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和平人才工作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和平迎来“高铁时代”,为该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朱灯塔 摄
■1月11日,和平县人才工作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朱景优 摄
□ 和平县城。近年来,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努力营造识才、引才、敬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冯晓铭 摄
核心提示
“在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和平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新使命、新任务。要实现既定的使命任务,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在1月11日召开的和平县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邓卓文一语中的,明确了突围崛起的“和平路径”。
“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加快推动人才的成长和聚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比较优势的形成,以人才优势赢取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努力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持续推进和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邓卓文对全县人才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和平县县长张衍彪表示,为了盘活人才资源,该县将大力推动和平县人才工作系列活动。一是拓宽人才引育渠道,用足“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支持人才引进。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大优秀人才表彰激励力度。三是加大人才宣传力度,扩大该县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用好人才发展基金,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2000万元
为进一步解决人才发展“钱袋子”问题,扩大和平县人才发展资金池,和平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将该县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每年的1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同时,设立“和平县人才发展基金”。该县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由企业成立发展的“人才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源,通过联系各方企业热心捐赠,已募集人才发展基金212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育。
在1月11日举行的和平县人才发展基金设立暨人才签约仪式上,张衍彪接受企业捐赠设立“和平县人才发展基金”。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县支行捐款150万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和平分公司捐款20万元,和平县盛广拓资源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捐款2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和平县税务局捐款10万元。
引进人才 和平有妙招
和平县在今年修订了《和平县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实施意见》,增设“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盘活机构编制资源,解决优秀人才无编可用的问题。同时,还通过向用人单位、人才本人调研了解,立足人才所忧,发布和平县引才公告和人才新政“智享十条”,从待遇、住房、生活保障等方面下大功夫,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和平县引才使者”是宣传和平人才政策、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抓手,他们将在珠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人才集中地发挥以才引才作用。在和平县人才发展基金设立暨人才签约仪式上,邓卓文先后为梁飞红、王慧芹、廖书真等人颁发了“和平引才使者”聘书。
梁飞红,广东和平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王慧芹,广东和平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现就职于广州市城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廖书真,广东和平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现就职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还有一名是陈华显,广东和平人,在读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据了解,这4名引才使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不同阶段的同班同学。和平学子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心系桑梓、热爱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家乡人才工作贡献力量。
一次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2名
据悉,和平县本次共引进各类人才22名。其中,11名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柔性引进5名人才,他们将定期到和平对口单位进行帮扶。还有6名已经在和平工作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将享受和平的人才新政待遇。
在1月11日举行的和平县人才发展基金设立暨人才签约仪式上,高职称人才代表王光辉作为本次人才签约代表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他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2009年毕业于重庆市的西南大学,200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水利线工作。参加这次仪式,他提前两天来和平,在县城深入了解了和平人才引进政策和引进成效。结合和平近段时间的引才工作,他感触很深。
王光辉的第一个感受是:“和平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工作是真重视、真投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人才的待遇;新建几十套人才公寓;不遗余力地推动人才发展基金;解决人才安家的后顾之忧;引才人员耐心细致解释人才政策,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相信一定能够在和平安心、踏实地投入工作。”
和平县给王光辉的第二个感受是,和平本土的人才多,且具有家乡情怀。“和平有这么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签约人才不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的和平学子,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么多和平学子从珠三角回来家乡发展,他们有的放弃了珠三角三四十万元的年薪,有的放弃了珠三角优越的教育、医疗条件,他们心系家乡,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只要家乡需要,时刻准备回家乡作贡献。”王光辉说。
王光辉还感受到,和平也有很多外地人才。签约的人才来自五湖四海,有广西、湖南、河南等外省的,也有省内韶关、云浮等地的。让他看到和平县委、县政府开放包容的引才政策。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来和平工作,不管你是哪里人,都有相应的平台发挥才能。
“非常感谢和平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机遇,也是一份责任。我愿意扎根和平,奉献和平。过段时间,我会将妻子和两个小孩也一起迁来和平,让他们成为新和平人。”王光辉说。
■相关链接
和平县人才新政“智享十条”
第一条,供平台。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列入全额财供事业编制。试用期满(一年)考核合格的博士研究生聘任为事业单位八级职员或单位副职(副科级)或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硕士研究生聘任为事业单位九级职员(正股级)或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条,赋前程。博士研究生列入正科级干部储备,硕士研究生可列入副科级干部储备。引进对象表现优秀且工作需要的,符合条件时可择优调任到党政机关工作,纳入公务员编制。根据工作需要,也可提任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第三条,用其才。根据人才所学专业和求职意愿,和平县将根据岗位需求匹配岗位(可进行二次选岗),让引进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第四条,提待遇。博士研究生每月发放1万元生活补贴,年薪约26万元;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人才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硕士研究生每月发放1500元生活补贴,年薪约13万元;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补贴1000元。
第五条,保居所。试用期满,在和平县购房的,发给博士研究生50万元、硕士研究生至少10万元的购房补贴。在和平县无住房,工作单位不能提供住宿条件的,视情况安排入住人才公寓。
第六条,予便利。为引进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可在和平县申请落户,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符合投靠条件的双方父母可随迁,直接到县公安部门办理入户手续,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第七条,安家庭。引进对象配偶原有工作(在行政、事业、国企、私企)愿意随迁到和平县安排的,由县人才办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安排工作。配偶未就业的,如和平县有符合条件的用人岗位需求,由组织、人社部门直接推荐就业。
第八条,帮优育。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未成年子女可在和平县内优先择校,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第九条,结良缘。设立人才信息库,定期举行聚会,搭建一个健康的交友、交流平台,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解决适龄人才的婚恋问题,增强人才在和平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第十条,促成长。在职取得博士、硕士学历学位证的,分别给予10万元、1万元的学杂费补助。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