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柳城镇:

高质量发展擘画美丽乡村新图景

2022-10-13 11:06:27 来源:河源日报

2232b8b2d2919dc94b143795b6ddc00e_1013008_001_01_s.jpg

■青山环绕间的柳城镇自来水厂,让当地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干净水、健康水、幸福水”。

dbd90e6efe7580f6a0c28370863cb791_1013008_001_02_s.jpg

■总投资10888万元的柳城东江大桥

d00437c9aef9b756fa379da1e33f75d2_1013008_001_03_s.jpg

■柳城镇半嶂茶叶种植基地工人在采摘春茶

51fdfef08a570a6993c401137c65d127_1013008_001_04_s.jpg

■柳城镇石侧村村民在家门前晾晒油茶籽

b938f680fa9c2ad0eb73597e6581a75d_1013008_001_05_s.jpg

■柳城镇下坝村智慧农业示范园无人驾驶收割机在进行收割作业

核心提示

远处,数百只白鹭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飞翔,时而伫立休息,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白衣仙子”。近处,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在秋风轻抚下微微摆动,泛起一波又一波的稻浪。眼前的这一幕经常发生在东源县柳城镇,优越的生态环境让柳城镇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城镇在东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柳城”的发展目标,按照“一田两茶三产”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平安稳定,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等工作有了实际进展,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太空稻推广种植”“航天花生培育”“水稻制种”……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依托科技力量,让更多农业科技创新“火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该基地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合作打造的广东最大水稻无人农场,已实现耕、种、管、收一体化发展。

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是柳城镇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来,柳城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本地农产品的特色优势,重点利用“航天丝苗米”“柳上美人蜜香红茶”和“茶油美妆”等独特优势,开辟新蓝海,有效提升全镇经济实力,同时大力建设“两江四岸”三大发展带,打造东江南岸现代化丝苗米产业发展带、东江北岸美丽圩镇建设发展带和柳城河两岸“两茶”生态发展带。

目前,柳城镇已有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基地、柳城镇茶叶产业园、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广东四季梯田农业发展旅游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年产水稻超2000吨,已形成以水稻为龙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镇茶叶种植面积约4000亩,建成柳城镇茶叶产业园现代茶叶加工厂(主体),石侧村生产的“半嶂”绿茶被评为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油茶种植面积近1万亩,推动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建设跨县集群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农业发展得到长足进步,农业产值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硅产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稳步增强。10年来,柳城镇全力做好企业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辖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企业稳产、满产、超产。目前,全镇有各类厂矿企业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其中柳城富源电站装机容量2.55万千瓦,坪山水电站装机容量1777千瓦。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从柳城镇下坝村到圩镇要经过一座大桥——柳城东江大桥,这座投入10888万元建成的大桥于2020年9月正式竣工通车,不仅结束了柳城镇一江两岸近3万群众靠渡船过江的历史,便利了周边乡镇群众商贸往来,而且为地处东江中上游、依山傍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柳城镇插上了加快振兴发展的“翅膀”。

乡镇基础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走进柳城圩镇,沥青马路干净整洁,与沿线绿化、田园风光相映成趣,让这座小城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舒心。柳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柳城镇投入约500万元提升圩镇5条道路路面,已于2021年10月完成建设,该项目不仅提升了街镇道路品质,还完善了道路安全标志,是落实交通安全整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

10年来,柳城镇持续加大公共财政的倾斜力度,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护航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自来水厂,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全镇“一张网”供水模式;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柳城镇围星文化广场和足球场项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入2100多万元推进东源县省道243线柳城国道至高速连接线段路面改造工程和柳城镇街道路面提升工程,提升主要道路品质,方便群众出行。

夯实民生之本 美丽乡村展现新气象

10年来,柳城镇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柳城镇先后投入48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柳城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厨房饭堂面积约5500平方米,改扩建中心小学综合楼、教学楼面积约3000平方米,新建小学运动场一个;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中心小学宿舍楼,完善寄宿制学校;新建一所幼儿园。镇政府每年还会投入10万元至20万元,作为学校基础设施完善、维护资金,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保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2016年至2019年,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建设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中小学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形成了“仁和”文化和“红柳”文化的特色品牌。此外,柳城镇成立的奖教奖学协会每年都会奖励中小学成绩优异单位、个人,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已累计发放奖教奖学奖金超150万元。

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柳城镇全面落实民政、残联等政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依规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普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两癌”筛选检查,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望得见山水,也见得到产业;记得住乡愁,也看得到奔头。在柳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股全力推进振兴发展的热潮迎面扑来,柳城人正以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擘画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陈海波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