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科学高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创新污水治理模式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污水升级工程施工现场
■东源县骆湖镇江坑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 东源县蓝口镇礤头村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现场
■东源县骆湖镇上欧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
■东源县船塘镇镇级污水处理厂
核心提示
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东源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安排,制定出台《东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大力实施“治水大会战”行动,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秉承“建设投资少、高效耐用、稳定达标、运行成本低”的建设原则,优先采取“分散处理、化整为零”的治理方向,全力构建县级实施、乡镇落实、村级参与、市场运作、村民受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攻坚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据统计,东源县1860个自然村(居)中1443个村(居)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纳入镇级污水厂处理模式163个自然村、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模式303个自然村、资源化利用处理模式977个自然村),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累计完成治理率为77.58%。
高位统筹部署 全面加压奋进
日前,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正式动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村居民排污问题,大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结游草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是东源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去年以来,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的目标,东源县谋划了东源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项目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圩镇配套管网补短板工程等子项目,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到今年底,新增完成626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及提升改造任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科学编制《东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制定出台《东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治水大会战”行动。
目前,东源县已经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和任务,全力攻坚污水设施站点建设用地手续,为东源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东源县全面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大小会议”必提、“现场调研”必抓、“督促检查”必看的重点事项,构建“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定期调度机制,建立“2024年治理任务提升改造清单”和“2025年新建攻坚任务清单”两张清单,县分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调度会,现场调度项目建设进展,协调解决问题,时刻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创新治理模式 提升治理效能
巷道干净,村容整洁,溪水清澈见底,整个村基本看不到污水痕迹。初夏时节,在东源县船塘镇主固村的加村和桥头自然村,一座每天能处理5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处理生活污水,净化后尾水排放至附近的农田、果园、菜园等,既能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又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污水横流的状况。
项目施工方——玉凰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杰介绍说,结合这里的地形地貌、村庄布局、污水总量、线路走向等多方因素,对加村和桥头自然村生活污水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
资源化利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采用的是三级厌氧水解+EN0生态净化工艺,由“沉淀池+三级厌氧分解池+生物反应滤池”等处理手段组合而成,通过无动力管网收集村民生活污水,并实现雨污分流,将收集的污水引入沉淀池,而后进入三级厌氧水解池,最后进入生物反应滤池,由5层吸氨值大于150毫摩尔/100克的生物滤料及挺水植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具有无动力、无能耗、少运营费、零碳排放特点。
据统计,加村、桥头自然村常住户数56户,常住人口183人。目前,两个自然村建有污水收集管网约0.8公里,接入45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接户率为80%,其余居住分散、不具备集中收集条件的农户,则采取“庭院分散式”资源化利用方式治理生活污水,解决农户房前屋后菜园、果园等灌溉用水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污水“趋零排放”目标。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是关键问题。加村、桥头自然村正是东源县船塘镇主固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之一。去年以来,东源充分借鉴其他兄弟市县优秀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经验和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积极发动外出乡亲企业——玉凰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乡投资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以船塘镇主固村为试点,建设“分散式+分片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打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模式,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40%—50%。
东源全县下辖21个乡镇、258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和1860个自然村(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面临项目多、规模小、分布广、地理环境复杂等难题。为了突破这一系列难题,近年来,东源县全面统筹各类资源要素,秉承“建设投资少、高效耐用、稳定达标、运行成本低”及“优先纳入城镇市政管网、集中处理、分散式处理”的建设原则,优先采用“分散处理,化整为零”的治理方法,以“简化工艺,减少运维”为治理目标,全面推广“预处理厌氧+生物反应滤池”的资源化利用工艺,采用纳入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资源化利用等三种治理方式,并通过PPP项目、县级统筹、镇村自主等三种投资建设模式,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
据统计,东源县已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81座(其中镇级以上污水处理厂22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9座),建成配套生活污水管网约554.08千米,设计处理能力为9.18万吨/日。特别是今年以来,东源县全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截至目前,2025年度411个新建治理任务已全面进场施工,基本完成站点建设142个,完工率达34.55%。
“多元筹资+央企助力” 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东源县始终坚持农村污水治理“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全面统筹各方资源,会同镇村和各相关部门,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以来,东源县充分整合政策资金,主动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支持,积极申请涉农资金、移民资金、生态资金等上级专项资金,为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工作提供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以总投资约9.8亿元的东源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为重点项目,积极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目前已成功获批3.75亿元债券资金。
此外,东源还积极探索“债+贷”联合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县属国资公司平台优势,实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结合项目收益自平衡融资资金,全力做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的资金保障,确保今年新建项目和提升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东源县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的目标,借助央企力量,由重点央企(中铁广投)牵头实施,并采取“央地合作”的企业联合模式,组建“主建+参建”的工程建设施工联盟,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铁广投凭借强大的施工队伍和丰富的施工经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农村污水工程的建设任务,并通过科学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接下来,东源县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东源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镇村污水整治,分步骤分片区分阶段推进全县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全面优先完成本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力争6月份基本完成治理新建任务,确保今年9月底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探索运维管护模式,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的运维机制,保障污水处理设施高效率运行,为东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绿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摄影:杨坚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