应用需求提供完整的LED灯珠研发设计和封装制造的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该企业采用独创的HPOB技术路径,在外观结构和覆膜等领域,有完善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覆盖植物照明LED灯珠、车载照明LED灯珠、Mini背光LED灯珠三大业务板块,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汽车、茂佳、TCL、创维、伟志、帝显等知名企业。
机械与模具产业也添“猛将”。钜宝模具项目落户于跨江融合发展区,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汽车模具生产基地,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不低于3亿元,年纳税额不低于1500万元。该项目投资方——东莞市钜宝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五金冲压模具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深耕汽车冷成型冲压模具设计、加工和调试,在中大型连续模、铸造模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技术和制造优势。产品以天窗导轨、座椅骨架底盘、排气系统、防撞梁等汽车五金零部件模具为主,客户主要包括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玛莎拉蒂、捷豹、路虎、福特等知名品牌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模具行业享有良好口碑。
做厚做实制造业当家 实现三大产业能级跃升
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这一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明确思路,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主平台申报建设攻坚年、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四个年活动,大力开展“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招商引资全年攻坚战、省级主平台申报建设、产业空间突破、项目建设提速、创新协同发力、国企改革、产业环境提升”八大攻坚战行动,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去年,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拼搏与汗水获得了回报:2023年1月至11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0.2亿元,同比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4%,工业技改投资13.3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1.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6.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园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国家高新区行列。
为大力培育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活动,以提升产业能级为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全面扩大产业优势,取得了新突破。
去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先后引进白象食品、中储粮、紫泉饮料、爱康保利管道等超亿元项目32个,合同投资总额83.8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23.2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全年新动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30个。15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率达105.2%,京泉华、禾望电气、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8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经过持续奋斗,河源国家高新区落户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如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美晨通讯、中光电科技等。去年,高新区创新推行“以商招商”模式,以现有龙头企业为牵引,引进同行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强联强、以大带小,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事实证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禾望电气上游企业卓瑞源科技、腾祥科技,京泉华上游企业新都丰电子、卓添溢等,成功落户高新区。
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开拓新能源电子产业这一细分赛道,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打造产业集群的又一有力举措。2023年,高新区以禾望电气、京泉华、麦格米特3家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构建了新能源电子产业的大框架,并引进了一批供应链企业。
同时,加大产业共建、技术改造、支柱企业梯度培育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平台和空间。2023年前11个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7亿元。
当前,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可靠路径,聚集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巨头,水生产企业、水饮料配件、水设备、水产业园基础设施等各类型项目全面开花,产业链条持续延长完善,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2023年,在聚集了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饭饭得等水饮料及食品企业的基础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又吸引了全国的方便面龙头企业白象食品和饮料代工龙头企业紫泉饮料、中储粮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其中白象食品、中储粮项目投资额均超10亿元。目前,白象食品、紫泉饮料、农夫山泉三期等项目先后动工建设。同时,为加强产业布局,河源国家高新区聚力打造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吸引了饮料配套、预制菜等企业抱团落户。产业链条也得到了延长,今麦郎、紫泉饮料的配套企业,如紫江瓶胚、膜宝包、鸿盛包装、金凯锐、晶品科技、标信等项目先后在高新区投资布局。2023年1月至11月,高新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长22.2%。
在机械与模具产业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主动作为,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建设、产业配套、平台打造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
去年,河源国家高新区主动谋划、重点布局模具产业配套工作,加快模具加工中心、模具检测中心、试模中心、零配件集散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全力创建省级机械与模具产业特色园区,为模具产业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同时,河源国家高新区落实我市关于发展机械与模具产业的政策,支持龙记、鹏准、欧华包装等企业稳产增产,力促乔丰、金三维、博锐特等项目竣工投产,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在跨江融合发展区,河源国家高新区计划布局汽车模具冲压产业园,已有爱康集团、钜宝模具落户,同时有8家模具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还有一批重点模具企业在加紧洽谈中。
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已有机械模具制造企业52家,可实现年总产值超60亿元,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聚集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项目签约是第一步,项目能否真正落户、建设、投产,离不开好的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去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实施“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采取党建加网格化管理、“一会三专班”等创新举措,大力推动签约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优化在产企业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加快项目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每周召开项目会商督办会,对各类项目建设难题和涉企诉求进行会商研判、督办解决;组建三个服务专班,即落户项目促动工及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服务、在建项目促投产上规服务、在产企业服务专班,推动党员下沉、服务下沉、力量下沉,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强大工作合力。同时,深化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大、中、小闭环管理解决机制,开通了上线运营企业诉求平台微信小程序,“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幅提升企业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了解,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河源国家高新区于2023年办结企业诉求272项,系统解决“停车难”等群众关切问题19个。持续推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支持股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招用工长效机制,成立上规上限工作专班,推动51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下拨各级惠企政策资金1.12亿元,进一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