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不忘初心开拓振兴发展新局 牢记使命建设生态智慧新城

2021-06-25 11:13:39 来源:

中共和平县委员会 和平县人民政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等重要会议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谋划和推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十四五”,和平将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总书记期望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总书记赋予全省的总定位总目标。和平县抢抓“双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发展等重大机遇,着力推动“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设“两个和平”和智慧生态现代新城,是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总定位总目标的具体举措。

党建引领,有力有效

以党建促进整治,抓“示范区”让环境美起来。近年来,和平县始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动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居全市前列。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绿化和平大行动扎实推进,2020年完成森林碳汇造林1.5万亩、森林抚育24.6万亩,绿色发展优势不断凸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都市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以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破解。粤赣高速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粤赣交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带高标准建设,合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累计拆除清理破旧泥砖瓦房400多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59座,新建和改造“四好农村路”739.1公里。全县的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引领农业农村、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平台加快打造。

以党建推动振兴,抓“排头兵”让产业兴起来。和平县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深化互联互通,研究编制了《和平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融深”“融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福和产业园北扩工程3.16平方公里建设和大坝集聚区1.2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双创”物流园建成使用,“一区两园”建设初具成效,融入“双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完善。外联“双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赣深高铁(和平段)、大环城公路二期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国道路面升级改造33.7公里。积极承接“双区”产业转移,深化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2020年引进“双区”企业14家,合同投资总额63亿元,融入“双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机构改革圆满顺利,数字政府建设等创新型、引领型改革成效良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党建统领发展,抓“两个和平”让生活好起来。和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平一切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两个河源”的使命任务,确定了生态和平、现代和平“两个和平”的两个发展路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累计签约项目71个224.48亿元,开工项目61个173.53亿元,投产项目42个完成投资35.49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施企业技术改造108家。内联外通交通路网不断优化,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5.07亿元,完成国道、省道、县道改造164.5公里,大环城公路一期、旅游公路、东水东江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赣深高铁(和平段)、大环城公路二期加快建设。“四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两路一广场”、 安置小区等高铁新区项目高起点建设,新行政中心、和平公园、百盛广场等新城核心区项目投入使用,和平国际商贸城、福和文体广场、华强中学、碧桂园小区等产业园区产城融合项目相继建成,和平河“一河两岸”、龙湖公园、背街小巷改造、情人桥及西门桥重建等老城区项目提档升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力推进,城市品质和形象不断提升。

立足发展新格局,抢抓新机遇,下好先手棋

进入“十四五”,和平将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进一步把握大局大势、明确前进方向、完善行动方案,朝着总书记指引的目标奋勇前行。

立足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绿色是我们的底色,生态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建立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要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壮大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努力在推动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和平县将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抓住“双区”建设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带来的重大机遇,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与“双区”协作互动的新局面。要加快建设“融深”“融湾”的基础设施。完善高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统筹国省道升级改造,构建快速畅通的县际公路网络。打造一体高效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建成集高铁、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等多种客运方式的综合客运枢纽。优化物流基础布局,规划建设高铁新区物流产业园,提升与“双区”物流通达水平。要加快构建“融深”“融湾”的产业体系。按“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原则,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人才资源活力。要持续完善“融深”“融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与“双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让“融深”“融湾”的“链接”更畅通。建立健全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全面对接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对标“双区”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以数字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聚焦美好生活向往,努力在民生福祉改善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继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打造一批和平品牌。健全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自主就业。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健康和平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融入“双区”文化产业圈建设,讲好和平故事。

【荣誉榜】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中国温泉之乡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广东省教育强县

广东省旅游强县

广东省卫生县城

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和平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

岭南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县

非金属矿产之乡

稀土之乡

猕猴桃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

腐竹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

林寨古村是广东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东最美古村”等荣誉称号

热龙温泉度假村位于热水镇,是“国家级4A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获批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贝墩镇武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大坝镇石谷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特刊策划/统筹:范建国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