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双江镇做活“山水文章” 描绘“和美”画卷
全域旅游织就乡村振兴好风景
■东源县双江镇生态葡萄园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小小“状元瓜”已成为东源县双江镇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经过实施“万绿蓝”移民风貌特色小镇项目(一期)和街镇道路升级、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东源县双江圩镇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双江镇下林村万绿源佳米酒厂,酿酒师傅黄火源采用传统蒸馏方式酿造“万绿源佳”牌米酒。
■东源县双江镇半月湖目前已完成绿道铺设、安全护栏建设和周边景观树种植等,形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健身、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核心提示
盛夏开启,万物丰茂。各种瓜果争相成熟,行走在双江镇的各个村寨,沿途随处可见售卖时令水果的村民,这条水果富民之路越走越宽。粤赣古驿道、梨花屋舍民宿、“万绿蓝”移民风貌小镇等成为了乡村游的热门地。一直以来,东源县双江镇坚持践行“两山”理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通过盘活各类资源要素,走上了青山绿水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广东全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战场和新赛道。双江镇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将紧扣“六类镇”建设要求和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在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一村一品”等方面持续发力,各式资源厚积薄发,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持续提升,吹响了全域旅游的新时代号角,昂首奔向乡村振兴之路。
全域美丽 山水间溢出商机
半月湖面上,波光粼粼,“彩虹”古道相映成趣;青山绿水间,鹭鸟翩飞,田园村居错落有致……盛夏时节,双江镇铺开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双江镇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有南越王“赵佗故城”古迹;有马腰寨瀑布、桥头圩桥以及市级保护文物客家古屋等人文古迹。双江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战略,在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多样化、效益化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化为目标,优化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人文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提升颜值、吸引游客的重要承载。双江镇以美丽圩镇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圩镇外立面改造、三线整治、道路提升、市场改造、亮化美化等工程,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补齐圩镇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了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目标。
“我们还通过建立‘庭院美化评比’‘大手拉小手’‘卫生日’等长效机制,引导村民爱护家园。”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双江镇还坚持“乡土化、特色化、品质化”原则,将颜色新颖、内涵丰富的“万绿蓝”元素融入其中,对圩镇122栋居民建筑实施“灰帽白衣蓝丝带”外立面改造整治,营造了休闲游乐的“养生谷”环境,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南粤古驿道精品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是最好的“引流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的双江镇吸引了市内外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尽享乡村慢生活。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作为“岭南十大精品民宿”、广东省乡村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梨花屋舍分外火爆。据介绍,梨花屋舍除了客房,还配有餐厅、多功能会议室、户外烧烤、各类球场、泳池、小竹排、亲子乐园等设施。“粤赣古驿道入口就在我们民宿的果园中,徒步可达‘赵佗故城’遗址。”梨花屋舍民宿主黄小成说,梨花屋舍深受游客喜爱,假日期间日营业额均在万元以上。
如何推动全域旅游,打开双江知名度?双江镇着力制定旅游路线,或探秘乡野、或体验农耕、或休闲康养,让游客在不同村落体验不同风情。目前,“晴耕雨读”研学基地和万绿村休闲度假区民宿建设正在大力推进。
“我们正在探索‘乡旅创客’模式,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共同致富。”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双江镇将聚力打造民居民宿集聚村、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果蔬采摘休闲旅游基地等,为双江乡村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
果香四溢 田园间集聚后劲
双江“状元瓜”、蓝莓、西施柚、葡萄、沃柑……提起双江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在农产品的控产提质以及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经营上,双江镇作出了积极探索。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双江人的思维不断被激活,如何将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完美衔接,是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乐意思索和实践的事情。
农民的根是土地,是农产品,而作为双江第一大特色的“状元瓜”是助力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不得不提的未来。小小“状元瓜”已成为双江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从种植初期2元/公斤上升到现在6元/公斤,西瓜收益让村民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预计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
新田村可以说是双江西瓜的品牌村,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不再满足于西瓜种植,想把“状元瓜”这张金名片做得更亮,“蛋糕”做得更大。1月6日,双江镇成立全市首个乡镇瓜果行业协会,积极邀请中国科学院灯塔盆地院长工作站、广东农科院作物所等农业专家到双江镇调研,考察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通过良种播育、机械化作业等方式更好地引导瓜农种好瓜。
据双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江西瓜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申请成功后,双江镇将依托双江西瓜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参与西瓜种植等,促进双江西瓜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双江‘状元瓜’正在拥抱互联网,发展西瓜采摘游。”双江镇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毅说,将双江的瓜果产业与美丽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大有可为,希望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瓜果资源,谋划建设“万绿果乡”田园综合体。
沿双江镇的乡间小道游玩,既可摘瓜果,又可赏美景。接下来,双江镇将力争将特色水果规模扩展达万亩,推进标准化科学化建设力度,引进水果深加工产业,创造水果产业附加值。可见,一场田园间的产业革命正在双江这片土地上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向实质性方向不断迈进。
对接发展 乡村间释放活力
走进双江镇下林村万绿源佳米酒厂,浓郁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可见酿酒师傅黄火源正忙碌地泡米、蒸米、准备酒曲……“我们是纯手工酿酒,一个月可生产1000公斤米酒,月营业额接近3万元。”黄火源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酿酒,为了能将“下林米酒”的工艺传承下去,他的儿子黄少佳也返乡酿酒。
“传承下林米酒的制作工艺是我的责任,但如何让它焕发生机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黄少佳说,目前,他家生产的米酒通过微商、乡村旅游实体店、自售等多种形式销往珠三角地区。接下来,他希望能打响“万绿源佳”米酒这个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优质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在乡村旅游实体平台进行销售,还能搭上电商营销的顺风车。“双江味道”与网络、市场结缘,还要从2017年的首届状元西瓜节暨河源邮政农村电商水果节说起。活动当天,不少市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双江镇赚足了人气,“双江味道”一炮而红。双江镇“联姻”电商平台,签约邮乐小店,启动邮乐购电商,借助“互联网+”推介优质农副产品,打响农业品牌,开启了“农业+”产业融合的新探索,从此让双江的西瓜、葡萄、西施柚、下林米酒这些优质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出大山。
串联村民的土特产资源、用活活动和文案策划、利用“电商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双江镇成功链接起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和体验,打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走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不再是梦想,成了实实在在的实践。”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双江镇“农业+旅游”的综合效益,打造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此刻,我们仿佛已经触摸到双江乡村的未来。这里,山水田园、瓜果蔬菜、人文古迹、创意民宿等元素,无一不在融合对接中集聚力量,农村和农业将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延伸产业链效益。
记者手记
水果“出圈”村民致富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站在双江镇新田村的西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翠绿的瓜蔓爬满地垄,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静卧其中。据了解,今年双江镇的西瓜种植超3000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可以说,“万绿果乡”实实在在带动了村民增收。
如何让水果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围绕立体高效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力抓好山地农业发展,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走出去”招商引资战略,让山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信未来,双江镇定能持续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种植以点带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赋能乡村振兴。
■策划:张松新 ■稿件统筹:李成东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曾敏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朱大珊 彭冰
■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杨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