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会上东源创新成果实力“出圈”
从地方样本迈向全国标杆
■外籍游客点赞万绿湖饮用水
■游客在东源馆品尝河源鱼丸
■央媒、省媒记者齐聚东源馆采访。
■省级非遗上莞追龙亮相深圳文博会 陈国民 摄
■深圳文博会期间,东源“创力量”创客公益基金正式发布,并注入首期募集资金168万元。本报记者 杨坚 摄
5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落下帷幕。
本届深圳文博会以更为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首设乡村文化振兴展区。东源作为全国15个独立设展的县区之一,集中展示了东源文创产品、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以“文化+”向国内外参展商展现各业态发展成果。
展会期间,东源特色馆以“这里是东源——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这一文旅新主题亮相,以“展示+推介+洽谈”的多元交流方式,受到参展客商和嘉宾们的青睐,不仅推动了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还签订了诸多合作协议,更是实现了形象展示与平台推介新突破。据统计,5天时间,乡村振兴东源独立馆线上、线下累计交易额近30万元,多家采购商与东源参展企业签订意向购销协议。
独立设馆亮相文博会
多维度展示发展成果
“今年的文博会更有创意,特别是乡村振兴展区,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创产品。”参加过多届深圳文博会的沈女士说,期待东源的文创产品获得更多关注。
今年乡村文化振兴展区首次亮相深圳文博会,丰富的产品、多样的商机、热情的表演,让这一主题成为场馆内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深圳文博会是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本届深圳文博会创新设立乡村文化振兴展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该展区立足深圳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及其他乡村振兴重点县域等,创新构建“文化+产业”双轨展示模式,从县域文旅、文创及特色物产三大领域,精选20余个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标杆县和近百家单位,通过“县域主题馆”“文旅推介”“招商发布”三大板块,系统展示乡村振兴帮扶成果。
作为全国15个独立设展的县区之一,东源馆一亮相便以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观展嘉宾的目光。展会期间,东源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特色美食、文创产品等亮相乡村文化振兴展区(12号馆),集中展示东源“文化+”各业态发展成果,助力东源从“地方样本”迈向“全国标杆”。
本次深圳文博会东源县设立100平方米的独立特色展区,以“这里是东源,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为主题,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与精巧的叙事线,以“绿美、融合、开创”三大主题为内核,通过影像、图文与实体展区相结合的方式,沉浸式呈现东源的历史人文、文旅景区、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打造“体验+互动”特色主题展区,展现东源在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与城市风采。
“我特别喜欢这个‘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的创意。”不少嘉宾在观展后纷纷发出赞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板块成为会展首日东源馆最受关注的板块。
据了解,东源整个展区以万绿湖为基底,以橙色为点缀,循序渐进地讲述东源“绿美、融合、开创”三大板块内容。其中,“开创”板块全面解读东源的创业环境,为有意向的创业者提供详尽信息。“融合”板块聚焦乡村振兴下的绿色崛起,展示“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成果及低空经济的探索实践,凸显东源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绿美”板块以创新的生态IP“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为核心,将绿美生态建设与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早就听说河源的鱼丸和米粉特别好吃,今天特意找到东源展区购买,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让他们感受一下东源美食的魅力。”展会第三天,许多参展嘉宾前往东源展区购买土特产。
除了米粉,东源展区最受欢迎的当属漳溪畲族乡非遗美食茶花鸡。展位现场,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展示着茶花鸡的烹饪过程,精选当地散养土鸡,搭配畲族秘制香料,鸡肉色泽金黄,香气四溢。不少观众在品尝后赞不绝口,纷纷感叹从这道美味中感受到了畲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历史传承。
同样受青睐的还有廖氏梨膏糖。作为传承百年的传统技艺,廖氏梨膏糖坚持采用古法熬制,以优质梨汁为主要原料,搭配多种天然草本食材,历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清甜润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梨膏糖,必须带给家人尝尝。”许多品尝完廖氏梨膏糖的参展嘉宾纷纷下单。
文博会期间,东源设置了非遗文创区和东源手信展示区,共展出30多种产品,主要包括万绿湖、畲族等系列文创产品和东源手信,以及茶花鸡、盐焗鸡、柳城红茶、大果山楂汁、航天丝苗米、廖氏梨膏糖等特色农产品。
东源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产品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东源、爱上东源,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书写东源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工文产业招商“双丰收”
