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多措并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同质饮水
■东源县灯塔镇供水厂检验员在检测水质。据悉,该供水厂建立起完善检测制度,实行每天一检,确保饮水安全。
■东源县骆湖镇峰木村凹下村民小组67岁的游阿姨在家门前高兴地用经过过滤和消毒的自来水洗菜。2021年,该村建成尖峰供水站并投入使用,当地30多户农户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村供水点,设计供水规模为100立方米/天,由不锈钢一体化过滤器及不锈钢水箱组成,解决了永新村10个村民小组554户283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东源县船塘镇李田水厂。东源县第一大村——船塘镇李田村集中供水工程于2021年底建成。
核心提示
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现实的生活需求,是一项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
近两年来,东源县将解决农村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实施:2021年,开展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累计安排资金1.44亿元,经过近200天的集中攻坚,全县实现集中供水的村民小组从852个增加至1771个,约54.5万人实现了集中供水,村民小组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100%、人口供水普及率达到99%,大大改善了全县农村供水现状;2022年,实施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并纳入2022年东源县“十件民生实事”,安排资金约2亿元,涉及21个乡镇125个行政村10.5万人,主要建设内容有老旧管网改造、“粤美水站”标准化建设和提前谋划推进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同服务、同质量、同标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建设,彻底解决农村集中供水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目标。
东源因工作成绩突出,在全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成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是全省4个典型综合评价先进县之一。
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 7万多群众用上安全放心自来水
东源县骆湖镇峰木村凹下村民小组67岁的游阿姨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水流冲刷着新鲜的菜叶,她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说:“现在用水很方便,自来水经过过滤和消毒,用起来也很放心。”游阿姨是东源县开展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的受惠群众之一。
游阿姨所在村的供水站——骆湖镇尖峰供水站于2021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当地30多户农户饮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年,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成立县农村集中供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整合部门力量,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攻坚,落实“五定”责任制,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创新举措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东源县累计投入资金1.44亿元,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任务,集中供水工程覆盖258个行政村。
为做好这一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东源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执行组长,相关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集中供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从组织机构上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作领导。
该县在前期大量研调摸底核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将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同时,由县财政统筹,累计投入资金1.44亿元,为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为做好这一民生工程,东源县把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全力推进。该县组建了督查组、巡逻组和工作专班,每位县领导挂钩2至3个乡镇,每个乡镇均由县水务局一名领导挂镇负责,严格落实“定领导、定驻镇技术人员、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的“五定”责任制。督导组进驻到任务乡镇,现场一线督促指导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施工建设,各项任务得到有力落实。
东源县把船塘镇、黄村镇作为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制定了施工进度计划表、作战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供水工程建设点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全力攻坚,并且实行进度一日一报制度,确保各项供水工程建设按时按质完成。
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
投入2亿元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东源县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近两年的持续干旱,部分饮用水水源枯竭、水库水位下降,加上个别水厂工程管理单位重建轻管,部分水厂管线、过滤等设施设备老化破损,农村供水水量、水压、水质不稳定等饮水安全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成为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此,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巩固2021年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成果,2022年1月24日召开的东源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把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纳入2022年县“十件民生实事”。同时,东源研究制定出台了《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根据方案,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项目涉及21个乡镇、125个村的10.5万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老旧管网改造、“粤美水站”标准化建设和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同服务、同质量、同标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建设。经该县发改局立项批准,估算总投资约2亿元。
2022年7月22日,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及立项批复工作,批复概算总投资2亿元;8月24日完成监理及施工EPC和质量检测招标工作并签订了监理、施工、设计、检测等合同。
为推进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建设,2022年9月,东源县召开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事姿态,比学赶超、合力攻坚,把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做成民生示范工程,切实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会上,县长刘大荣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作为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民生工程,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确保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抓进度,制定计划、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建设;要补短板,加快查漏补缺,结合本地农村供水现状和群众诉求,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要保质量,按照“三同五化”的标准开展建设,不折不扣保证建设质量。要建管并重,推动工程运维“效益最大化”,要高度关注工程运行管护,通过定标准、强监管、建队伍,杜绝出现设备“晒太阳”、没人管、没钱管的情况。要压实责任,画好合力推进的“最大同心圆”。县专班要强化统筹协调,实时研究解决问题,全力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据东源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东源县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项目涉及的21个乡镇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8个乡镇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已完成一体化设备采购、水表采购,厂区已全部开工建设,已铺设供水管1475.102公里,完成进度约85%。
接下来,该县将进一步落实“六位一体”(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设计单位服务、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自查、质量技术单位把关)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县、镇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压实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责任,确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面对面”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座谈会:
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对于老旧管网、过滤能力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们经过考虑和规划,计划将骆湖镇纳入今年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建设项目,在水厂新增一套150吨/小时不锈钢净水设施,增强水厂净水制水能力,同时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安装水厂监测监控设施,提高水厂管理智慧化程度”。这是东源县水务局对骆湖镇江坑村代表刘远华提出的“骆湖镇江坑村自来水管网老化、过滤设备老旧落后,水质浑浊等问题”的答复。
去年8月12日,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主持召开“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与8名群众代表“面对面”沟通,倾听他们反映的有关“饮水安全”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代表反映的各项问题,对能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要纳入台账管理并想方设法逐步解决,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据了解,座谈会召开之前,东源县“面对面”工作专班共收集到有关“饮水安全”方面的意见建议300多条,主要涉及水质、供水管网、水源地保护等多个方面。
针对群众代表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秦卫民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迅速查漏补缺。各乡镇、水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举一反三,迅速组织人员力量,对饮水安全存在的风险隐患、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再排查、再梳理,特别是要高度关注边远、分散等供水薄弱地区和供水易反复人群,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清单,确保有针对性地解决到位。二是做实常态监管。要让群众实时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必须在日常监督管理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要探索设立基层“水管员”,定期进行饮水安全日常巡查,确保及时发现、解决、反映供水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乡镇政府或业务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服务热线,及时办理咨询、报修、投诉等各种用水诉求,让群众遇到问题能有渠道“找个说法”,推动问题快速解决。三是加快工程建设。要加快农村集中供水补短板工程建设进度,抢抓时间进度,抓紧推进各项工作,力争2025年底前达到3个90%(即全县管网完好率达到90%以上,全县90%的水厂达到“粤美水站”标准,90%水厂达到在线监管效果)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强水质水源管护。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水质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强化资金保障,对镇级水厂以及单村水厂统一纳入检测计划,督促自来水公司做好供水保障,严把出水质量关。同时,要坚决抓好全县128个饮用水源地保护,严厉打击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水源、非法捕捞和养殖水产、违建等违法行为,防止水体污染,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截至去年12月底,此次座谈会群众代表反映的问题中,有7个问题正在推进中,2个问题已办结,1个问题需长期研究,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田清秀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朱德平 李平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