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基础、补短板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2022-09-05 10:34:07 来源:河源日报

51fd7b73be02a0ab579b019cba6759b8_0905005_001_01_s.jpg

■东源县人民医院在今年7月成功摘取“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牌匾。

53e835e882f71725f391942a9b9ffebd_0905005_001_02_s.jpg

■正在建设的东源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

7aecd33a3385d6f0efdf9e2278f64da7_0905005_001_03_s.jpg

■东源县妇幼保健院新院首期工程现已完成建设

c87d612474c5f6631711a9fac1cb11bc_0905005_001_04_s.jpg

■富有畲族建筑特色的东源县叶潭镇半埔村卫生站

464b7c0439aacd88eab1b88883b8d269_0905005_001_05_s.jpg

■东源县中医院新建的中医专科综合大楼

核心提示

8月26日,东源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正式揭牌,这是东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东源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结束了东源没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历史,也标志着东源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推进卫生强县和健康东源战略已落地见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东源战略,充分发挥县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统筹作用,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人才为核心、以改革为驱动,以基建为依托、以信息化为载体、以医防融合为方向,进一步补齐医疗卫生人才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短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了全县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田清秀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潘晓燕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坚持“强基层”,持续夯实医疗卫生基础

受行政区域变更、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东源县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到2017年底全县还没有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东源县委、县政府急群众之所急,启动东源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程,以提升县人民医院龙头作用。2017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新院及医共体总医院共投资4.6亿元,2020年12月30日整体搬迁启用,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数535张,是一家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经过几年努力,东源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日正式揭牌,结束了东源县没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历史,为东源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东源县投入2100万元在县人民医院新院一并建设了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按照县级急救系统标准建设,建于县人民医院新院急诊楼五楼内,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含指挥中心、急救体系及配置相应急救设施设备,现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初步投入使用,完成投资1607万元,正在实施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等。

近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强基础、补短板的原则,通过采取建设医共体健康产业园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持续夯实医疗卫生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就近的医疗服务。

建设医共体健康产业园,打造基层卫生医疗新高地。结合灯塔盆地农高区建设,东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灯塔盆地建设东源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以“健康+文教”为主导产业,打造基层卫生医疗新高地。产业园首期建设“两院”“两校”及配套工程,占地面积约1004亩,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一是建设农高区中心医院(即东源县第三人民医院),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500张,总投资6.3亿元;二是建设县精神专科医院,按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300张,总投资2.5亿元;三是建设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规划设置200个教学班,1万个学位,总投资约9.8亿元;四是配套建设产业园市政工程,建设医院生活区及园区发展配套工程等,总投资约0.72亿元。目前,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首期正在实施主体建设,其中县精神专科医院已进入室内装修和设施设备采购阶段,完成投资1.3亿元,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县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主体结构7层建设,完成投资1.26亿元;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实施结构基础建设,完成投资(工程预付支出)2.1亿元,预计明年底完成建设。

据悉,东源县将把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建成医疗卫生产业发展集群,打造成全省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新高地,成为地区产业发展标杆,推动东源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投入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县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2020年,东源县投资1.4亿元推动县中医院中医专科综合楼建设,现正在实施室内装修和设备配置,完成投资1.1亿元,中医专科综合楼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二是提升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能力。县妇幼保健院新院一期项目,按照二甲妇幼保健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150张,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0.82亿元,现已完成建设,部分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附属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含特殊科室装修、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办公家具家电配套设施、旧楼改造等,投资1.11亿元,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这2个项目总投资约1.93亿元,已完成投资0.8亿元。

与此同时,东源县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下沉,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环境。一是投资1.94亿元,升级建设船塘中心卫生院为县第二人民医院。二是持续投入2亿元,完成全县2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三是投入约5000万元,全覆盖完成全县258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镇(村)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抢抓“第一资源”,补齐医疗卫生人才短板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东源县非常注重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能力教育培训提升。一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德为先、以绩为准,2020年完成对全县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交流调整优化。县级公立医院共交流调整7人;乡镇卫生院共异地交流正职18人、副职33人,新提拔正职6人、副职10人,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活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二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担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三是在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专家后勤楼,制定医护人才引育方案,多措并举努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岗位人才;四是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培养教育,近两年东源县医疗卫生系统新增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86人,现有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06人;五是制定《东源县医疗卫生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并已提交县委组织部门审核,明确了医疗卫生人才的范围、引进计划和方式,完善了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善于推动卫健改革与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据统计,近两年,东源县共培养报到订单定向医学生12名;县人民医院新院2021年共引进12名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充实了医院各临床科室人才骨干,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圳市人民医院12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医师长期驻点组团式帮扶东源县人民医院,并选派1名副高专家到东源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帮扶指导,通过传、帮、带提升东源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在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的同时,东源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按照“医共体建设攻坚年”活动工作要求,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打造三大公立医院特色科室,全面提升三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建立健全满意度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据了解,东源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度、2020年度绩效考核从以往的倒数第一、第二名升至全市五县两区第二名,2021年更是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牢牢把握契机,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短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等领域的短板。对此,近年来,东源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的短板。一是今年3月5日,东源县依托“八大规模”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功处置一起疫情应急事件,实现了社会面“零传播”。这也是2020年至今,东源县成功处置的第3例新冠肺炎疫情阳性病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规范建设了发热诊室和预防接种安全体系。东源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标准和要求,建成发热门诊2个、发热诊室22个;建成预防接种门诊23个、成人接种门诊2个、犬伤门诊24个、产科接种门诊6个。三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体系建设,现阶段东源24小时检测能力共1.44万管,其中县疾控中心1800管,县人民医院3600管,县中医院3600管,县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一期)5400管;县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二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新增5400管,共1.08万管。四是于2021年投资2600万元,推进县疾控中心1500平方米的微生物生化实验室建设,提升了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了省、市疾控中心专家的高度评价。五是在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独立感染楼,设施设备较为完备。

接下来,东源县将进一步优化整合医疗服务体系,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努力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形成优质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健康服务改革,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