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蓝口镇立足发展优势,找准“工业重镇”定位,坚持制造业当家,锚定建设“东江硅谷”的目标——
努力把蓝口打造成东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东源县蓝口镇硅产业集聚区航拍图 资料图片
■东源县蓝口镇老埔场沃柑种植基地
■东源县蓝口镇礤头村碧湖春茶叶种植基地
■东源县蓝口镇齐坑村优质稻种植基地 黄赞福 摄
■位于东源县蓝口镇硅产业集聚区的旗滨集团生产车间,该镇将以旗滨硅业为龙头,全力建设“东江硅谷”。
核心提示
盛夏时节,在东源县蓝口镇礤头村内,山间茶园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垄垄茶树吐露嫩芽,一阵微风吹来,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生态美、茶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之路正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另一处的工业产业园内,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停,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自全省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吹响以来,蓝口镇始终保持齐心奋进、实干笃行的精神状态,找准“工业重镇”定位,锚定建设“东江硅谷”的目标,以蓝口“2园1线1带”规划实施和推动五类27项具体项目落地见效为主抓手,努力把蓝口打造成为东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聚焦“两园”双轮驱动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乡村的振兴源于产业的振兴。蓝口镇的多年蝶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投资精准高效、园区开发提质增效。得益于蓝口产业聚集区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双轮驱动”,让蓝口镇不仅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成为推进蓝口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发展新兴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是基础。为了让产业“跑起来”,蓝口镇聚焦“两园”双轮驱动,由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深入一线对土地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已完成产业园二期征地约1400亩(其中换届以来征地约400亩),助力推动蓝口产业聚集区(二期)建设。同时,蓝口镇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工矿企业升级改造,全力加快特诺(晶雅)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并成功引进了瑞基环保建材项目,跑出了蓝口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在礤头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方面,蓝口镇积极鼓励推动伟景公司建设“茶旅融合”现代化生态茶园,进行技术更新、转型升级,全面配套先进自动化制茶技艺设备,完成建设茶园现代化厂房2214㎡,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园观光民宿项目;积极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接协调,并达成结对意向,以茶文旅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着力点,打造蓝口礤头茶产业品牌。
依托“一线”串珠成链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随着河源茶产业的飞速发展,河源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在河源茶业的版图上,一种名叫礤头茶的茶产品异军突起、声誉日隆。巍巍五指山脉连绵不绝,茶树便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之间。肥沃有机的土层,多雾潮湿的山地气候,让礤头村成为“天赐茶园”,五指山脉的另一边便是河源有名的仙湖山。在400多年种茶历史的熏陶下,礤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茶、制茶,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960余万元。
为了不断扩大产业聚集效应,根据蓝口镇今年的“2园1线1带”规划布局,蓝口镇大力推动双园(产业园聚集区至礤头省级茶产业园)连接通道提升,加快推动X155线改建二期工程竣工贯通,并沿线成功引进了蓝湖康养度假庄园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签订2亿元投资框架协议,并加快申请建设用地指标。同时,盘活旧厂房资源推动和信缘精深加工项目在蓝口落地,凝聚外出乡贤资源力量谋划推动蓝口大酒店项目,为发展民宿酒店、农村电商、汽车驿站等新业态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围绕中心大局,将产业发展串珠成链,形成虹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到蓝口投资兴业,助力打造蓝口经济增长新引擎。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蓝口镇还抢抓高质量打造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机遇,充分发挥东江沿线“水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助力推动了“咸水塘谈判”历史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紧锣密鼓推进长江头红色村创建、花径畲族村特色风情村寨建设、角塘村渔业观光、千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淡水养鱼等重点项目在蓝口落地实施,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做优做细服务配套 刷新和美乡村新颜值
漫山的翠绿,扑鼻的清香,错落有致的茶树,云雾缭绕下,礤头村宛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画。沿着茶山走进蓝口镇礤头村,漫山连片的有机茶园,硬化整洁的乡村道路向前延伸,村道两旁的树木挺拔俊秀,公共环境整洁优美,村口茶山旁新建的小公园成了村民饭后休憩、闲话家常的好地方,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
“几乎所有来过我们村的人,都夸村里漂亮。”蓝口镇礤头村村民表示,现在村子依托全镇现有茶产业资源和载体,积极推进茶旅融合,打造辨识度高、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白墙绿树干净整洁、农家小院宁静温馨、水泥村路平整宽敞……走进“颜值”和“气质”并存的礤头村,一幅秀美的乡村田园画卷映入眼中。村民感慨:“这几年村子的变化真大。现在村子里有山有水,交通便利,不仅空气好,更有一种悠然恬静的感觉。”
为系统性提升镇域“颜值”,蓝口镇加快美丽圩镇建设,加快实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道路提升工程等项目,全面建设环境干净、容貌整洁、管理有序的美丽圩镇;推动东江老码头修复、蓝口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推动圩镇公共服务、休闲娱乐辐射延伸至聚集区,实现城镇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打造生态、人文、产城有机结合的东江特色美丽圩镇。同时,以8项具体人居环境巩固提升项目为抓手,强化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力打造好蓝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展示窗口,推动辖区内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提升,持续提升美丽乡村“颜值”;系统推进“四沿”路线风貌管控提升、塘心村至花径村沿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老东江桥至榄子围新民桥路段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稳步实现全镇“四沿”路线、镇内主干道风貌管控大提升、周边环境大提升。今年4月,蓝口镇被授予“广东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
在传统工业里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提起蓝口镇,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工业重镇,而一提起加工制造,人们脑海中难免会浮现传统模式下扬尘四起的场景。如何在制造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花园式工厂,工业如何与绿色发展关联?在记者近日走访过程中,蓝口镇给了足足的惊喜与意外收获。一路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天蓝水清、树木成荫,到茶园闻茶香、在村里享受田园风光,感受着绿色经济与工业基地的和谐共处。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建设,正是蓝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大雁远行靠头雁,产业腾飞仗龙头。蓝口镇聚焦产业升级,引导推动园区和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相关产业的聚集,让更多高附加值产业链企业在蓝口发展壮大,在传统工业里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李成东)
■策划:张松新
■执行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黄赞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刘晓苏 彭冰
■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杨坚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