5月22日,在文博会《乡村文化振兴展》开幕式暨“城市文化合伙人·乡村振兴”主题发布会上,东源县有关领导现场展示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并与企业签订意向投资框架协议。
当天,东源县与宏博昌荣公司签订《城市特色文化合伙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挖掘整合东源特色文化资源,提升东源文化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东源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城市文化合伙人《镜花缘启》项目进行签约,聚焦数字文化产业,为东源文化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5月23日,在“县域良品”项目投融资推介会上,捷成世纪(东源)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特邀制片人刘集光作为推介人,详细介绍东源捷成世纪《镜花缘启》动漫电影项目。该项目以当地自然风光、客家文化及非遗元素为创作源泉,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IP,推动文化传播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范式。项目一经推出,便吸引众多投资机构与企业代表的关注。
5月25日,东源县成功举办2025年(深圳)招商引资推介暨东源“创力量”创客公益基金启动发布仪式,并参加文化产业招商大会,通过影音视频、PPT等互动介绍方式,展现东源特色文化与东江创客等新兴业态的文旅融合项目。
活动当天,东源县与15家工业、农业、文旅类意向企业代表签约,总投资额约16.98亿元,涵盖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生态康养等领域。其中,深圳市华芯航空有限公司签约布局航空产业链;东莞市禄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芯片封装项目;河源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打造粤东北农业示范标杆;广东广行国际康养发展有限公司携手灯塔镇开发森林智慧康养项目,并将依托万绿湖生态优势构建“林旅+康养”融合新业态。
从“工业强链”到“生态增值”,这一批优质项目的集中落地,标志着盐田与东源两地产业协作由单向帮扶迈向深度互补,为“百千万工程”注入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
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2025年东源县(深圳)招商引资推介暨东源“创力量”创客公益基金启动发布仪式举行,这既是东源县向湾区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更是盐田与东源两地深化产业共建、共筑“百千万工程”示范标杆的启航仪式。
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东源馆展出的船塘板栗、万绿智慧航天丝苗米等优质农产品,正是通过盐田帮扶力量入选“圳品”认证体系,通过深圳标准赋能品牌升级,擦亮了东源农产品招牌。近年来,东源依托实体公司创新“盐田总公司+东源子公司”模式,激活两地产业协同动能;3个“反向飞地”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打造蓝口镇2000亩现代化水稻制种基地、上莞镇100亩大棚蓝莓种植基地、涧头镇野生鱼美食街等6大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矩阵。
这一系列成果,证实了盐东协作以“深圳速度”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实现产业协作“双向造血”,不仅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展演惊艳全场 特色产品广受好评
深圳文博会期间,东源馆以丰富多元的主题活动与特色展演,在12号馆《乡村文化振兴展》主展厅大放异彩。
走进东源馆,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畲族文创作品率先映入眼帘。精美的畲族刺绣服饰、富有民族特色的银饰、寓意吉祥的编织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巧妙融合了畲族的图腾信仰、民俗风情与生活美学。
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为观众讲述畲乡文创背后的文化故事,从畲族传统服饰的纹样寓意到银饰制作的繁复工艺,让观众深刻领略到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展馆内悠扬的陶笛声更是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停留。陶笛演奏者用精湛的技艺,通过小巧的乐器演绎出或空灵悠远、或欢快灵动的旋律,陶笛独特的音色与演奏者的深情演绎相得益彰,让观众在音符的流淌中感受艺术与文化交融的魅力。
据介绍,东源参展团每天都策划文化展演活动,包括万绿湖花神巡游、东源追龙、陶笛演奏等,多维度推介河源优质产品和优质文旅资源,以多元文化魅力吸引八方来客,为观众带来一场集非遗传承、传统美食与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深圳报业传媒集团(找商机直播间)对东源馆活动进行直播,让东源的魅力通过镜头传递给更多观众,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空间的文化与产业交融盛宴,全方位展现东源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据统计,省、市主流媒体对东源展馆累计报道20多篇次。
东源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文博会东源馆的每一场展演,不仅是东源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非遗传承与艺术创新的生动实践。这些充满东源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文博会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展现东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蓬勃的文化活力,为促进文化交流与产业发展搭建起坚实桥梁,让更多具有东源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陈振敏 修硕
■摄影:本报记者 欧阳柳(署名除外) ■稿件统筹: 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