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上陵镇
党建引领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上陵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核心提示
走进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溪水潺潺、竹林森森、草木萋萋,蓝天白云抬头可见,繁花绿树随处可望。放眼望去,丘陵上毛竹成片,层层叠叠的竹林宛若绿色的海洋,泛起了连绵起伏的波涛。
1973年春,翠山村的农户开始走规模化种植毛竹之路,着手打造“纯竹林”基地。38年过去了,如今,全村的毛竹种植面积已达655公顷(折合约为1万亩,占全村总面积的70%),立竹库存量超过120万株,年产竹材25万株以上,成为上陵镇夯实党建基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上陵镇探索形成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今年初,上陵镇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通过党建引领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的新气象。
【上陵镇简介】
上陵镇位于和平县北部,西北与江西省定南县相连,南与大坝镇接壤,东与下车镇毗邻,距和平县城27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146.65平方千米。2020年末总户数8930户,户籍人口31159人,常住人口1.3万余人。全镇有25个党支部,其中“两新”党组织1个,共有761名党员。
【红色档案】
岑岗寨西战斗遗址位于上陵镇寨西村楼背小山岗。1948年3月,连和人民义勇大队副大队长陈实棠率和西部队一主力排和热水部队80多人,在上陵镇岑岗、江西定南的三亨一带活动。8日,部队到江西定南惩处了地主恶霸谢镜森和保长温为尧等,没收其财产,并连夜将物资运回岑岗寨西。定南县保安队发觉后,派出200多名武装人员尾随而来。9日上午8时,战士们正在吃早饭,突闻敌人来袭。全体战士立即登上屋背山,进入阵地,迎击敌人,开始了岑岗寨西战斗。战斗至下午4时,终于把敌人打退。在战斗中,陈实棠光荣牺牲,年仅31岁。2012年1月,该遗址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振兴路正宽
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产业振兴是重心。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需要加强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引领作为产业振兴的“抓手”和“引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上陵镇突出政治功能,建强战斗堡垒,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镇有25个党支部,其中“两新”党组织1个,共有761名党员。
此外,上陵镇还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同时,该镇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做好本职工作、管好身边人、做好家庭事、投身公益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上陵镇致力于做大做强猕猴桃、椪柑、翠冠梨、百香果等种植产业,进而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致力发展水果生产和加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在此基础上,上陵镇稳步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产业,支持河源市三乐善品农业公司推进土特产加工基地建设,通过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不断拓展加工空间、增值空间,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
如今,上陵镇实施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取得累累硕果:米福村渔业生态养殖项目养殖鲈鱼、草鱼等鱼类400多吨,每亩年产量2500公斤,年产值约1500多万元;江口村生猪养殖项目年产2.5万头猪,年产值达8000万元;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厂年加工毛竹达8000吨,年产值1000余万元……如今的上陵镇,正在产业振兴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多措并举聚合力 乡村振兴气象新
不忘初心再出发,新征程上气象新。如今,漫步上陵镇各个村庄,目之所及风光如画,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垃圾缺乏专人清扫和管理,大家的卫生意识也不高。一到夏天,垃圾成堆,蚊虫孳生。通过整治,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情也舒畅了。”家住上陵镇翠山村的黄女士由衷地赞叹着家乡的变化。
留住绿水青山,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对此,上陵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去年全年累计拆除农村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约16万平方米,清除各类垃圾731吨,河道清淤19.6公里,整治垃圾乱堆乱放386处、“三线”乱接乱搭205处,因地制宜建成“四小园”400余个。
示范创建稳步推进。粤赣高速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粤赣交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全面铺开,外立面提升、园林景观美化亮化、环境整治等正有序开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4.969公里、窄路加宽42公里、巷道硬底化73公里;新建公厕3座,完成户厕改造27户;建成2个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2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完成街镇综合整治工程和消防整治工程,让老百姓的生活更舒心。
接下来,上陵镇将立足实际,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把“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小园”建设、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作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全面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以点连线带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