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东水镇
用党建笔答好为民服务题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东水镇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契合点,通过谋划设计、高位推动、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民生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建优发展平台,并通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截至2020年底,东水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2.0844亿元。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东水镇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
【东水镇简介】
东水镇位于和平县最南端,东江、浰江汇合处。东与龙川县黄石镇交界,西与林寨镇接壤,南临龙川县四都、义都镇,北靠彭寨镇,距和平县城53公里。辖区面积156.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090亩,水田14595亩,林地11227.5公顷(经济林面积2262.5公顷)。辖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镇总户数10809户,总人口约4.17万人,常住人口13231人。
东水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山林茂盛,大环市公路和县道173线穿越而过,成为连接和平、龙川两县的主要交通要道。
用好党建引领这支笔
用心答好为民服务题
乡村振兴快不快,党组织引领是关键。近年来,东水镇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色。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目前,东水镇共有27个党支部,党员1033人。各支部定时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是近年来东水镇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2019年的“6·10” “6·12”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全镇党员以身作则,成立党员抗洪先锋队,分组到各村开展安全巡查,及时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东水镇在这次特大洪水灾害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全镇党员也积极投入到灾后复产工作,如切实掌握各村受灾情况,登记全镇范围内削坡建房数,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摸排评估等。
疫情防控时期,全镇共设立党员先锋岗23个,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累计排查过往人员3万多人次,逐一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了全镇无疑似和确诊病例出现,保障了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走访全镇472户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该镇围绕乡村振兴、禁毒整治、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发动党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做好各项工作,增强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绘就绿色生态发展画卷书写乡村振兴全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兴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点带面推动全面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东水镇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约470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约630吨,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562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02处,拆除危旧房约20万平方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在此基础上,东水镇在2020年开展了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清理专项行动,对区域内的破旧泥砖房进行全方位摸底,对破旧泥砖房、露天茅厕、废弃猪舍牛栏等坚决予以拆除清理,拆除面积约14万平方米,做到应拆尽拆。
东水镇通过以点带面、多措并举,改善了人居环境,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执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产业就业帮扶,主动作为开展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路径和模式。
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生产生活习惯,共同治理维护环境卫生。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改造村道公路建设,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卫生,使农村环境整治再升温。
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项目的统筹,重点支持村镇建设规划、村庄美化绿化、农村公益事业等项目。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水平,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的作用,促进乡风文明。
【亮点点击】
东水镇增坑村:
走上乡村振兴的广阔绿道
增坑畲族村位于东水镇西南方向,距离镇政府17.2公里,有村民196户,总人口756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28人,脱贫户16户,脱贫人口70人;村庄四面环山,其中有海拔约700米的茶头岗山,一条美丽的增坑河绕村向东而流。
好山好水产好茶,一村一姓成一家。600多年前,增坑蓝氏畲族先祖定居于这个美丽的深山之中,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在这里培植出质纯清香、味甘醇厚的增坑畲族“盘皇茶”。
目前,增坑村已经成为东水镇的精品村。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本土人文风景怡人,文化底蕴深厚。在和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坑村奋勇争先,走在前列,获得了“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文明村”“和平县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增坑村结合自然环境特点,保存了乡愁和历史风貌,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要求,已初步建成集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功能的民宿。未来,增坑村将结合当地特色“盘皇茶”等产业,致力于打造成集农业产业、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美丽新村。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