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推动东源又快又稳发展
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党味”浓郁的红色村——船塘镇老围村新貌。未来5年,东源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东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与组织保障。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万绿湖。东源将以开展“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契机,心无旁骛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源大地结出更丰硕成果,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为期3天的中国共产党东源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0月30日胜利闭幕。大会明确了东源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未来5年,东源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出发点,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大会号召,全县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保持定力,跳出东源看东源,立足全局谋发展,坚持又快又稳发展,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当好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主力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东源贡献。
关键词
机遇与优势
——利好政策叠加。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和我省新一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的出台,这些叠加政策机遇将为东源又快又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优势独特。东源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位于“双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还坐拥省级高新区、滨江新城区等一批高能级平台,是全市唯一一个同时有省领导同志和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定点联系的县,这些自身独特优势将为东源奋力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主力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创业氛围浓厚。东源干部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政治生态良好。特别是东源在艰苦创业进程中,铸造出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追兵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众志成城、协作奋进的团结精神和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这股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将是东源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最强大的底气。
工作总体要求
又快又稳发展
“又快又稳发展”是市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对东源的工作定位和寄予的厚望。市委要求东源坚持“快”字当头,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示范引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东源将把“又快又稳发展”工作定位贯穿到东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当中。
为实现“又快又稳发展”,东源明确了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持之以恒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六个抓”工作安排,大力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一线作战、善打硬仗,奋战“民生品质提升、工业倍增升级、‘两山’转化增效、环境优化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组团协调共进、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和谐稳定”八大重点任务,推动东源又快又稳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主力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东源贡献。
目标篇
经济总量向300亿元迈进
未来5年,是东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5年,也是东源实现跨越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关键5年。东源立足县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出发点,擘画东源人民未来美好幸福生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经济实力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排在前列,经济总量向300亿元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建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集群。
——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基本建成,国资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供与需、内与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更趋平衡更加协调。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更加健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东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平安东源、法治东源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方法篇
“二十字”工作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东源过去5年工作亮点纷呈、成绩可圈可点,得益于其创新推出的“二十字”工作方法——“解放思想、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一线作战、善打硬仗”。 “二十字”工作方法是东源过去5年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5年东源实现“又快又稳发展”的有力武器。
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思想上的僵化、理念上的陈旧,敢于突破常规、超越自我,做到谋在前、干在先,以思想大破冰引领事业大发展。
勇担使命:始终牢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赋予的重大职责使命,做紧要关头能发力的“顶梁柱”,不做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软脚虾”,坚决扛起“造福一方、发展一方、和谐一方”的硬责任。
守正创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善于“无中生有”,主动求新求变,以小切口带动大发展、大变化。
一线作战:坚决破除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漂浮作风,主动沉下基层,真正深入群众,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善打硬仗:要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努力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东源奇迹。
保障篇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东源建设新局面,关键在党、根本在党。未来5年,东源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东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学习研讨、理论宣讲、干部培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党内各项法规制度。
——固本强基抓党建。深入推进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实基层党建“115”工作机制;强化七大领域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巩固提质”工程;深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梯队培养“雏雁”后备干部;抓实“抓镇促村、全域提升”三级示范创建工作,做好模范机关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船塘老围和义合下屯做好中组部组织开展的“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工作;探索“党建+”特色品牌,深化干部“直联”制度改革。
——持之以恒强队伍。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个体系,配优建强各级领导班子;持续引导年轻干部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深入实施“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从严从实转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行动自觉和工作习惯;用好一线工作法,扎扎实实推进东源各项事业。
——风清气正谱新篇。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责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领域、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机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深化政治巡察,切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注重标本兼治,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常态化抓好警示教育。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邱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