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2022-10-12 16:01:54 来源:河源日报

8c46f06842331b07cb9e67b9e68eeb35_1012020_001_01_s.jpg

■建设中的东源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

c8cb4c0833c35c026177a9d08db67156_1012020_001_02_s.jpg

■新建的东源县第四小学9月1日开学

4eee4f3c779bdb149a444be81acbc24a_1012020_001_03_s.jpg

■东源县福利院

eed2ac59748191b589976d06fe0aaf37_1012020_001_04_s.jpg

■仙塘镇龙云小学

核心提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与使命,高度重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接续坚持办实办好年度“十件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民生福祉 接续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9月1日,东源县新建的公办完全小学——总投资1.35亿元的县第四小学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规划42个教学班,新增1890个学位,让学校附近居住的适龄学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筹建县第四小学是东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缓解县城教育资源紧张和提升县城小学办学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成果体现与生动实践。学校从今年2月谋划筹建到开工建成仅6个多月时间,不仅再次刷新了东源项目建设的“东源速度”与“东源效率”,而且充分体现了东源县委、县政府心中有民的责任担当与一诺千金的庄严承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续坚持办实办好年度“十件实事”,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别是近5年来,东源投入帮扶资金8.76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399个,2.59万相对贫困人口和5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投入民生资金200多亿元,办成一大批民生实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推进,城镇就业人口新增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县城学校扩容提质稳步推进,投入5亿多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0多所,新增学位1万多个;完成29所学校学生宿舍楼改扩建设任务,完成达标床位8515个,新增加寄宿制学校学位4750个,乡镇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基本完成。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院等建成使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东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办实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坚持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大实事”与“微实事”齐抓真抓实干,实施一系列民生项目,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与点赞。

社工站点实现全覆盖 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人力、经费、资源的限制,乡镇、农村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社会服务工作主要靠群团组织、社会志愿者来推进,没有形成专业专职社工人员驻镇、驻村开展社会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东源县将“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作为推进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加强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和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建设,充分发挥社工驻镇驻村入户、贴身为民服务的优势,将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有效破解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的痛点堵点,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目前,全县已设立79个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21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58个,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同时,将社会救助、残疾人专员、原社工站社工等人员进行整合,与新招聘的社工一起驻镇、驻村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目前,全县共有社工206人,计划2022年新招聘社工122人。东源县对新招聘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专业培训、政策培训,提高社工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巧,让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不折不扣落实政策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东源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源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不断提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目前,全县城镇与农村低保标准、城镇与农村低保补差、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散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全部按照政策规定发放。对因病、因灾、因读书等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一方面在全县各乡镇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简化临时救助审核程序,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主动与县医疗保障局衔接,针对困难群众的突发急难需求,不断提高临时救助水平,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做到应救尽救。

东源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全面完成19所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县福利院、县流浪乞讨救助中心升级改造。目前,全县养老服务机构从18家增至23家(其中2家民办养老机构),院内老人从230人增加到372人。今年以来,该县大力推动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工作,全年计划投入67.5万元改造175户;加快推进东源县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投入125万元建设仙塘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投入73万元建设万绿社工信息化平台;新设立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救助保护功能。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白兰舟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