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扎实推进城市提质行动 打造产城融合和平样板

2022-10-12 16:27:45 来源:河源日报

4331d9b1a0132df1fff1a3b579096940_1012033_001_01_s.jpg

■和平县图书馆与文化馆,位于和平县工业园内。

d0fbc74ff1aa9d794b0c2299974dae64_1012033_001_02_s.jpg

■和平县百盛广场,是和平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360abe3065153495b2d3cd0f86430046_1012033_001_03_s.jpg

■和平县城与和平工业园融合在一起

核心提示

近年来,和平县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加快建设“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聚力打造“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六大服务业”,扎实推动产业、园区、城市之间的空间整合及功能融合,通过以园促城、以城带产,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并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赋予和平县“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和推动“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新使命、新任务。

今年以来,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和平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和平努力、和平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产促城 产业发展推动“城园互动”

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有序融合发展,让古老的县城充满活力。近年来,和平县通过以园促城、以城带产,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着力打造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平县通过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仓储物流业、农机服务业、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六大服务业”,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和平县紧盯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抢抓赣深高铁开通的机遇,推动林寨古村创建国家级3A景区、荣佳国韵温泉度假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阳明文化综合开发,进一步擦亮“阳明古郡”“温泉之都”文旅名片。

和平阳明公园的秋日暖阳里,草木葱郁,游人如织,如画般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最近天气好,正好带孩子出来玩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住在阳明镇的吴女士说,随着和平的环境越来越好,自己常和同事们去古村落游玩,去泡泡温泉,生活很丰富。

林寨古村,位于和平县东南部,典型客家民居风格的方围屋。“第一次走进这里,我们就被这错落有致的建筑所震撼,此后我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家住东水镇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和平县林寨镇对林寨古村进行综合性保护开发,重点维修了古村四角楼,完成古村景区土地规划及设计、修建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厕、展馆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道路、应急救援设施、游客信息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开辟了农耕馆、民俗馆、名人馆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以城带产 项目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和平县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是赣深高铁、京九铁路和粤赣高速南下入粤第一县,全县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辖17个镇245个村(居),户籍人口近56万。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以城带产,进一步深入推动产城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平台,也是美好生活的家园。一直以来,和平县以强功能、提品质带动兴业态、聚人气,以项目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现如今,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高铁新城扩大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正稳步推进;科学编制了和平县老旧小区5年改造计划,计划改造涉及的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赣深高铁和平北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大环城公路二期完成工程总量75%,省道公路改建工程加快推进。

在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和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扎实推进,南园、福和、阳明3个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阳明修心园”正式落成,66个社会工作服务所(站)投入使用,打造了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和平县2021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全省20个县级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三。

美景诱人来,留客来兴业。近年来,随着和平产城融合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深圳人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来和平旅游,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东水镇上坝村。”姚先生表示,当地的山水秀美,游客往来频繁,在这里开民宿非常有前景。他计划在进一步考察后,尝试在当地开一家具备住宿、展览、会议、娱乐等功能的民宿。

和平县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第三方正在编制《和平县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样板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高铁新区核心区、福和产业转移园三期等多个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和园区空间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赣深高铁和平北站周边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国道和省道改造升级、大环城公路二期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内联外通网络更加顺畅。

今年以来,和平县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改造升级一批背街小巷、城市公厕,灯光球场(含255个停车位)、中心市场升级改造和县美术馆建设加快推进,和平河清淤蓄水、河道亮化工程全面完工,城市美化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立足高铁新城 深化“产城人”融合发展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新建赣深高铁。和平县积极抢抓机遇,提前规划建设以高铁站为核心的高铁新区。随着高铁通车,和平正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快集聚产业要素,全面深化产城融合,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推动产城发展从“形”向“形、实、魂”兼备转变,增强承载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和平明确县城“北拓南优,东进西延”的总体思路,修编完成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及高铁新区核心区、产业转移园、县城城西(雅水河周边)片区、新城区(九子岗)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科学制定《和平县实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和城乡规划编制“两个全覆盖”工作方案》。

同时,和平还注重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并全力推进大环城公路建设,构建县城“三横三纵”交通网络格局,有效拉大县城框架,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新城核心区、高铁新区、产业园区、老城区“四区融合”步伐加快。

根据规划方案,和平县将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形象品位,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同时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赓续文化、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

近日,和平人林先生趁着国庆假期乘坐高铁返乡,一下高铁,他就近去了阳明博物馆。“这几年来,家乡的变化真大。高铁通车了,商场越来越多了,公园也越建越漂亮了。”林先生说。据悉,阳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14499件,是一座见证和平古文化发源地、南北文化交流主要通道、中原人南迁史迹、甄别客家文化渊源的县级馆。展馆内采用高科技幻影成像、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全面、生动、形象地诠释和平历史的发展进程。林先生的经历,正是和平县以高铁新城为契机深化产城融合的生动写照。

围绕高铁新城建设,以点带面,和平深化产城融合发展硕果累累:国际商贸城、世纪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和平河“一河两岸”、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提档升级,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0处,新改建公厕17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170个,建成南园、福和等5个农贸市场;新行政中心、和平公园、福和公园、世纪广场等新城核心区项目建成使用;福和文体广场、华强中学等产城融合项目相继建成;高标准完成高铁新区规划编制,安置小区、“两路一广场”有序实施;大环城公路一期、东水东江大桥、林寨大桥建成通车,大环城公路二期建设正稳步推进。

接下来,和平县将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实办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以产城融合为载体,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好学校、医院、公园、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新征程中持续推进和平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贡献和平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