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带”出美丽“风景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10-12 15:56:21 来源:河源日报

574c18d5320f78756d9f18dfe5b78ae1_1012018_001_01_s.jpg

■今年5月启动建设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碧道慢行系统及东江壹号驿站已成为河源“网红”打卡点。 杨坚 摄

0fb981833a13b8acf59c0ac2939afd7e_1012018_001_02_s.jpg

■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推行数字“智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实现乡村“内涵”与“颜值”双提升。 黄赞福 摄

57b71e989f04949ea6c5de7cbd9ab948_1012018_001_03_s.jpg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 杨坚 摄

核心提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源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立足实际,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齐心协力,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亮点纷呈。

近几年来,东源以连续3次代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干、以赛争优,集中资源力量,全力推进“诗画田园”和“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出美丽“风景线”,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成效篇 成功摘取一批国省字号金牌

近几年来,东源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县、镇、村三级党政班子工作责任,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职责,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抓重点、突难点、补短板、强基础,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工作质效更显、成色更足。

经过接续发力,2020年以来,东源乡镇、村成功摘取了一批国省字号金牌:顺天镇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列“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乡镇、在2021年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中唯一获得“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奖的乡镇,并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上莞、顺天、船塘3镇分别荣获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上莞镇仙湖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涧头镇大往村、双江镇桥头村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船塘镇被纳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新港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船塘镇小水村等29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义合镇、新港镇、康禾镇、漳溪畲族乡、新回龙镇、船塘镇、上莞镇分别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康禾镇仙坑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广东省乡村振兴比赛优秀村”;义合镇下屯村获评“2019中国最美乡村”“广东粤菜师傅名村”;新港镇双田畲族村和漳溪畲族乡下蓝畲族村入选“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船塘镇老围村、义合镇下屯村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被中组部列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

亮点篇 “一带三区多节点”新画卷“显山露水”

有草坪、帐篷,能吹着江风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可以徒步、骑行、垂钓、野餐;江风、竹影、渔歌、白鹭……一幅幅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南国特有的客家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位于东源县城木京水电站东侧江畔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碧道慢行系统及东江壹号驿站在今年中秋节建成开放后,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优美的风光吸引了众多市民携家人邀好友前来休闲、观光、健身,成了河源的“网红”打卡点。

东源今年在升级建设“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年”行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镇村建设,示范引领推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规划建设“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其中一个自选动作与亮点项目。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西南起自仙塘镇,往东北延伸至柳城镇,全长75公里,覆盖沿东江5个镇(仙塘、义合、黄田、蓝口、柳城)39个村庄。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建成一期工程,沿线覆盖仙塘、义合两镇18个村,全长约23公里,精品段13公里。根据规划,“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分为三大片区,分别是以多彩东江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归乡东江”、以温泉康养度假为特色的“云养东江”、以生态农业示范发展为重点的“稻梦东江”,其擘画的是一幅风情万种、多姿多彩的“一带三区多节点”新画卷。

今年5月,“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启动一期工程建设。为高效推进“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东源以参加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为契机,实行“一盘棋”统筹,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专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在推进示范带建设中,东源坚持“六大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坚持主题鲜明,突出乡土特色;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农民主体;坚持绿色发展,突出“三产”融合;坚持建管并重,突出健全机制)、抓好“五项工作”(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护航项目落位;多渠道统筹调度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强化招商运营,盘活带内商业资源;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示范风貌样板;加强宣传引导,充分激发多元活力)、压实“四个责任”(压实工作专班工作责任、职能部门工作责任、乡镇工作责任和村“两委”工作责任),整合全县资源,统筹各方力量,采用“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确保了示范带(一期)建设顺利高效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目前,碧道慢行系统、东江壹号驿站、审计公园等一批项目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一带三区多节点”发展蓝图已从纸上“落地”。

创新篇 推行数字“智理” 乡村内涵颜值双提升

8月17日,河源首家乡村俱乐部——“和顺之家”在顺天镇金史村乡村正式投入运营。

“和顺之家”是一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型露天乡村俱乐部,建有篮球场、表演舞台、亲水休闲步道、健身广场、乡村治理文化公园、“妇女儿童”之家、“第二课堂”创作区、“儿童天地”创作区、“有爱金史”拍照区、“围炉夜话”畅聊区等;主体建筑由集装箱搭建而成,设有村民议事中心、积分管理中心与商家运营中心和“和顺直播间”与观景平台。

3月,东源在金史村开始尝试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数字“智理”模式的新举措,将各类村务和村民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常态化积分量化评比,引导村民主动配合村务开展工作来换取积分,村民可在议事中心、积分管理中心了解积分规则、管理及监督情况,并到商家运营中心兑换相应奖励物品。

通过推行数字“智理”,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激活“大治理”,“小积分”已成为助推文明乡风建设的“大能量”,金史村乡村振兴迸发出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大小小的庭院收拾得整整齐齐,形状各异的“小菜园”“小花园”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在“清洁家庭”评选活动的引领下,爱卫生讲文明、守望相助观念犹如春风一般吹进了村民的心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源以推行数字“智理”为契机,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干净整洁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村庄宜居水平,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村村皆美、美美与共,推动乡村“内涵”与“颜值”相得益彰、相互提升,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绘就了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东源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截至目前,东源县已成功打造“四小园”示范镇1个,284个村(居)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推进1157个村民小组启动“四小园”建设。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