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司法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践行司法为民 彰显法律温度

2021-08-23 10:28:28 来源:河源日报

■5月31日,东源县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以“典亮法治营商路、法企共建促发展”为主题的“学党史,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进企业活动。

■3月26日,东源县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以“关爱成长、法治护航”为主题的送法进校园活动。

■受法律援助群众向东源县司法局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5月25日,东源县司法局与县普法办进社区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东源县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法治宣传活动。

■东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实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工程打通窗口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核心提示

出台便民利民措施8条;

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0余次,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大餐;

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2宗,调解成功508宗,调解成功率达98%……

这组数据,是今年以来东源县司法局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东源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上率下办实事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205国道进入东源县柳城镇赤江村,村道两旁设置的法治宣传标牌、路灯柱上悬挂的法治宣传刀旗等非常显眼。短短几年时间,赤江村从昔日的贫困村蜕变成文明村,这一巨变的背后是东源县司法局用心用情用力倾情帮扶的结果。赤江村是东源县司法局挂钩帮扶村和该局党组书记程春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下称“直联”)挂点村。近年来,该局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帮扶资金,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普法图书室,筹资建成了运动休闲广场、普法宣传栏等,大力开展法治、禁毒等宣传,赤江村连续多年犯罪率、吸毒率均为零,被评为县文明村。目前,该村正在实施“雪亮工程”,在村内9个部位安装18个高清摄像头,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除了赤江村外,近年来,东源县康禾镇雅陶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成投入使用,柏树村民小组即将多一个法治小公园,村“两委”依法治理观念和村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这是东源县司法局局长张凌峰今年以来牵头为“直联”挂点村雅陶村办的部分实事。张凌峰介绍,下一步,他将协助雅陶村推进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结合康禾镇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帮助村里谋划革命旧址保护工作,打造红色村,发展民宿、研学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源县司法局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办下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直联”干部办实事的通知》的要求,为各自挂点联系的村(社区)办3件以上实事,做到以上率下,带动全县司法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乡镇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5月19日,东源县司法局联合县委政法委、县普法办和叶潭镇党委政府,在叶潭中学举办东源县“弘扬法治精神 做最美守法少年”暨送“典”进校园活动,为叶潭中学师生送去内容丰富的“法治大礼包”。值得一提的是,县司法局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现身说法”。这位特殊嘉宾讲述了自己年少时目无法纪最终锒铛入狱的惨痛经历,在狱中失去自由、远离亲人的痛苦,让在场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会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听完“现身说法”的学生们感触特别深,纷纷表示,要从小树立法治信仰,敬畏法律,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做新时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此次送法进校园活动,只是东源县司法局今年以来开展的系列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之一。今年以来,该局将开展好法治宣传“六进”活动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更贴近群众、更注重效果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围绕“永远跟党走”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学党史,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法治宣传活动。比如,3月15日,在东源县城宝晟广场开展了以“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法治宣传活动;3月26日,在东源县三小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成长 法治护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月13日,在东源中学开展了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良好氛围”为主题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5月31日,在鸿晋实业(河源)有限公司举办了以“‘典’亮法治营商路,法企共建促发展”为主题的送法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等。此外,在挂钩帮扶的柳城镇赤江村,该局通过建普法图书馆、在村主干道两旁设置法治宣传标牌、路灯柱上悬挂法治宣传刀旗等方式,大力开展法治、禁毒等宣传,赤江村连续多年犯罪率、吸毒率均为零,被评为县文明村。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3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5000多人,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3万多份,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

7月16日,在东源县司法局仙塘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陈新朋与刘超东达成调解协议,当天就解决了地基款补偿纠纷。陈新朋表示,对于调解结果他非常满意。据悉,今年以来,仙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案件65宗,调处了62宗,其中简易案件35宗、一般案件18宗、复杂案件9宗。在仙塘镇,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让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这是法治东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程春华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排查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激化之前、消灭在萌芽状态,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扎实开展。

“人民调解暖民心 司法为民彰正义”,这是当事人郭某的儿子郭旭送给东源县司法局的一面锦旗上所书内容。今年1月,47岁的四川人郭某在漳溪畲族乡帮村民建房时不幸被倒塌的围墙压伤后不治身亡。由于调解未果,郭某的妻子等家属欲起诉,来到县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当时在东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她情绪失控,倒地嚎啕大哭。”东源县司法局副局长冯敏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前安抚其情绪,了解案情,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冯敏的沟通协调下,死者家属、房东、包工头三方达成调解协议,房东、包工头分两批给死者家属补偿共计98万元。为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冯敏帮助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申请了司法确认。据了解,当事人家属已经拿到了第一批补偿款,第二批补偿款本月底到位。

为常态化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该局制定了《东源县司法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采取“过筛子”“梳篦子”措施,做实做细排查工作,落实排查常态化、精细化,提高排查针对性,全面深入排查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同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细做实,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科学研判、分类调处、分流化解、包案化解,加大矛盾纠纷“清零”力度。通过开展各项专项行动,重点抓好社矫对象、安帮人员的日常管控,发挥好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职能作用,将矛盾纠纷努力化解在萌芽阶段。

截至目前,东源县司法行政系统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2宗,调解成功508宗,调解成功率达98%,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打通窗口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新征程,司法行政部门应该有新担当新作为。东源县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了《东源县司法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等文件,全面落实各项司法行政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丰富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质量,打通窗口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东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县司法局服务群众的窗口,通过实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工程,完成了群众知晓不充分、工作效率低、服务能力不适应等问题的整改,主动回应群众诉求、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

为方便群众办事,东源县司法局出台了8条便民利民措施:一是在全县推广公证“最多跑一次”工作,对于法律关系比较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在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二是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等存在特殊情况的群体提供公证、法律援助电话预约,主动上门服务;三是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值班制度,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安排律师、公证人员、法律援助人员坐班,在工作日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四是法律援助实行应援尽援,为低保人员、特困职工、重度残疾人员等困难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以及农民工因讨薪申请法律援助的,无需当事人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由法律援助直接受理并指派律师办理;五是实行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让群众摆脱了开证明的麻烦,使法律援助申请更加方便快捷,杜绝了法律援助机构有案不受理、拖延受理等行为,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六是开通涉军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优先为军人军属和退伍军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尽快办理服务;七是畅通行政复议便民渠道,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在全县21个乡镇设立行政复议咨询中心,方便基层群众就近咨询行政复议有关法律法规;八是畅通群众参与政府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渠道,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众号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和规章、规范性文件草案的意见,邀请项目相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受影响公众代表参加论证会、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这些便民利民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接下来,该局将继续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坚决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进一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力气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统筹: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组稿:本报记者 田清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李坤辉

■摄影:东源县司法局供图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