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
赓续奋斗坚持制造业当家 竞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源国家高新区厂房林立,是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产业根基的主力军。
■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生产如火如荼,旁边的三期项目基地也正在加速推进,助力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乔丰科技项目是成果之一,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厂房已投产,其余厂房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该企业重要生产制造基地。
核心提示
河源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市工业立市、产业兴市的主阵地,是我市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绿色崛起产业根基的主力军。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深化“四个年”活动,大力开展“八大攻坚战”,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夯实绿色崛起产业根基,全力保障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高举产业大旗当好主力军
加快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河源国家高新区作为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首批重点推介产业园区、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等称号,近两年更是入围国家高新区百强行列。多年来,园区以占全市0.2%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
建区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累计落户企业超480家。其中,规上企业143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及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举战旗、擂响鼓,掀起了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攻坚战。一是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河源国家高新区聚集了中兴、卓翼、西可、中光电、美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积极拓展产业新赛道,引进以禾望电气、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电子企业。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聚焦头部企业建设,加大产业共建、技术改造、支柱企业梯度培育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并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平台和空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
二是加快打造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饮料企业,已在河源国家高新区落户生产近20年。河源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农夫山泉、今麦郎等大型水饮料及食品企业,并且在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上全力以赴,力争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新引进了怡宝、紫泉、白象等企业,正加快引进康师傅、味全、大窑等一批项目,精准引导预制菜产业发展。在已有产业基础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水经济产业园发展布局,建立了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目标企业库,着重围绕知名水饮料及食品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已建设完工,四季预制菜、鸿盛瓶胚等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即将投产。
三是加快打造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河源国家高新区多年聚力,打造了深河国际模具城产业平台,聚集了龙记、华益盛、金三维等一批国内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模具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专注汽车领域的机械与模具产业。近几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大扶企助企力度,出台政策支持龙记、鹏准、欧华包装等企业稳产增产,优化服务力促乔丰、金三维、博锐特等项目竣工投产。同时,加快推动模具统建厂房、模具加工中心、模具试模中心、模具零配件集散加工销售街区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全力创建省级机械模具特色园区,为机械与模具产业“筑巢引凤”,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扩大产业产值规模、增强集群聚合度和竞争力。
河源国家高新区在产业腾飞的同时,也面临“内存不足”的限制,因此,河源国家高新区打响了产业空间拓展攻坚战,提升绿色崛起的承载能力。
一方面,高效用好现有空间,加快打造产业平台。河源国家高新区以深河水经济产业园孵化器厂房、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基础,着力打造“高效集约用地”,实施“先租后售、可租可售、租售并重”模式标准化厂房建设开发,推动产业用地高水平产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模具加工中心首期等产业平台正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聚集区、中储粮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等专业园区正在规划落实。
另一方面,通过“外接硬盘”拓展空间,加快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推动跨江融合发展,首期开发建设已选定南部1.31平方公里,已投入首期开发建设资金,推进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力争在今年落实一批产业用地,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实现突破。
掀起招商引资攻坚战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
河源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不懈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夯实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产业根基。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以开局之年竞标争先、奋发作为的姿态,掀起了招商引资攻坚战,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三大主导产业招商实现了新的突破。
坚持一把手招商。一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对签约项目做到提级推动,党政一把手每周召开招商工作会议,针对项目特点、落户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精准的引进策略,加速推动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对重要项目做到提级考察、提级洽谈。今年以来,党政一把手频繁外出招商,先后赴北京、河南、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全国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电子信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等一批重大项目。
突出招商能力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强化打造招商队伍,突出“以招商论英雄、以项目论业绩、以产业论水平”理念,落实“四比四看”(比外接频次,看工作热度;比项目策划,看专业程度;比项目信息,看质量高度;比签约数量,看拼抢力度),持续提升招商队伍作战能力。同时,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建立三大产业招商目标库,精准研判项目质量,优化项目对接服务,致力于招到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的3个招商小组,加强外出招商频次,每个小组每周至少外出一次,目前已累计外出招商近100次,考察项目超140个。
