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顺天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
重塑“三生空间”使偏远山村成为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顺天镇大坪村一年一度的荷塘秀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顺天镇西施柚示范种植基地
■位于顺天镇滑滩村的中国无抗优质家禽产业园——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基地。
■位于顺天镇党演村的广东海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
■顺天镇柠檬产业园
■位于顺天镇横塘村的美林油茶种植基地。该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腾桉换茶”发展油茶种植,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油茶)专业村。
■位于顺天镇的广东美林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正在建设中的元渔夫预制菜产业园,落户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核心区顺天镇。
■位于顺天镇党演村的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
■顺天镇蓝莓庄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赏和采摘。
■青山绿水环绕的顺天镇金史村。该村通过土地流转激活了乡村振兴活力,打造了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核心提示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东源县顺天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连片的万亩美林油茶种植基地里,油茶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规模壮观的塑料大棚里,航天育种的辣椒、番茄藏也藏不住,硕果累累,收获的喜悦瞬间弥漫开来;西施柚种植基地内,连片的柚子正茁壮成长;大坪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古树公园春意盎然……
“两年前,田野里就是一片萧瑟,整个村庄建设也是缺少规划、杂乱无序,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春风,让我们党演村变得欣欣向荣,更让村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党演村三新合作社社长朱火养自豪地说。2021年9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准,东源县顺天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试点实施范围涉及11个村,实施总面积为106.85平方公里。
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围绕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强化指导和督导,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重塑了“三生空间”(生产、生态与生活空间),为创建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顺天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项目、产业、人才等要素的集聚集约“腾出”了发展空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
顺天镇位于东源县北部,地处灯塔盆地腹地,是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也是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创建所在地。试点开展以来,顺天镇立足生态本底优势,聚焦农用地整理(垦造水田、耕地恢复项目)、建设用地整理(增减挂钩项目)、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精品工程及产业导入六大任务,通过实施项目促进土地流转,加快灌渠建设,提升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化,美化乡村,吸引农业龙头陆续落户,吸引外出人才乡贤回乡创业,增加农用地,让“山上农田下来,地上树林上山”,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奠定了基础,确保农高区和顺天镇规划编制、产业项目落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美林油茶)、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有规划有力有效推进,提升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速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 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最基层的老百姓,涉及方方面面琐碎的事情和复杂的利益关系,要促进项目顺利推进,最本质的工作就是要加快土地流转,这必须要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促业务的“大联动”格局。
顺天镇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工作思路,通过村“两委”、优秀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与项目所在地村组思想觉悟高的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通力合作,10余名党员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各经济合作社、田间地头和村民聊困难、唠家常,把项目建设计划方案讲细讲透,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村干部还带头把自己家中的土地拿出来支持工作,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吃下一颗“定心丸”,纷纷支持、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为让土地资源“活”起来。顺天镇把兴办试点、以点带面作为土地流转工作的切入点,优化土地流转和土地征收补偿方案,采取“一户一宅”“一户一房”方式打造居民回迁安置点,实现“三集中”(居住集中、产业集中、耕地集中),制定了《东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补实施方案》,县政府对土地流出、流入两方以及镇村集体进行奖补。同时,积极与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对接,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坚持做到土地规范化流转。横塘村土地流转试点成功后,将其经验推广至全镇各村。
“最开始我们动员土地流转、实行连片开发建设的时候,持观望、反对的人不少,现在看到了我们整治改造后的土地,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横塘村党支部书记朱理坚说。在横塘村项目现场,原本贫瘠的土地里,乱石已被清理,原本分到各家各户只是一小溜的土地,现在被整治成了连片的良田,新建的灌渠纵横交错。“春天来临,这里绿意盎然,变成种满庄稼的希望田野。”朱理坚说。
党建引领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业务双融双促,硕果累累。据统计,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近5万亩,惠及8000多户群众,现阶段已完成耕地修复300多亩,垦造水田1000多亩,全面优化了该镇12个村(社区)营商环境,已引进广东美林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光明集团鸽文投公司、广东海演智慧农业公司、广东广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现代农业企业。
试点东风 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走进顺天镇党演村的广东海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让人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浓郁气息:村内百亩航天辣椒种植基地的辣椒长势良好,红彤彤的辣椒惹人喜爱;数十名工人忙碌着施工和培育苗圃;在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翻土机开足马力作业、来回穿梭,雇请的村民挥着锄头种植土豆或撒播萝卜种子。一群来自广西的企业家们正在航天育种基地实地调研,在参观完后满意地下了订单。
“我们都是订单式销售,有订单就立刻出货,我们基地大概有300亩,运营良好。”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采用订单式销售,市场辐射全国,预计今年营收可达500万元左右。“以前这里是很荒凉、不能耕种的,流转之后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引入了产业,给我们租金、分红和薪金,我们才有了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党演村村民郑金凤告诉记者。
与乡贤合力谋发展,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党演村的发展变化是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乡贤代表朱火养回到村里后,带头成立了党演三新经济合作社,成为党演“智囊团”,点燃党演发展“强引擎”,以“合作社+企业+金融+村户+基地”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入股合作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让“荒地”变成“富裕田”。目前,党演村已完成7000多亩土地流转,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投资入驻,推动了在外人才“凤还巢”。
“搭平台唱大戏”助推高质量发展。顺天镇还通过搭建农用地平台、建设用地平台,让农业空间更集聚,产业空间开创新格局,加速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传统产业转型、基础设施改善,以广东海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党演村生根,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目前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主要经营培育辣椒、番茄、茄子等优良种苗,并配套设施大棚、科普长廊、展厅等,做到生产科研、销售和观光一体化,该项目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的农业科技发展,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亿元。
