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风云激荡七目嶂

——中共后东特委坚持在紫五龙河边开展革命斗争

2021-06-30 09:32:37 来源:河源日报


■黄村镇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会议旧址

①1941年春 文秀塘


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在黄村的大山深处藏着一个小地方,名叫“莫斯科”,这是中共后东特委机关的常驻地。其实,这地方就是文秀塘。


文秀塘属蓝溪乡管辖,现在是黄村镇永新村辖下的一个自然村落。“莫斯科”是后东特委给文秀塘取的代号,这也难怪,因为这是后东党组织的秘密,只有各地党组织负责人或者政治交通员才知道,即使是普通的党员,也未必清楚。


文秀塘居于七目嶂与白云嶂之间。这里周围都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大都高耸入云,挤挤挨挨的难以攀爬。群山环绕的文秀塘,与其说是一面塘,倒不如说是一个山窝。文秀塘状如一口铁锅,只在锅底有一小块的平地,不过十来平方米,居住在塘里的人家,分散在“锅”沿的四周,房屋的背后,直通山上的密林。“锅”沿的一边,两峰之间有一个分水坳,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将文秀塘与外界连接起来。通过分水坳中的小道,可以前往龙川、五华、紫金及整个黄村地区。


梁威林率特委机关进驻文秀塘的时候,中共后东特委正式成立不过才几个月。


后东特委成立之前,东江地区的党组织由以尹林平为书记的东江特委领导,但早在1940年8月之前,因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加剧和东江抗日游击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广东省委就已经决定,在东江地区分设中共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和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当年8月,中共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成立,尹林平调任特委书记。不过,那时候东江特委仍然存在,只是特委的工作差不多已告停顿。当1940年12月粤北省委在韶关成立时,省委才正式撤销东江特委,决定成立中共后东特委,调梁威林任特委书记。


梁威林直到1941年2月才从韶关来到龙川老隆。随后的一天,梁威林召集原东江特委委员等10多人,在老隆水贝村黄氏大宗祠对面的合面屋中开会,正式成立了中共后东特委,梁威林任书记,张直心任组织部长,饶璜湘任宣传部长,李汉兴任青运部长,陈婉璁任妇委主任,钟俊贤任组织干事。后东特委管辖的党组织,包括龙川、紫金、和平、河源、五华5个县委以及连平、新丰两个工委,特委辖下党员,共1100多人。


后东特委的机关驻地,便选在了黄氏大宗祠。


特委书记梁威林的公开身份是商人,他是个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地下工作者。在任后东特委书记前,他是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时年刚刚30岁的梁威林,是广西博白人,1935年1月前往日本留学,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梁威林回国,根据组织安排,先后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和党的工作。


梁威林决定将特委机关迁往七目嶂上的文秀塘,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就在后东特委成立的前一个月,皖南事变就已发生,国民党顽固派又一次掀起了反共高潮,革命形势极为严峻。水贝村所在的老隆,虽不是县城所在地,但却水陆交汇,各色人员杂处,特委机关驻留于此,风险极大。


而文秀塘所在的黄村地区,坐落在东江中上游,西控东江,东靠连绵起伏的东、韩江分水岭,数十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环绕着黄村,向北、向南、向西延展,构成河源、龙川、五华、紫金4县的接合部。这里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易守难攻,回旋余地大,是一个理想的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黄村地区的蓝能康三乡,经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组织和发动,群众基础非常好,党的组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河源县委设在那里,蓝溪设有区委,能溪也设有区委,崇伊中学里还有一个特别支部。蓝能康三乡连成一片,且与龙川南部、五华西部、紫金北部的一大片地区相呼应,特委机关留驻于此,不仅可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掩护,也能使特委坚持正常工作。


梁威林率特委机关进驻文秀塘后,把特委机关设在了黄中强的家里,还以他祖父教书的身份,暗中掩护特委开展各种活动。黄中强时任河源县委宣传部长。


②1941年冬 石灰坝


1941年冬的一天,欧阳裕接到后东特委通过交通员送来的通知,要求他赶往五华县大田镇的石灰坝,参加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大田镇在山的另一边。按通知要求,欧阳裕立即从能溪的儒步出发,向大山另一边的大田赶去。


