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
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文化体验
○本报讯 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通讯员 黄汶 近年来,和平县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创新公共文化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座座精神乐园。
日前,走进县图书馆合水分馆,1万余册书籍分类后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合水镇街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吕成平介绍说,平日里会有很多居民过来借书、看书学习。除了定期开放外,该馆周末还会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常过来看书的村民王春城说,馆内藏书丰富,种类齐全,通过阅读,增加了他在教育、农业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也会积极参与该馆举办的各类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和平县博物馆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在文物研究深度、文物利用广度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文物“活”起来。
据了解,和平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4499件(套),馆内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展、王阳明专题展、历史文物专题展、红色文化展和非物质文化展等基本陈列展厅。该馆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凸显数字化、智能化理念,让群众充分体验数字化魅力;不断提升常设展览的展示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特展活动,力求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延伸教育和拓展服务,推动展教一体化,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和平县着力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充实。
当前,在和平县,“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县建有三个馆,其中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文化馆为国家二级馆,博物馆为国家三级馆;建成文化站1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5个。
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不断拓展图书借阅、文物展览、文化展演等服务项目,丰富新型文化空间的有效供给。同时,积极探索突破城乡层级壁垒,不断完善总分馆建设;完善县级博物馆相关制度,逐步推动镇级博物馆建设;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两融一中心”试点工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