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和平县贝墩镇

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党建基石 推进乡村振兴

2021-05-24 09:32:31 来源:河源日报

■贝墩腐竹等农特产品装箱上车,地道的土特产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核心提示

进入贝墩镇三多村,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绿树掩映,田园恬静,院落整洁,村庄的环境美了、路面宽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钱袋子鼓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好大。环境变好了,道路通畅了,路灯变亮了,村庄更美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开心。”说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2020年,贝墩镇农业生产总值达2.1亿元,同比增长10.9%;农民可支配收入1.6万元,同比增长15%。农业主要出产优质稻谷、蔬菜、水果等产品。工业方面有食品加工、竹木工艺、酿酒、建材等行业。

近年来,贝墩镇把党建引领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抓好民生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有机融合,赓续脱贫攻坚精神,凝聚合力,乘势而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贝墩镇简介】

贝墩镇位于和平县东部,东与龙川县车田镇交界,南与古寨镇接壤,西与彭寨镇相连,北与优胜、长塘镇毗邻,辖石村、共荣、电光、武联、新南、贝溪、强新、慎行、河溪、大塘、树华、三多、南坝、上溪、下溪15个行政村及1个街道居委会(社区),面积143.7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数9459户,户籍人口为3.1万人。

【红色档案】

贝墩镇上溪村是革命老区。国民党军进攻游击区时期,东江游击队驻扎在上溪村上段大岗周月朗祖屋,常驻有几十名游击队员。当时还是一名战士的林镜秋就曾在上溪村与国民党军激战一整天。战斗至下午4时许,为保护当地群众,游击队员在山上用高喊的方法叫村里的群众尽早回家,关好家门,防止国民党军晚上进村入户抢东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该地成立贝墩乡人民政府。

强化党建引领 建强战斗堡垒

“作为一名党龄超过25年的老党员,怎么能在防疫的关键时刻回去休息呢?面对困难,党员要站出来,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还要上!”周胜昌是贝墩镇上溪村人,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已经76岁的他主动请缨到一线参与排查工作,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周胜昌老人的故事,折射出党的思想扎根基层,润泽着贝墩镇人民群众的心。

近年来,贝墩镇始终把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探索构建基层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如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和集中轮训等方式举办宣讲会,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观看《榜样》《平语近人》等节目,推动党员群众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近年来,贝墩镇积极加强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如今,贝墩镇委下辖28个党组织,其中“两新”党组织1个,全镇有党员984人。2017年以来,该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3名,发展预备党员54名,转为正式党员73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能够带好一个组织、建好一个村子、找到一条富民的好路子。今年1月上旬,贝墩镇圆满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共90人,换届后党组织书记、主任平均岁数约39.8周岁,比上届年轻10周岁,女性党支书占比25%,支委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37%,村委中占比40%。同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重用年轻干部,并加大对各党支部的党建经费投入,完善部分党支部党建基础设施,全力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升级。

汇聚各方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

在贝墩镇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曾被镇域经济发展不快,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困扰着。

今天的贝墩镇不一样了。“量身定制”的“一村一品”体系,让大家有活干、有钱赚,每一个村民都喜笑颜开;村民们把贝墩豆腐、贝墩腐竹、贝墩牛肉干等农特产品装箱上车,让地道的土特产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新建的文化广场、污水处理设施、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基础设施,补齐了村居环境的短板,让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群众幸福生活实景……

近年来,贝墩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做强做大贝墩米酒、腐竹、牛肉干、豆腐、百香果、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推进商贸区、腐竹产业园建设。贝墩镇综合施策,推动贝墩商贸新区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及冷链物流园联合发展,形成“双区”联合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示范引领、村村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整体环境。

加快发展民生事业,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植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全力做好“四好农村路”乡村砂土路硬底化和改造路基工作;实施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贝墩文化广场建设,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场所,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未来,贝墩镇将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尽快完成土地招拍挂,完善用地手续,力争早日完成建设、早日产生效益。同时,该镇将加快推进东瑞高床生态养殖项目,通过联农带农,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