那时候,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仍然余波未息,大多数党员都处于隐蔽之中。欧阳裕是儒步的第一个党员,那时他隐蔽在儒步,以教书为掩护,担任中共能溪区委书记。欧阳裕赶到石灰坝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30多人,都是紫五龙河边中共区委以上的干部。


培训班的公开名称是英语补习班,但这是中共后东特委在形势异常险恶的情况下举办的重要干部学习班。学习班的班主任,是特委组织干事钟俊贤。


欧阳裕在那里学习了一个多月,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党的历史、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及皖南事变后的斗争形势。给他们上课的,主要是从文秀塘赶来的特委书记梁威林、从龙川水贝村赶来的特委宣传部长饶璜湘。课堂上,梁威林要求学习人员,在当前的斗争形势下,要提高警惕性,适应复杂形势,不断巩固组织,不让组织遭受破坏和损失。


学习期间,欧阳裕还参加了一次实战演习。这1个多月的学习,欧阳裕收获很大,他对新形势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形势也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开展干部培训,是后东特委的一项主要工作。成立后不久,后东特委就在不同的地点举办干部培训班。6月,特委指导龙川县委在龙母永和育英小学举办了区级干部学习班。7月,特委在五华、龙川、河源三县边境地区南客寮举办各县区委以上干部和青运干部学习班。学习班由饶璜湘主持并主讲,时间长达10天,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讲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讲青年运动方向、学校青运工作等。8月,特委又指导河源县委在黄村板仓举办党支部书记训练班。除此外,特委还先后在文秀塘、龙川黎咀、龙川登云等地举办学习班,梁威林、饶璜湘等分别给学员上课,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传授党的组织纪律、保密工作要求,教育干部保持革命气节,先后参加学习的县委、区委干部以及青运干部多达100多人。


在此期间,特委书记梁威林还主持了后东地区党组织的整顿和党员审查工作。1940年下半年,河西船塘党组织发展很快,在发展党员方面,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不经过严格审查和考察,只几个月的时间,党员人数就从100多人增至200多人。后东特委知道情况后,由梁威林和河源县委组织部长张华基主持,对船塘区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和严格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对合格的党员实行重新登记,需要继续考察的,则改为候补党员。经过这次整顿,船塘区党员的人数减少到100多人,中共船塘区委被撤销,再次改建为船塘中心支部。随后,其它一些县、区的党组织也进行了整顿。经整顿,后东地区党员人数从1100人减少到800人。虽然党员人数有所减少,但党组织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但是,后东地区的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41年12月,按照南方工委9月发出的“隐蔽精干”的指示,后东特委取消了各级党组织的委员制,全部改为特派员制。后东特委特派员由梁威林担任,副特派员由饶璜湘担任。特派员制度实施后,特派员与党员保持单线联系,党员与党员之间不再进行联系。


③1942年6月 老隆


心急火燎的曾源赶到龙川老隆时,已是6月上旬。


曾源原任和平县委书记,那时他按组织安排,正在当时的省政府所在地韶关复学读书。粤北省委宣传部长黄康找到他,指示他要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时间火速赶到老隆,找中共后东特委。


然而,那时的韶关已是一片白色恐怖,想要离开非常不易,交通要道、车站码头,早就被国民党的特务便衣控制,他们四处盘查行人,追捕共产党人。好在曾源十分机智,他想到和平老乡大坝人陈荣中在韶关经营汽车队,肯定能帮助自己。曾源对陈荣中说,我有急事,必须赶到老隆去。陈荣中并没多问,而是急速派出自己最好的汽车送曾源走,他拿出了自己的西装、皮鞋,把曾源扮成大商贾,亲自护送曾源离开韶关。


