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做实典型 争先示范

东源围绕“1177”具体安排推进典型县建设

2024-01-15 10:24:31 来源:河源日报

f80086efdc46704c003d7ee68269ee65_hyrbs0115004_001_01_s.jpg

■如今,一大批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河源东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 杨坚 摄

ebdba83c242191feb3622e1aceb82a29_hyrbs0115004_001_02_s.jpg

■位于顺天镇的东源县“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功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获省奖励1亿元。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蓝图绘就,发展可期。近日,东源县召开县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围绕县委全会确立“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一政治保证,锚定一个核心工作(省首批典型县建设),开展‘七大行动’,聚力‘七大攻坚突破’”的“1177”具体安排,笃定心志,锚定目标,主动担当作为,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奋力把绿色崛起的“施工图”变成“实景画”,当好河源绿色崛起的主力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源实践。

“七大行动”

高位推进典型县建设

东源是我市第一个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下称典型县)的县(区),这不仅是东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而且将给东源发展带来系列叠加政策红利,厚积薄发的东源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如虎添翼”。

机遇十分难得,发展时不我待。东源要求,全县上下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头号工程”、把握“核心工作”,把典型县建设作为核心工作牢牢抓紧,明优势、明差距、明措施,不断增强推动东源走在前列、争当示范、做实典型的信心与决心,以开展“七大行动”高位推进典型县建设(即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力破除营商环境各类“中梗阻”,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市场更有活力;开展“制造业提质攻坚”行动,推动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开展“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东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一张靓丽名片;开展“治水大会战”行动,全力补上短板,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加美丽、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开展“党建引领齐参与·镇靓村洁庭院美”行动,打响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城乡;开展“添绿添美你我他·绿美东源靠大家”行动,全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美东源生态建设新格局;开展“同心同向同发力·共建共享百千万”行动,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用活市场“无形之手”,发动群众“勤劳之手”,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工作更有方向、更有抓手、更有成效。

聚力“七大攻坚突破”开新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与任务如期实现,东源将聚焦“头号工程”、把握“核心工作”、聚力“七大攻坚突破”,以热火朝天的态势、有力有效的措施攻坚突破典型县建设,奋力把绿色崛起的“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聚力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攻坚突破。持续完善工作体系,健全指挥体系、专班运行机制与督办考核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县镇村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引导更多资本、人才、技术投入和服务乡村;抓实现代农业发展,做好今年3.8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做实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把油茶、丝苗米、茶叶、板栗和生态畜禽养殖培育成综合产值较突出的产业;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以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典型县建设,为我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贡献东源力量。

——聚力在全域全面“融湾”“融深”中攻坚突破。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实现改革的大突破、开放的大提质、发展的大跨越。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百千万工程”集成式、营商环境、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硬联通”“软联通”“智联通”“企联通”,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谋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发展“飞地”“飞海”经济,全面深化对口帮扶协作,促进民生成果共建共享,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推进典型县建设。

——聚力在坚持制造业当家中攻坚突破。推动工业提档升级,确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3家以上、引进超亿元优质项目16个以上;推动平台扩容提质,确保全年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超16万平方米;推动科技蓄势赋能,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占比超35%、推动实施技术改造企业15家以上,全年新增高企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家以上;不断促消费扩投资,抓好31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以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典型县建设。

——聚力在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中攻坚突破。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3个绿美综合型示范点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快提升通道绿色品质,全面提升示范引领效能,一体化提升城乡绿化美化,促进绿化增量提质;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探索“绿富双赢”之路,大力发展林木产业、培育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和开发碳普惠项目,以更高的发展“含绿量”“含金量”推进典型县建设,为我市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提供东源经验。

——聚力在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中攻坚突破。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守牢网络安全底线;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用好公共文化设施、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和促进文化精品创作;坚持文旅旺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擦亮文旅新品牌,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3A、4A、5A级旅游景区,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以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推进典型县建设。

——聚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攻坚突破。增加就业供给,强化就业帮扶,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水平,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以“面对面”机制、民生重点项目和“微改革”方式破解民生难题,加大解决民生难题力度;加强公共服务供给,重点推进县第一中学等8个教育项目(力争新增学位3990个)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六大中心”建设;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确保镇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5%,推动建设医养结合机构3家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全民参保、抓实医保政策优惠举措和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以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典型县建设。

——聚力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攻坚突破。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法治东源建设;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加强社会治安维护、抓好全域全时安全生产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入手,扎实推进平安东源建设;聚焦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打造基层治理特色、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千名信访干部千镇行解民忧”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大树头接访、大树头议事的“大树头+”品牌,以更高水平的法治东源、平安东源推进典型县建设,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曾敏 杨坚 黄赞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彭冰 修硕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上一篇:东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班开班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