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三管齐下”推动滨江新城提质扩容

2022-10-12 11:46:57 来源:河源日报

63d26f91a2eb5e65c52c658fb73f1308_1012015_001_01_s.jpg

■东源县城“五馆一宫二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移民纪念馆、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公共服务。

6a64f020e1551efdd16041178fc41a14_1012015_001_02_s.jpg

■东江公园(一期)的建成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834a0c6f37bb023f333ff131a58daa33_1012015_001_03_s.jpg

■河源滨江新城与市区实现无缝对接、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河源滨江新城已初具规模。

核心提示

城市是资源要素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推进河源滨江新城建设作为持续做大南部都市经济组团的抓手,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三管齐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让百姓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成效篇 “城”绩可圈可点 “城”果有目共睹

1994年10月28日上午,东源县在辖区仙塘镇木京举行县行政中心奠基仪式。1998年1月8日,东源县举行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落成庆典仪式,由此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此后,东源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推进新城建设,做大城市版图,做强都市经济堆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县城被纳入市中心城区统筹规划为新起点,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把推进河源滨江新城区建设作为持续做大南部都市经济组团的引擎与龙头,深入实施“南融、北扩、东进”战略,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三管齐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打造生态之城、智造之城与人文之城,让百姓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经过努力,河源滨江新城区建设势头强劲,一幅美丽城市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河源滨江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城”绩可圈可点、“城”果有目共睹:“五馆一宫二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移民纪念馆、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兴学西路、铁道北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完成,东源大道(二期)、新一路等“断头路”顺利打通,中心城区“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已基本形成;东江公园(一期)全面建成开放,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城市新商圈加速形成;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1842个,共享单车停车点124个;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摘得 “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称号……每一条道路的贯通,每一座公园的开放,每一个大型项目的落地,每一条城市管理制度的落实,每一项荣誉称号的获得,都传递着人民至上的温度,印记着东源县城市提质扩容的铿锵足迹,凝聚着东源干群众志成城共建共享城市发展荣光的汗水与结晶。

规划篇 高标准规划构建城市新版图

作为东源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产城融合示范区、投资和城市经营的主战场——南部都市经济组团,其城市承载能力越强,就越能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聚集人气、财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品质的提升,而城市品质的提升则离不开高屋建瓴的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东源围绕市委、市政府对东源的发展定位、把东源县城纳入市中心城区统筹规划,以及实施城市提质行动等部署要求,坚持以规划编制为先手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于去年完成了修编县城中心区及生活配套区等4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河源滨江新城区规划面积由160平方公里增加至188平方公里。今年,东源全力加快完成县国土空间规划和仙塘中心区、义合镇等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河源滨江新城区与市中心城区城市北区联动发展。

纲举而目张。根据规划,东源将深入实施“南融、北扩、东进”战略,加快“缝合”东江两岸,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发展要素等方面给予东部片区更多支持,力争5年东江健康城建成区达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1万左右,形成一江两岸“比翼齐飞”新格局。

道路是撑起城市提质发展的骨架。除做好规划编制外,东源县还将紧密对接市“米”字形现代交通网络,主动融入市区城市北区,完善县城中心城区“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升级改造广场东路、东江大道等道路,启动东源二桥和县行政大道下穿京九铁路建设,进一步加速推动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

建设篇 高品质打造宜居滨江新城

在客家围龙屋造型的东源县体育馆施工现场,工人们顶着酷热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装修的收尾工作。东源县体育馆位于河源滨江新城区核心位置,规划用地面积1415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820平方米,建筑高度约18.3米,可容纳3500位观众。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源县城的又一城市新地标,除了加快补齐该县室内体育设施不足的短板之外,还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

基础配套是否完善,事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度,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区域的发展品质和活力、后劲。为加快城市扩容提质脚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东源县在今年工作任务目标中提出,继续谋划东江公园二期建设,完成滨江新城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仙塘自来水厂,新增公共停车位1840个以上,新改建地下管网15公里以上;新建新能源充电车位450个、示范性充电站1座。

除完善配套设施外,今年东源县将着力完成木京、新源等8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支持万达广场等商业体做优做强,培育推动8家商贸企业上限,补城市活力区“短板”;大力实行城市管理“巡长制”,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现代治理机制,优化城市容貌景观,推进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建设更有温度,让城市美化更有质感。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梁驱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