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高新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服务企业再出实招

全心全意为企服务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2024-03-28 09:34:49 来源:

b3d58e17f9765a38792169b0cb4d5f70_hyrbs0328005_001_01_s.jpg

■在专班的服务下,乔丰科技项目一期比原定计划提前3个月竣工验收并顺利投产,二期正加快建设。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417afc03b297813702de0e91496039f2_hyrbs0328005_001_02_s.jpg

■高新区白鹭岛公园风景宜人,游人怡然。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不断提升园区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27da322b81b54b7a98b91082dacb8715_hyrbs0328005_001_03_s.jpg

■河源国家高新区水经济产业园片区,紫泉饮料、农夫山泉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本报记者 邓宇权 摄

今日,河源国家高新区召开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去年,该区创新并完善多项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今年,高新区将按照“一年深入探索搭建框架、两年攻坚突破创出成效、三年全面提升形成习惯”的发展计划,持续实施“四个年”活动,深入打好“八大攻坚战”,攻克发展难题。

河源国家高新区正凝聚力量,助力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突出网格化管理

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做优企业服务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高新区将园区划分为14个网格,成立网格专班,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引导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安全生产、应急抢险等任务一线唱主角、挑重担。同时,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企业“三同”“三调”等创新工作制度,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企业服务机制的持续深化,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据统计,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办结企业诉求272项,帮助51家企业解决融资10.1亿元、21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获得6.59亿元,帮助82家企业申报主平台有序转移、梯度培育等政策资金1.12亿元,兑付企业奖补资金1.4亿元,协助招聘员工超5300人,系统解决“停车难”等群众和企业关切问题19个,企业招用工、融资等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服务好企业,让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同比增长5.3%;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2个,新动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3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企业。园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国家高新区行列。

“一会三专班”模式

全生命周期护航企业

每周一上午,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准时召开会商督办会,对签约未动工项目、在建项目、在产企业以及跨江融合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企业诉求建议等,进行逐一分析、协调、解决。

这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一会三专班”中的一环——每周一会,由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主持,全体班子成员、各级调研员、部门负责人参加。

为了协调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遇到的问题,河源国家高新区成立了三个专班,即“落户项目促动工及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服务专班”“在建项目促投产上规服务专班”“在产企业服务专班”,对园区14个网格企业每周诉求进行收集盘点和督促办理,推进项目建设投产进度,确保企业诉求得到高质量解决,确保企业在落户、动工、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得到有效服务和科学管理。

落户项目促动工及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服务专班负责项目动工、建设、验收过程中的全程服务,推动项目早动工、快建设、快投产,是打好项目建设提速攻坚战的具体实践。

作为制造业当家的主阵地——河源国家高新区每年有一批新项目要动工建设。由于项目建设审批涉及的部门多、材料多,企业常常要跑多个部门,审批时间长。为此,该专班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变“等企上门”为“主动服务”,提前介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模式,提高项目建设审批效率,大幅缩短项目签约到动工的周期。

如今,项目签约落户后,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后补、并行预审、项目包办等综合举措,让企业可及时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在企业摘牌获得土地使用权后,随即发放规划意见函、施工意见函,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有专班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包办服务。如此一来,高新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企业跑腿”到“信息跑腿”,流程材料再精简、开工效率再提速、企业成本再降低。

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推动捷美瑞、紫泉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使得项目提前6个月竣工验收并顺利投产,大幅降低企业在建时的平均成本。

对竣工验收的项目,在建项目促投产上规服务专班则对其进行从投产到上规的全链条服务。

该专班由党员干部带头,全体工作人员始终靠前服务,与企业进行全面沟通交流,不定期到项目现场走访,了解企业竣工验收、设备搬迁、投产、经营等计划,以及融资、招用工等需求,提前为企业提供辅导与指引,加快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当好企业“服务员”。

用好各项惠企政策,是加快企业投产和上规的重要助力。因此,该专班特别注重做好政策宣贯和申报辅导服务,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宣传当前阶段适用的相关政策,指导帮助企业申请上规、技改等各项政策资金。例如,项目投产符合达到上规标准,专班工作人员会及时提醒企业申请上规,并对申报材料的准备和填报进行辅导,确保企业顺利上规,切实把招商项目转化为产业动力。

“项目从报建开始,常常不是我们去找人,更多的是部门工作人员来主动解决问题,很是省心。”这是专班运作以来,不少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感受。

企业投产后进入日常生产经营状态,也有在产企业服务专班全程服务。为切实解决园区在产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该专班负责每周收集、分发、解决、督办企业诉求,全面掌握和解决在产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一是线上线下收集企业诉求。在线下,依托各网格与企业联系,听取企业声音。在线上,开发上线“高新区企业诉求”小程序,设置询事项、求帮助、提建议等功能模块,快速便捷收集企业诉求。

二是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利用小程序将企业诉求细化分类,实行小闭环解决日常事、中闭环解决专业事、大闭环解决疑难杂症,强化事项跟踪督办,进一步提高解决企业诉求的效率和质量。

该专班成立以来,在产企业服务专班共收到企业诉求482项,已办结451项,涉及惠企政策、联合验收、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融资贷款、招工用工、用水用电等方面。其中,协助园区在产企业招工近千人,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问题46人;解决园区道路井盖修复、市政管道疏通、供水水压低等城市管理问题共222项;为园区企业解决行政审批、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等其他事项共153项。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共筑绿美产业家园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入打好产业环境提升攻坚战,不断优化产业配套服务,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心竭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优化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打造高新区绿美产业家园品牌。

完善产业配套,强化要素支撑。一是打造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高新区先后开发上线“高新区企业诉求”小程序、“高新区招聘”小程序、供需通等企业服务平台,接下来,将对这些平台进行整合,并增加工业物业管理等功能,打造综合性的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用工保障,成立招用工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及招用工信息共享机制,结合企业用工实际,为企业提供“套餐式”招用工服务。三是落实工业物业厂房租赁规范化管理及服务,定期汇总收集工业物业企业动态信息,实施新增租赁企业备案管理,进一步引导园区工业物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落实金融保障,建立政银企交流机制,主动走访企业摸排融资需求,持续引进低成本政策性银行资金,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银行代表与企业代表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五是加强政策支持,持续推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支持股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100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改造、主平台有序转移、梯度培育等政策,下达各级惠企政策资金1.12亿元,共82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优化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增进群众幸福感。春日里,阳光和煦、春暖花开。滨水公园、江滩公园、白鹭岛公园游人如织,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打卡点。百家鲜食品科技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农夫山泉、饭饭得、河源云彩等企业组成的工业旅游线路愈加成熟,彰显制造实力、工业魅力。

以高新区实验学校为龙头成立特色教育集团,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教育水平。深河门诊部新投入高端螺旋CT设备,持续为园区员工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满足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高新区国企发力,铺设4个充电桩站点,让车主充好电、好充电。继商务会议中心、中央活力区公园后,体育综合体、图书馆等城市公共场馆加快建设。

去年,高新区“厂BA”篮球赛火热举行,吸引来自企业的多支队伍参与,上演一场场精彩对决,也赢得众多观赛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此外,高新区举办单身青年交友会、员工集体婚礼、留年团拜会、摄影大赛、组织参加马拉松比赛等各类文体娱活动,为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营养补给”,活跃文化生活氛围。

民生工作方方面面,落实举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只为把高质量产业家园的每一家企业服务好、发展好,增进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组稿: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李晓 张立

通讯员 罗珊 陈晨 李斌

    上一篇:筑牢药品安全底线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