凭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东风,借助“归雁”的力量,顺天镇激活了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产业分红得现金”的美好愿景。
产业导入 奏响高质量发展凯歌
从顺天互通立交下高速后,映入眼帘的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福茂智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园、元渔夫预制菜产业园、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园施工现场人来人往,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各种建设设备轰鸣声不断,在春暖花开的顺天镇,奏响着一支催人奋进、拼搏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凯歌。
“我们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是为了整治而整治,而是要做好整治项目的‘后半篇文章’。实践证明,只有导入产业,发展产业,充分凝聚各方合力,因地制宜让项目地块‘活’起来,才能确保项目真正惠及群众、收获满意。以‘全要素’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顺天镇党委书记蔡建辉介绍,近年来,顺天镇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通过连片整治,将荒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同时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原本被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散田块,变成了成方成块的大面积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让项目的落户驶上快车道,全速推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以灯塔盆地大型灌区建设为例,广东省高度重视灯塔盆地大型灌区建设,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全省第四个大型灌区,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此前,顺天镇横塘村、枫木村、滑滩村3个村的农用地灌溉受地理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存在靠天吃饭、常年干旱无法耕作的问题,仅部分地势平坦低洼的农田不受其影响。灌渠工程结合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灌区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路综合治理,通过兴修水利、保障水安全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相结合,灌区工程建成后,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上述3个村22座山塘除险加固、“三面光”的问题,改善了3个村农用地灌溉问题,直接受益群众5000多人;另一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灌区补齐了水利设施短板,保障了美林油茶基地的水资源来源,形成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我们希望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产业导入相结合的模式,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发展张力,从而续写出另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辉煌。”蔡建辉说,龙头企业进驻镇里后,让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傻了眼,更多的是佩服。滴灌、地膜覆盖、大棚反季节种植、订单农业……很多种植、销售模式是他们前所未见的,这些都让乡亲们大开眼界,让他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变好了。
正在大棚里移栽辣椒苗的村民朱荣花告诉记者,以前她一直在广州等地打工,因为各种事情每年总要赶回老家几趟,路费加上各种费用,每年下来攒不了什么钱,不仅生活捉襟见肘,孩子还成了“留守儿童”。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她家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有几千元的租金收入,还能就近就业,每天都有不低于15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攒上两三万元,最重要的是能陪着孩子,和孩子感情更深了,生活更有盼头了。
提升颜值 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走进顺天镇大坪村,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画卷将为你徐徐展开:古椎树林、稻田、花海、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大坪”,现已成为顺天镇乡村振兴的生态名片,数百株百年以上的椎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饱览诗画田园风光。“现在许多市区的市民周末来我们村休闲娱乐,村里明显旺起来了!”大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朱永享介绍,通过全域土地整治,大坪村产业兴旺、处处美景、鸟语花香,一幅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的乡村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不仅引进了企业,发展了产业,顺天镇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等内容,各大田园综合体通过连片整治,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河道、广场、荒地等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得益于整治成效,2022年8月17日,河源首个乡村俱乐部——“和顺之家”在顺天镇金史村乡村正式投入运营。“和顺之家”是一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型露天乡村俱乐部,建有篮球场、亲水休闲步道、乡村治理文化公园等健身、休闲、娱乐的设施设备;设有村民议事中心、积分管理中心与商家运营中心、“和顺直播间”、观景平台。村民可用“文明积分”在商家运营中心兑换相应奖励物品。2022年11月,金史村入列“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榜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编制科学合理规划,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地质灾害治理,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耕地保护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导入产业,既注重颜值,更注重内涵,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蔡建辉介绍,近年来,顺天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开展乡村风貌提升、精品工程项目,推动设施连通、服务配套、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整合土地资源,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变成“摇钱树”“聚宝盆”,让大坪村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顺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生动回答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时代之问,即在发展中呵护绿色,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品牌打造、特色塑造,既保护好了故乡的美丽山水,也打造了现实版的“诗和远方”。
典型案例
“腾桉换茶” 打造大湾区“油瓶子”
当前,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抢抓机遇,通过大力建设美林油茶现代产业园等,致力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灯塔盆地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及全市最突出的农业优势产业,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河源首个超百亿的农业产业集群。
针对“油茶种植用地难”的问题,顺天镇通过开展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引导种桉企业和村民参与到退桉种油茶行动中来,用好林地承包经营权政策,保障林地流转经营期限,推动油茶产业企业加大种植力度、扩大种植面积。
以横塘村为试点,该村通过连片7000亩桉树退出种植油茶。一方面,通过“腾桉换茶”,修复和优化了农村土壤环境,增强了土壤肥力和抗灾能力,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生态屏障,真正做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嬗变;另一方面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资源深 度融合。通过扫清桉树退出障碍、盘活林地资源,为企业提供连片种植基地,从而打通油茶扩容“堵点”,有力保障油茶产业项目增资扩产用地需求,促进油茶产业加快发展。美林油茶种植基地入驻横塘村后,在支付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还制定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联农带农措施。目前,美林油茶产业已初步形成油茶种植加工主导产业,并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计划在横塘、枫木、滑滩村种植油茶3万亩,打造大湾区“油瓶子”,共同打造东源油茶之乡。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刘昕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刘衍文 李平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