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
构建东源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东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冯晓铭 摄
■义合啸仙大桥的建成通车,让东源县域的义合、黄田、仙塘3镇6村3万余群众,彻底告别昔日靠渡船来往东江南北两岸的历史。黄赞福 摄
■顺天镇大坪村境内的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干线公路。一条条各有特色的农村公路带动着一片片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杨坚 摄
■东源县紧密对接市“米”字形现代交通网络,主动融入市区,中心城区“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已基本形成。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打开东源县交通运输地图,一张在4070平方公里土地勾勒出的交通线网气势恢宏、五彩纷呈,正在粤北大地加速编织,成为推动东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脉血管”。
这10年,东源县紧紧围绕全力全面“融湾”“融深”、加快推动实现率先绿色发展的目标,持续抓好交通路网规划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用汗水和心血擘画了一幅幅壮美交通画卷。
如今,东源大地公路成网纵横交错、高铁飞驰南北便捷、货邮畅通进村到户,昔日交通的“神经末梢”蜕变成开放发展枢纽门户……一幅现代立体交通画卷正在东源大地徐徐展开。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苏培怡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刘昕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吴辉城
打通交通“大动脉”: 扩大1小时生活圈
今年9月开学季,赣深高铁河源北站迎来了开学出行高峰。家住东源县黄田镇的村民李先生为即将开学的女儿送行,看着女儿登上了G2723次列车,李先生不禁感叹:“当初我去深圳,要到市区坐火车,现在高铁站就在家门口,只需一个小时,方便又快捷。”
这一切的变化,还得从2021年12月10日说起。那一天,赣深高铁正式通车,结束河源不通高铁的历史,东源县从此进入“高铁时代”。东源人的“朋友圈”因此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话:“早上东源吃肠粉,中午深圳吃烧鹅,晚上赣州吃小炒鱼。”
10年间,东源铁路建设、快速路网蓬勃生长,以如椽大笔擘画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带来发展之变、格局之变——2017年12月28日,汕昆高速公路东源段通车。
2020年1月1日,河惠莞高速东源段通车,意味着全国多条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全县4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一横格局,实现了全县2/3以上乡镇通高速公路的目标。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东源段通车。2022年8月3日,粤赣高速公路顺天互通及顺天站开通,形成覆盖“灯塔盆地”核心区的区域交通骨架路网,为灯塔盆地加快“融湾”“融深”、引进更多有实力的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 经过十年的建设,东源交通面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近5年,以高铁、高速为主干的大交通加速突破,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达3966公里。
东源,已经进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迎来空前发展。
畅通区域“毛细血管”:“堵心路”成“舒心路”
一路一风景,一线一特色。驾车行驶在东源顺天镇党演村宽阔的沥青路上,沿线两侧分布的柠檬种植基地、花圃、果园串联成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春有桃花、秋有红叶,四季更替,景色各异…… “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路好了,环境更美了。”党演村村民开心地说。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源县紧紧围绕老百姓最闹心、烦心、关心的出行难题,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镇村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路域环境优美整洁的目标,促使了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 “宽”、由“通”向“好”的良性发展格局的形成。
目前,东源县258个行政村、1771个自然村全面完成道路硬底化,全县建制村通车率达100%;乡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以上。
从羊肠小道、青石台阶到硬化水泥路、黑色沥青路,东源县的“四好农村路”贯穿了一座座村镇、连通起一片片田野,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织密融合“交通网”:铺就群众“致富路”
“利用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土鸡蛋、绿色蔬菜成了抢手货。路修好后,过去一亩水田只能租40多元,现在涨了十多倍,有400多元。”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村民阮小勇说。
曾经的“尘土飞扬、坑洼泥泞”“苦等渡船、摆渡过河”,到如今“出门见路、抬腿上车”。道路、大桥的建设真正带动了沿线地方的发展振兴,实现因路而兴业、因路而发展、因路而安居、因路而幸福的梦想。义合啸仙大桥的建成通车就是一个缩影。该桥的通车,让东源县域的义合、黄田、仙塘3镇6村共3万余群众,彻底告别昔日靠渡船来往东江南北两岸的历史,解决老百姓出行瓶颈问题,为当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处处是景区、步步有景点、路路见风景。”放眼东源大地,这十年间,一条条美丽公路蜿蜒交错,改善着一方环境,带动着一片产业,各有特色、宜游宜业的农村公路、旅游大道,正在东源大地全面铺开——
近年来,东源县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融合发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和旅游主题,着重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的小康之路,支持乡村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完成桂山、万绿谷、万绿湖码头、黄龙岩旅游景区等道路提档升级改造,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未来,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东源将进一步支持乡村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如康禾旅游大道、百里东江旅游公路等3条共约19.86公里长的旅游公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加速境内旅游公路和民族乡旅游发展,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打通旅游交通设施“最后一公里”。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一路歌。东源,正乘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东风,谱写大气磅礴的奋进篇章。未来,东源也必将乘势而上,沿着奋斗之路、追梦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