突出拓宽招商渠道。一是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河源国家高新区全面收集京泉华、禾望电气等园区重点企业的上下游优质合作商,有针对性地围绕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等产业进行强链补链。二是加强行业商协会合作招商。河源国家高新区始终与众多产业商协会建立良好沟通联系,充分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河源国家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开拓招商引资合作新模式。三是强化以商引商。在白象食品、麦格米特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后,河源国家高新区大力发动落户项目引荐同行企业到园区考察投资环境,成功引入一批项目,实现以商引商,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效益。四是强化常态化驻点招商。河源国家高新区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支招商分队人员力量,明确驻点招商目标和工作考核,推动实现常态化、高效化驻点招商。五是推动资本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母基金的作用和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有效带动和引导社会投资,围绕主导产业设立行业子基金,以资本导入产业,助力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超10亿元项目1个,完成年度招商任务过半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河源国家高新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取得重要成果,继今麦郎后,白象食品项目选择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布局华南生产基地,合同投资额预计超10亿元。同时,怡宝饮用水、紫泉饮料以及食品饮料配套产业抱团项目等一批食品饮料项目签约落户,助力河源国家高新区加速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步伐。
大力推广运用招商引资对接平台
建设数字政府赋能招商引资工作
近日,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河源版块正式上线。能否用好该平台,事关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大局,更事关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此,河源国家高新区致力于加快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招商格局,从而高效配置全区招商要素资源,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实现精准招商、协同招商、智慧招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河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工作部署,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在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打造一个具有河源国家高新区特色的数字招商品牌,为产业园区、投资企业、商会协会等提供资源互通、项目对接、园区展示、项目管理等综合性招商服务,对内整合园区的招商资源,对外连通国内外企业客商的投资信息,提升招商引资数字化水平,推动内外资招商引资一体化。具体来说,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推动建立招商信息更新及发布工作制度、企业咨询和投资意向响应机制、线上线下融合的“线上对接、线下洽谈”制度以及平台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
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提供一个智慧、高效、精准、可视化的线上工具包。河源国家高新区要求职责部门动态更新平台发布的招商信息,做到与意向企业在线互动,及时响应客商咨询,将平台接收到的投资意向列入招商项目意向库,专人跟进,有力促进投资意向落地转化。
据了解,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已在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信息管理栏目完成园区概况、要素成本、入驻要求、招商政策、宣传视频等园区基本信息录入;完成地块信息7条、楼宇信息3条、厂房信息26条、招商项目信息72条、招商政策信息17条、招商活动信息7条,共计六大专项信息填报,并完成100%审核发布。据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收到平台推送的22条投资意向信息,招商专员已与企业实现线下对接。
下一步,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充分利用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提升招商工作成效,一是梳理园区工业物业、土地、厂房相关信息,布局三大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引进计划,通过该平台吸引有落户意向项目并积极对接。二是主动对接、主动出击,引导与河源国家高新区对接过的企业,运用该平台,以商引商,通过大项目、大企业落户来吸引产业链转移。三是深化招商模式,做好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向商协会、同乡会、招商机构、企业等广泛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对接平台,不断扩大该平台在投资客商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强化企业服务为企纾困解难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企业发展、产业成群,不仅要有产业空间等硬件基础,还要有政务服务等软件协同,后者体现在营商环境方面,更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服务工作中。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理念、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发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建立高效、全面、便民的企业诉求快速处理机制,着力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推动意向项目快速落地、落地项目快速开工、在建项目快速竣工、投产项目快速达产,探索出一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企业服务新路子,让企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一是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快速收集企业诉求。线下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全区划分为14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1个工作专班,下沉网格对接企业,指导协调企业做好安全生产、企业服务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线上渠道则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收集企业诉求。河源国家高新区开发“企业诉求”小程序,建立收集、分发、办理、回复、督办等全过程管理体系,主要收集涉及惠企政策、联合验收、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融资贷款、招工用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自开展服务以来,共收到企业诉求300件,其中已办结270件,办结率90%。
二是实行分级响应,分类服务企业诉求。河源国家高新区对收集到的企业诉求进行分级分类响应,实行大中小闭环管理机制。小闭环解决日常事,由网格员即时回应处理或网格内协调处理。中闭环解决专业事,如子女入学、员工矛盾纠纷、跨部门综合业务办理等,由企业服务办公室将事项提给对应职能部门处理,必要时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大闭环解决“疑难杂症”,对涉及重大决策、跨区域或需协调上级多部门配合支撑的涉企事项等,报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研究解决。
三是强化跟踪督办,确保体系高效运转。河源国家高新区不断强化跟踪督办,及时高效回应企业诉求,推动涉企事项快速办结。具体工作中,实行部门负责人跟踪督办制,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涉企事项办理情况负总责,形成工作闭环。实行“周一会商督办”工作制度,河源国家高新区每周一召开招商项目落地、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督办会商会,研究企业诉求的处理情况并督办落实,系统性解决企业困难,企业在落户、动工、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实行销号制度,企业服务办公室每周对企业诉求进行盘点销号,确保企业诉求得到高质量解决,有效推动企业落户、动工投产、扩产增效,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李晓 张立
通讯员 肖力 黄莹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