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发扬“工匠精神” 下足“绣花功夫”

和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创佳绩

2023-02-27 17:18:12 来源:河源日报

44b00a3a1d40e85d1af2cf69fa154c62_0227010_001_01_s.jpg

■ 2022年7月8日,2022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举行启动仪式。

e2caec12430bc98d55c7291cce3f8ac1_0227010_001_02_s.jpg

■2023年2月3日,和平县元宵节主题系列活动在福和文体广场开幕。

6a351acd8f1c51381c724fc021081519_0227010_001_03_s.jpg

■ 2022年10月,和平县2022年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大坝镇水背村。

6d0a513f67cafbc1fffe44b823795fd7_0227010_001_04_s.jpg

■美丽的和平县城

核心提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蕴含着推动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应当具有高水平精神文明。近日,省文明委正式通报2022年全省文明城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结果,和平县再次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

一江碧水千秋画,闻到浰江水醉香。如今,走在和平县的大街小巷,环境整洁美丽、机动车礼让行人、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周末去清澈的浰江边游玩……从来寻常最不易,在和平,文明早已渗透进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和平县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紧扣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突出重点、对标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巩固创建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精细管理、改善市容环境、营造社会氛围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一:组织  

健全组织领导 助推高质量创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过去的一年里,和平县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年度责任分工,确保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此前,和平县召开2022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冲刺攻坚会,印发《关于调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专项工作组的通知》,明确宣传、公安、教育等13家成员单位“创文”工作职责分工及任务,对重大创建部署进行策划、决策,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为对标对表开展创建,和平县印发《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操作手册(2022年版)》及各单位个性化创建清单,每月印发文明实践活动提醒函,完善申报程序,启用“文明城市创文网上申报动态管理系统”,确保全县档案材料提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推行专人跟进、专人指导、专人服务机制,按模块、单位开展一对一创建指导,激发了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投身文明建设工作的热情和力量。

关键词二:机制

健全完善机制 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和平县凝聚创建合力,以“工匠精神”不断提升文明品位,深化文明内涵,增强创建成效,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从而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

行走在和平的大街小巷,步步风景,处处怡人;小区、公园内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路面令人舒心;在菜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人们有序排队,秩序井然……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今的和平,文明和谐的场景随处可见,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徐徐展开。

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落地,让市民成为建设环境的“文明工匠”。和平县重点实施“社区小区+周边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的工作管理机制,全县85家单位挂点无物业小区、卫生责任路段开展清洁、文明行为劝导等服务,掀起全民创建热潮。

同时,和平县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交通秩序、建筑工地、老旧小区等“十大城市病”开展百日集中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组建文明观察团,聘请县内各类好人、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30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监督,发挥代表的模范作用,引领创文新风尚。

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平县还开展“文明鸡蛋 满意答卷”“烟头不落地”等活动宣传创文知识,通过“创文齐参与 红动和平城”小程序开展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意见,设立“文明随手拍”栏目,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超174万人次参与,对全县市民进行有效覆盖。

关键词三:思想

加强市民教育 弘扬社会文明风尚

文明城市创建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和平县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践行当代价值。深挖阳明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原创推出《知行合一》少儿声乐套曲,在全县中小学校传唱。同时,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细化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和行业规范等行为准则,贯穿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融入社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有机融入和平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平好人、和平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评选,推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将“知行合一”歌曲与和平县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真实故事融合,举办“德育阳明·和平践行”2022年和平县精神文明建设专场文艺晚会,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开展文明有礼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文明有礼整洁有序”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文明有礼、文明有序、文明有我”蔚然成风。

关键词四:实践

完善阵地管理 丰富文明实践活动

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永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和平将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到细节之处,既重视城的建设也重视心的建设。

为使文明成为每个市民由心而生的习惯,和平县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实践所17个,村实践站245个,实践点6个、实践基地5个,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打造3个示范所、12个示范站。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设计开发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云平台,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四单模式,推动志愿服务规范管理。印发《和平县2022年文明创建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四单”闭环管理,开展“文化进万家”“破除陈规陋习 开展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等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

实施文明实践工程。实施“擦亮阳明文化·践行当代价值·弘扬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成立阳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开设阳明讲堂,开展阳明文化经典诵读、家庭文明共建分享活动。以阳明先生在和平挥鞭征讨、设立县治、抚治一方、教化安民的事迹经历,凝练概括出“良心、民心、养心、砺心、净心、涵心、悦心、乐心、得心、孝心、谦心、友心”12个立德修身、立业济世的精神标识和行为准则,打造“阳明修心园”,让市民群众在休闲散步中感悟修心,以文化人。

打造文明实践精品范例。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精心打造“水背榕树下讲党史”“滨河驿站党史课堂”“关爱留守儿童 七彩课堂”“水墨飘香国画公益课堂”“义诊送健康”“禁毒三管”等特色县域品牌30个,培育“知阳明·学阳明·行阳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10个,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关键词五:延伸

抓好拓展延伸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在和平县优胜镇,街镇社区以“改善村风民风,助推移风易俗”为目标,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让群众用行动攒积分、兑商品、赢肯定,提高了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积极性,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开展积分制之后大家参加活动更积极了,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进来。”街镇社区居委会委员陈英武说,积分制不仅能用积分兑换礼品,还大大改善了社区的环境卫生,有效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从最小细胞“社区”入手,再到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城市治理主阵地作用,再到全县的高位推动,和平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推进多形式、多渠道的基层创建。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深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县新增市级以上文明村镇12个、县级文明村25个。

开展文明单位创建。突出价值观培育和道德文化建设,引导各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化医院、银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窗口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全县新增市级文明单位2家、县级文明单位9家。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建设活动,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引导群众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评出十星级文明户1622户,新增市级文明家庭3户、县级文明家庭20户。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新增市级文明校园3所,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0家,涌现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人、县级新时代好少年32人。

■文: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图:和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