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荣膺“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打造村庄清洁行动的“东源样本”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叶潭镇半埔畲族村。
■仙塘镇红光村南园古村焕发活力,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至。
■顺天镇金史村大力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成功入列“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义合镇香溪村“四小园”建设打造了一道道乡村美丽风景线。
■船塘镇小水村保洁员在道路两旁收拾垃圾
核心提示
日前,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94个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而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进行通报表扬,广东省有4个县(区)上榜,东源县是我市唯一一个上榜的县。
据悉,此次评比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由各地级市进行遴选推荐,东源在全省21个地级市遴选推荐的21个县(区、镇)中能够脱颖而出,这是上级对东源积极探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创新模式、生动实践与突出成效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东源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 继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实施“五美”专项行动,力争今年新增省级以上文明镇(村)2个以上,确保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所有村都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新增美丽宜居村18个、特色精品村4个,让农村更和美,村庄颜值更靓。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大小小的庭院收拾得整整齐齐,形状各异的“小菜园”“小花园”点缀其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在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的引领下,讲卫生讲文明观念犹如春风一般吹进了村民的心里,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路边看”到“路中干”,“不关事”到“分内事”的巨大转变。
金史村环境卫生和村民观念的大变化,是东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村庄清洁新路径与新模式的实践和案例。
顶层设计 构建全域统筹推进工作格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全面乡村振兴。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把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作为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年”行动的重要抓手,县委书记、县长在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东源县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确立“以乡镇为主体,以行政村为基础,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建设一批又一批干净整洁有序村庄” “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水平,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水平,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积极培养村民讲卫生爱干净好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六大方面”的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标确定后,人是决定因素。东源突出“三级书记”主抓,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和目标任务,明晰“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责任清单,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村庄清洁行动有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村庄清洁行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县形成了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开展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构建起了全县全域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的工作格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东源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庄更和美、颜值更靓,成为“记得住乡愁”和城里人向往的地方。目前,全县建成特色精品路线路18条、美丽宜居村146个、特色精品村10个;成功打造“四小园”示范镇1个、“四小园”9555个,287个村(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东源也因村庄干净整洁成绩突出连续三年代表我市参赛省“乡村振兴大擂台”。
完善机制 推动干净整洁常态化制度化
行走在船塘镇小水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整洁,阡陌纵横的村道两旁几乎看不到垃圾,小公园绿树成荫、各色花儿争相怒放,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作为东源最早实行上门收集垃圾制度的村,小水村是远近闻名的干净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目前村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环境卫生工作制度,爱护环境卫生观念已深入人心。目前,小水村共有保洁员5名,每日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并对全村公共区域进行保洁清扫,确保垃圾不落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
东源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县,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底子较薄、基础较差、历史欠账较多,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长效管理机制仍不够健全。
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是实现村庄干净整洁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东源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目标就是要长期保持村(居)干净整洁有序并使其常态化、制度化,有专人管理、有经费保障、有长效机制、有激励考核、有监督问责,为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设夯实基础。为此,东源建立村庄清洁督查督办机制和考核机制,把干净整洁纳入县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工作和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成立工作督战队,采取日常督导、集中检查、随机暗访等方式,对全县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拉网式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一时清”变成“一直清”。各乡镇均制定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村庄干净整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源通过创新探索、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力整治村庄脏乱差现象,成功打造出了以“六个一”(即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一批布局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一套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一套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和机制和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为架构的村庄清洁“东源样本”,全县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明显、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提升。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乡镇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累计清拆危旧泥砖房3.01万栋310多万平方米。
转变观念 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内生动力”
顺天镇金史村村民朱畅钦家的大门上挂着3块牌子,分别是“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这是朱畅钦家2022年第一季度参加村里举办的系列评比活动获得的荣誉。
金史村在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中,创新实践,组织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系列评比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进而带动更多群众参加,助力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干净舒适的居家环境。据介绍,首次被评选为“清洁家庭”的家庭可获取价值200元的生活用品大礼包,并可进行家庭积分,积分可以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金史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日彬介绍,现在村民参与“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家家门前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很多村民门前闲置的荒地都变成了“小花园”。
群众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参与主体是广大群众。东源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的激励工作机制,增强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和讲卫生爱护环境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的内生动力和主观能动性,着力解决村(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居)内垃圾不乱丢乱放、污水不乱排乱倒,粪污无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干净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不断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提质增效。一是建立乡风文明引导机制,加大村庄清洁行动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村庄清洁激励奖补机制,开展季度“金扫帚村”评比及年终考核农村垃圾经费奖补活动,安排专项资金对考核优秀的镇、村给予奖补。三是建立村庄清洁善治机制,组织开展“精品庭院”“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行卫生保洁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机制,充分激发村民自觉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
如今的东源乡村,得益于开展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实现了“村村皆美、美美与共”,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黄小媚 李平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