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和平篇章

2022-07-20 10:51:22 来源:河源日报

6db9fec8581dbaebd1808ed85ef0210d_0720004_001_01_s.jpg

■和平县大坝镇的万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

40b150069d0f070da3036314d2a85c8d_0720004_001_02_s.jpg

■和平县下车镇的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

9241f0d436423888eb9f9e754d633899_0720004_001_03_s.jpg

■和平县合水镇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5791728d5412a46ff0dfd6541a099ebf_0720004_001_04_s.jpg

■和平县彭寨镇马塘片的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

核心提示

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中持续推进和平县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和平县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积极应对、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影响,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又稳又好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预计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3亿元,同比增长0.5%;农业总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0.7%;建筑业总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8%。


推动一产接二连三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和平县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建设“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平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县委、县政府与17个镇签订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深入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垦造水田工作,流转撂荒耕地1万余亩,发展2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85户,完成早造粮食播种面积15.6万亩、同比增长0.18%,如期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平丝苗米产业园成功申报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百香果、茶叶、黄豆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水平,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1个,组织申报省级绿色食品认证4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和平县大力推动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3亿元,预计下月建成投产,可带动2000人以上参与腐竹产业发展,年产腐竹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当前,该县正积极筹备在今年下半年举办首届腐竹产业文化节,大力宣传推广和平腐竹品牌工作。围绕市培育百亿级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食品饮料和新材料产业,力促聪明人集团、明泉健康科技等企业扩大生产,推动新九州、黎水食品、长丰环保、盛广拓等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想方设法推动和平药厂整体搬迁,今年年底前新厂区可投入试产,预计新增年产值2亿元;推动君乐药业等传统企业扩能增效,医药产业实现新发展。充分发挥电镀车间的作用,结合钟表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谋划建设可穿戴饰品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年创税收1000万元。

培育“六大服务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平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用好阳明文化和“温泉之都”资源,推进旅游与康养、生态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推动骨干商圈及商业街改造升级,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培育发展仓储物流业,用好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快推进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着力发展农机服务业,培育壮大乐源生态农业等一批农机服务企业,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农机服务业。目前,全县早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6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43%,今年年底可达70%以上。依托和平县国家级电子商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积极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直播带货等经营方式,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宽。

今年以来,和平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有新洽谈项目13个,意向投资总额105.1亿元;签约项目6个,合同投资总额49.3亿元;新动工项目4个,合同投资总额11.6亿元;新投产项目5个,合同投资总额9.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长丰环保、金龙矿业、利晖针织)。下半年,在和平药厂、和盛食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产投产的带动下,预计该县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经济运行可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践行人民至上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筑牢民生保障的温暖底线。

和平人到广州省级医院、赣州区域医疗中心、河源市区医院就医,需要花费至少1个小时的车程,增加了百姓的医疗成本和救治风险。为了让和平百姓能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目标,自2017年以来,和平县紧紧抓住省、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先试先行。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治理机制、分工协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纵向以17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以251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组建成一个医共体。

心怀“国之大者”,着眼“为民小事”。和平县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落到实处,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序推进;着力健全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逐步铺开;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位得到有效保障;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护理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和平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凝聚起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面对今年以来发生的风险挑战,和平县的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一道并肩战斗。

特别是今年面对历史之最的“龙舟水”(5月21日至6月22日,和平县录得总降雨量为822.8毫米,较常年偏多182.7%,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1位),和平县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约5.15万人,可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7.67亿元,灾情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和平县严格执行“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组、党员联系户”的四级网格机制,夯实基层防汛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31名县领导同志全部进驻所挂钩乡镇、靠前指挥,强化协同作战,细化工作措施,保障各项防御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和平县乡镇领导干部进驻村居,发动8000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做好危房隐患排查、人员转移安置、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同时,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联系户”等方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工作优势,将网格化管理与防汛工作有机融合,以网格化管理推动防汛责任落实,织牢织密河道、水库、堤坝“安全网”。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和平县将汇聚起56万和平儿女的澎湃力量,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