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公白镇
“红色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公白镇街镇航拍图
核心提示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近年来,公白镇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加快融入市灯塔盆地农高区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水质优异的良好生态优势,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有力地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去年,公白镇农业总产值14249万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农业6898万元,林业2780万元,牧业4197万元,渔业187万元,服务业187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万元。这正是该镇以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收获的喜人成果。
【公白镇简介】
公白镇位于和平县南部,与东源、连平两县相邻,地处灯塔盆地北部,是灯塔盆地三个副中心镇之一,距离和平县城25公里。公白镇下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20年末户籍人口1.36万人,总面积6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万亩,山地面积7.54万亩。
建强红色组织 厚实奋斗底色
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公白镇现有党员440名,近3年共吸收25名党员,党员数量稳步增长。公白镇共有14个党组织,其中,中共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为去年3月成立的“两新”党组织。
一直以来,公白镇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公白镇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整治运动、“七一”表彰大会、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瞻仰“九连小延安”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植树节植树活动等,约有1500人次参加,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引领思想、促进工作的积极作用。
党之所指,民之所向。为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幸福感,公白镇在和平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有关部门推进恒大援建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后期运营,结合美丽乡村、农村旅游等工作,全力推动和平县乡村振兴工作。
同时,公白镇切实根据群众需求,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服务工作:对公白街道至新聚旅游公路路段铺设沥青和Y252新石和美塘村路段进行整治,进一步解决公白镇居民交通出行问题;筹备实施新石美塘村的碧道工程,方便村民健身;联合公白镇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到各村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中医治疗咨询、糖尿病咨询及免费体检活动等。
激发绿色动力 推进产业发展
“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村子里有了‘致富花’。”公白镇美塘村村民彭女士笑意盈盈,“现在村里有了花卉基地,我们不再出村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据了解,自从公白镇建设了花卉基地,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就业。在花卉基地工作,村民不仅收入不比外面低,还便于照顾家庭。
这得益于公白镇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据介绍,该镇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水质优越,雨量充沛,山矮坡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温泉资源优良。近年来,公白镇立足本镇资源优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强化力度,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目前美塘村德福花卉一村一品已申报成功。东联水稻村一村一品正在申报。目前正在申报一镇一业花卉专业镇,积极发展小型花卉盆栽种植产业。德福农业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公白镇建有550亩花卉基地,已初步形成六大系列,16个品种为主的精品小盆栽产品线,经济效益和带动能力初显。
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恒大援建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1870亩,智慧温室农业区建筑面积 7万平方米,设计功能为种植高端花卉,内含1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园;生态农业观光区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并规划建设梯田花海;新农村民宿区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项目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为主,辅助文旅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农业旅游等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效提升灯塔盆地副中心——公白镇的品位。
聚焦“内外兼修”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鼓了村民的口袋,文明新风“吹进”了大家的脑袋,“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一直以来,公白镇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通过“内外兼修”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抓好项目建设。修建村级卫生站共计7座。建设镇级污水处理池1座。各村建成卫生公厕共计7座。完成县道163线约10公里的大修工程;“四好农村路”设计建设里程共计4.28公里,已全面完成;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5万元,盘活村道沿线的闲置空间,见缝插针建成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色、群众满意的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公白镇美塘河(新石村段)碧道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有成效。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百日行动”。投入资金45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有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去年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1.2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公白镇“三拆除”面积累计已达12.69万平方米。深入开展“五清”专项行动,辖区5条河流实施专项治理。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2745户。增加农村保洁经费,持续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文化振兴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系列活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9个,积极开展牵手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困难老人、党的精神宣讲等系列活动,促进公白镇文化振兴。
未来,公白镇将继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并重点做大做强花卉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镇,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