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屋:九连人民政权探索的历史丰碑
——访九连地区首个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
■上莞镇太阳村昌隆屋,是1948年12月成立的河源县人民政府驻地办公旧址。李成东 摄
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下,修缮一新的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显得格外耀眼。坐落在太阳村的这幢方形围屋,洁白的墙壁、黛青的瓦片、古色古香的门窗、古朴典雅的门墩与柱子,还有绕梁翻飞的燕子……一幅散发着淡淡乡愁的画卷,细腻、清晰、真实地展现在眼前,珍藏在记忆深处。
成立河源县人民政府
掀起革命斗争高潮
1948年12月7日,河西六大乡各界人士3000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上莞圩镇,隆重举行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上,九连地委宣读了任命粤赣边支队政治部主任黄中强任河源县县长、粤赣边支队第七团政委吴震乾(李辉)任副县长的决定。新成立的河源县人民政府,下辖上莞、船塘、三河、漳溪、骆湖和曾田六乡。河源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九连地区掀起的一次革命斗争高潮,胜利浪潮迅速波及广袤的九连地区。
河源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地址,设在上莞黄龙岗村昌隆屋。黄龙岗村,就是现在的太阳村。昌隆屋,是一幢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客家方形围屋,始建于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由三堂两杠横屋组成,属典型的硬山顶土木结构。1948年,昌隆屋里居住着10多户农户。河源县人民政府在上莞成立后,原居住在这里的农户主动让出他们的祖屋,给当时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办公及居住。现在,昌隆屋作为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对外开放。
走进昌隆屋,思绪透过时光的缝隙,在历史深处徜徉;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仿佛在历史的长河里汩汩流淌……
1947年12月26日,中共九连工委提出要在游击根据地建立政权工作的问题,政权建设便成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粤赣湘边区党委梁威林、黄松坚开始摸索新的人民民主政权的筹建工作。那时,经过近一年的奋斗,九连地区游击战争发展迅猛,河西、河东、和东、连和四大战略区人民武装队伍不断壮大,反击国民党“清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力量不断增强。把持政权、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被打倒后,翻身农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归农会”。这时,国民党在乡村的政权普遍被摧毁,而顺应历史潮流成立的农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取代了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保甲制度的农村政权机构。
1948年6月20日,中共九连工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河西船塘流洞白竹坑召开,会议通过五个重大决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统一领导成立地委及支队司令部决议》,为九连地区新的政权和人民解放军的成立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会上,中共九连地委宣告成立。1948年冬,活跃在九连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给国民党以沉重的打击,连续取得内线、外线作战的重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发展。这时河西区广大农村已经全面解放,河西地区船塘、上莞、漳溪、三河、骆湖、曾田六乡分别成立了人民政府。
乡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为县级人民政权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高一级的人民政权呼之欲出。为了统一和加强河西区各乡人民政权的领导,九连地委审时度势,决定撤消河西行政委员会,成立河源县人民政府,统揽全县的党政工作。上莞地处东源县北部山区,是当年河西游击区中心,也是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常驻地,新成立的河源县人民政府把机关常驻地选在了这里。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河源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九连地区缔造的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
《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宣言》指出,河源县人民政府乃“全县各阶层用一切反蒋反美人士联合的民主的人民政权”,她以全心全意为全县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着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宣言》还明确规定了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各项政策。
黄中强、吴震乾先后发表了就职演说。黄中强表示,将带领全县干部,团结全县人民,执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政策,坚决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尽一切力量巩固人民地区,粉碎蒋军进攻和解放蒋管区人民,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以迅速解放全河源,建立全县人民政权。
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发动和带领翻身得解放的人民群众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多收粮食支援前线;加强民兵训练,动员进步青年参军参战,壮大武装力量,保卫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中、小学教育,组织文艺宣传队送戏下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河源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九连地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新篇章,不仅为支援前线和解放河源全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建立新的人民民主政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6月,河源县人民政府迁往蓝口,同年9月迁往河源县城。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站在饱经沧桑的古宅前,感悟百年辉煌党史,昌隆屋里的一砖一瓦、一桁一桷,无不透射出真理的光芒。昌隆屋,处处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救国救亡、资政育人的经验和智慧,是九连地区首个县级人民政权驻地,是九连地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路上的历史丰碑。
历史不会忘记上莞人民为革命和解放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与上莞其他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一样,被列入了《广东革命遗址通览》。作为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昌隆屋于2010年9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隆屋不但是历史留给上莞人民的宝贵财富,还是东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对弘扬革命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参考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河源市源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河源红色革命记忆》《桑榆晚霞》相关文章的内容)
■河源日报社 东源县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撰写:吴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