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扎实推进形象提升行动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2022-10-12 16:28:52 来源:河源日报

a4d3504b78c3d10ddb4c11811b31e47d_1012034_001_01_s.jpg

■7月8日,和平县举行2022年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通讯员 徐锦奕 摄

d244c705cbef9cc605c94d87888f8238_1012034_001_02_s.jpg

■阳明修心园于7月28日正式落成。阳明修心园以阳明公园王阳明先生塑像为原点,呈辐射环形状,在广场环形扇面竖立12座花岗岩石刻。

ccb247e5e72709d1c22f61b3ff0af61f_1012034_001_03_s.jpg

■和平县福和文体广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核心提示

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环境,近年来,和平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紧盯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形象提升行动。

去年,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周期里,和平县迎来“开门红”,取得了全省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以来,和平县深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城市“六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坚持精准发力 多措并举整治市容环境

为给广大市民群众营造安全、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近年来,和平县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市容市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城市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集中执法,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和平县贯彻精细理念、坚持精准发力,督导环卫部门深入开展道路清洁、吸尘、冲洗等作业,组织清理道路沿线堆积垃圾、杂物及卫生死角;注重全覆盖、常态化,认真实施垃圾转运站、环卫车辆等环卫设施消杀作业;严格落实环卫公厕“十净十无十好”标准,为居民如厕创造洁净、安全的环境。

此前,因为年代久远、缺乏规划等一系列原因,和平县城存在卫生环境较差、交通拥堵、停车混乱、路面破损、违章搭建等问题。同时,县城是居民区、商业店铺等较为集中的区域。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不仅关系着一座城市的颜值,也直接影响着宜居度和群众的幸福感。今年以来,和平县改造升级一批背街小巷、城市公厕,新建成3个农贸市场,中心市场升级改造也即将完成,西门桥重建通车,和平河完成清淤蓄水,阳明修心园正式落成,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2021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成绩反馈情况,和平县委、县政府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失分严重项目,确定了10个方面的整治重点,包括交通秩序整治,“三线”整治,“门前三包”及“牛皮癣”整治,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整治,农贸市场整治,户外广告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城市河道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动员引导全县上下围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突出问题,立即行动起来,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打一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为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文体生活 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品质

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产物,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体育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由动物本能改变成自觉行为的人性产物。近年来,和平县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和文旅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和平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全链条文旅文创业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季秋时节,和平处处洋溢着欢乐昂扬的气氛,乐观善良的和平人满怀信心和喜悦,用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孕育好风尚,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文明的精神、强健的体魄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7月,以“德育阳明 和平践行”为主题的和平县精神文明建设文艺晚会举行,旨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让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让阳光、美好、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蔚然成风。和平县委宣传部邀约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创作了4首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知行合一、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儿童声乐套曲,歌曲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已在全县小学展开学唱活动,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当天的晚会,用4个在和平发生的真实故事演绎这4首儿歌,用艺术传递文明新风,让阳明精神为和平文化注入鲜活动力。

今年8月8日是第14个“全民健身日”,当天晚上,和平县在体育馆启动以“健康每一天 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就是现在,快投!”在和平县体育馆的篮球场上,来自贝墩镇的篮球队球员正对着篮筐进行一次漂亮的勾手上篮。在位于阳明镇的绿茵场上,一场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球员们挥洒汗水,顽强拼搏,用坚韧的意志尽情释放对足球的热爱。在和平县福和羽毛球馆,参加羽毛球邀请赛的选手们时而跃起杀球,时而前冲救球,十分激烈。

和平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民生工程,是文明创建工作的示范窗口。当前,为全力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平县图书馆正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环境,全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近日,记者走进和平县图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堂正在进行。“通过非遗小课堂,我了解到了席床是如何制作的,知道了如何剪纸和编中国结。”参加课堂的小朋友黄丽雅说。和平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席床这种本土文化、非遗引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不仅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增进对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底蕴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寻找到新的载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将助力和平县深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营造美好环境 多措并举推进创文工作

此前,记者走访县城福和农贸市场、南堤市场等7个农贸市场,工作人员正耐心细致地对占道经营的摊贩进行劝导和教育,引导经营者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店铺周围环境卫生整洁。同时,工作人员还重点检查了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防蝇虫和戴口罩等卫生措施。

如今,当记者再次来到和平县阳明镇,只见道路更加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井然有序,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宣传牌随处可见,一张张宣传牌张贴在社区的显眼处,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给社区增添了浓厚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气息。“环境优美了、设施齐全了、社区和谐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给百姓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家也更加文明礼貌了,行为更加规范了。”谈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当地居民朱先生说。

在社区工作方面,和平县从安全、服务项目、环境美化等着手,力争做到让居民人人知晓并积极参与,掀起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参与的热潮。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创新基层治理,利用有效载体,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这也正是和平县推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和平县委、县政府矢志不移的目标追求,是一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任务。今年,是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承上启下、提质增效至关重要的一年。对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县委、县政府今年部署开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每项行动都由分管县领导挂帅,各镇、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主动挑大梁、打头阵、攻难关,立即行动、全力推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不漏死角治“脏”、不厌其烦治“乱”、不拖时间治“堵”、不遗余力治“污”,做到真整治、见成效,推动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接下来,和平县将坚定“战则必胜”的信心决心,激情担当、奋勇争先,立即行动、全民参与,坚决打赢专项整治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时,和平县文明办将做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和平县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河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和平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署名除外)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