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2022-10-12 16:25:57 来源:河源日报

f0c0332b2adbbc2c019574726c92596f_1012032_001_01_s.jpg

■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的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们正忙着发货。

b7f073044f2aae39b917bc0966f0db53_1012032_001_02_s.jpg

■和平县贝墩镇的万吨腐竹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在制作腐竹。

ddeb79437c59a78fbe3df8d7d80c9074_1012032_001_03_s.jpg

■和平县上陵镇美丽乡村示范带

核心提示

2016年至2020年农业总产值合计149.8亿元,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5亿元,丝苗米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数字的背后,是和平县十年来山乡巨变、山河秀丽的锦绣画卷,是和平为全县人民带来的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思想之旗领航向,乡村振兴开新篇。和平正发出村美民富的召唤,奏响前行的凯歌。近年来,和平县积极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带动作用,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在过去的2021年,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乡村绿色资源拓展延伸“绿色通道”

乡村要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和平县坚持以基础为重,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科学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天生卫康、和盛食品、聪明人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持续发展猕猴桃、百香果、腐竹、油茶、家禽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基础。高效实施水利和能源项目建设,有序实施黄沙河、新塘河万里碧道工程,解决水环境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基建配网工程,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据介绍,一直以来,和平县始终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示范工程创建,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乡村振兴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和平县高度重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土地流转、代耕等方式“唤醒”土地,扎紧“粮袋子”,让粮田“务正业”,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3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大幕,在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拉开:插秧的是高速插秧机,1天可插秧25亩地;喷洒肥料的是无人机。据悉,2021年,和平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66万亩,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4.1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1.7万亩、产量12.6万吨,“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保供。

完善通达的基础设施,是和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保障。一直以来,和平县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现如今,横贯和平县境内的粤赣高速,成为了和平县乡村连通惠河高速、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通道”。深圳福田区与和平县携手合力,通过引入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做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品牌。2016年以来,福田区支持福和共建产业园区启动多个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猕猴桃、百香果、蜂蜜等农特品牌,对口帮扶实现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

接下来,和平县将借助“四好农村路”“户户通”道路硬底化,激活农村发展资源,持续优化和完善旅游交通线路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整合“红”“古”“绿”等特色旅游资源,铺就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

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平县着力建设“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这有力推动了和平县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应大幅提升,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扎实推进,猕猴桃和腐竹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成功,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扩大,2016年至2020年农业总产值合计149.8亿元。2021年,和平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4954万元,同比增长4.2%。

近年来,和平县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初步形成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万亩优质稻种植区、万亩茶叶种植基地、万亩百香果种植基地、万亩油茶种植基地、万亩黄豆种植基地,以“万亩基地”支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和平县已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格局:以下车镇云峰村为核心的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以彭寨镇马塘片为核心的万亩优质稻种植区,以青州镇、热水镇为核心的万亩茶叶种植基地,以大坝镇水背村为核心的万亩百香果种植基地,以合水镇为核心的万亩油茶种植基地,以贝墩镇为核心区的万亩黄豆种植基地。

走进和平县青州镇山角乐农场,漫山遍野的百香果郁郁葱葱。“今年百香果产值300万元至500万元不成问题。每年未到采摘期时,我们就已经累积有几千张订单了。”农场负责人赖炳泉说。

在和平县热水镇九连村天富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灯火通明、机械轰鸣,着装整洁规范的工人们在标准化的生产作业线上,忙碌着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制茶的各项工序,茶叶清香飘满了整个车间。和平县天富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立足河源丰富的茶叶资源以及品牌和规模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观光”的产业模式,以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为核心,以机械化加工生产中高档茶叶为重点,实施茶叶产品系列开发,带动当地百姓和中小加工企业共同发展。

当前,和平丝苗米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百香果、茶叶、黄豆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水平,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1个。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蓝图

近年来,和平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断“美村容、兴产业”,建设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推动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带动效应下,一批更具规模效益的产业项目正在和平县集聚。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和乡村振兴息息相关。通过加强村庄科学规划,和平县以粤赣高速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粤赣交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保护好传统特色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协同国道、省道升级改造建设,提升对外通达水平,同步推进村道硬底化、行政村道窄路基路面拓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建立乡村基础公共设施建管机制,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和平县上陵镇美丽乡村示范带的翠山村,翠竹一行行、一簇簇、一片片,或依墙而立,或延绵成片,成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该村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毛竹25万株以上。

在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厂半成品车间,这些半加工的竹制品将会被生产成蒸笼、小竹签等产品,销往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近年来,上陵镇通过实施毛竹林地流转,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管护和统一运营,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竹制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竹制品加工产业链。

华丽蝶变的民宿,也在为和平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增添活力。在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行走,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庭院错落有致,路旁翠绿的树枝垂曳、鲜艳的花朵摇曳生姿。该村位于热水镇南端,地处九连山腹地,千山苍郁,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3724人,拥有丰富地热资源和生态资源。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湖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温泉度假、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产业、民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9年,南湖村被成功认定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该村现有热龙温泉度假村、热水漂流、九连山温泉度假山庄等旅游企业,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总长15公里、覆盖1.7万多人的大坝镇九子岗至合水村风貌示范带已完成初步规划,目前正围绕阳明文化、温泉资源、农业产业等优势,以打造“阳明客乡 温泉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沿线各村,推动该镇打造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和平县已规划16条镇级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镇级美丽乡村精品带和2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力争到2025年底前,80%以上的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接下来,该县将以大坝镇九子岗至合水村风貌示范带和上陵镇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

接下来,和平县将持续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村民就业、教育、医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