曾源给后东特委带来了坏消息:粤北省委被破坏了。1942年5月26日,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长郭潜被捕,随即叛变,于27日带领国民党特务抓捕了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组织部长饶卫华。粤北省委宣传部长黄康让后东特委马上转移隐蔽。


中共后东特委虽然把机关迁到了黄村文秀塘,但并不是所有的特委领导人都常驻文秀塘。特委安排副特派员饶璜湘常驻龙川,利用在水贝黄家祠堂开设的“星光染织厂”作掩护,就近与各县委联络。得知粤北省委被破坏的消息,老隆马不停蹄地将消息传回文秀塘。


特派员梁威林感到形势已万分危急,对后东特委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省委组织部长饶卫华被捕前,刚从老隆带去了后东特委所有党组织情况的秘密材料,如果这些材料落入国民党特务手中,东江后方的党组织将会遭到极大破坏,许多共产党员或将被捕甚至牺牲,后果不堪设想。形势所迫,梁威林只能当机立断,在没有取得上级组织指示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决定:后东特委机关全体人员立即离开原工作地区,到各地分散隐蔽。


两个月后,中共南方局的指示传达到后东特委。特委再次决定:一、调整党组织机构,党组织机关全部转移;二、已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一部分撤往惠东宝抗日游击区,一部分调往外地工作;三、利用各种公开、合法的职业分散隐蔽,实行勤学勤业勤交友的隐蔽方针;四、开办经营企业,自力更生,自筹经费保障生活供给;五、停止党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与党员联系一律改为单线联系。


按照这一决定,特委将已经暴露身份的黄中强、丘国章、张华基、黄义中、程世湖等70多名党员、干部安排到惠东宝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或者调到外地工作;安排邹建、欧阳源、欧阳诚、张余元、程佩舟、欧阳裕等到学校当教师,或以其它职业隐蔽身份;安排河源县委特派员江尚尧到爱国人士建立的和平工业合作社联社,担任联社指导员。


特委非常重视自筹经费保障生活供给。副特派员饶璜湘在龙川开办了樟树油厂,张惠民、张林、张荣华等人被安排到厂里当工人;特派员梁威林前往紫金古竹隐蔽,他花了20元在水东买下了一块土地,办了一个小型农场。一些暴露了身份的党员,便以亲戚或者雇工的身份,被安排在农场里开展农业生产。1944年秋,梁威林还特地将已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工作的张惠民调到水东,担任农场场长,负责地下交通情报站工作。农场为特委筹集了相当一部分活动经费。


④1945年2月 文秀塘


黄中强从五华回到文秀塘自己家的时候,是1945年1月上旬。


自1942年6月从河源撤往惠东宝抗日游击根据地起,黄中强一直在东江纵队工作,已经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没有回来过。


这次奉命回到后东地区,他怀有重要的使命。


前一年8月开始,根据粤北省委遭破坏后成立的广东省临委的指示,中共后东特委举办了整风学习班。学习班设在大鹏半岛的西贡,参加学习的是后东特委委员和各县负责人。学习班由梁威林、饶璜湘主持,钟俊贤担任班主任。办班的目的,是要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改造工作、改造学习,团结干部、团结全党。学习班还认真学习了广东省临委关于全面开展广东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和全面恢复党组织活动的指示精神。从8月到年底,整风学习时间长达4个多月。


黄中强全程参加了这次的整风学习。和他一起参加的,还有刘春权、黄华明、刘奇、邓基、黄韬、郑重文、程光、钟应时、梁泗源、陈宽等22人。学习一结束,受特委委派,黄中强先期离开,前往龙川、五华传达整风班精神和省临委的指示。任务完成后,黄中强便急忙赶回了文秀塘。


黄中强的另一重大使命,是在黄村地区组建抗日武装。黄中强回黄村后,立即就去找了程光。同样参加了整风学习的程光已先于黄中强回到黄村,按照特委的指示,在向有关人员传达了整风班精神和省临委的指示后,便着手组建武装队伍。程光先去找程世湖,通过程世湖又串联了丘石金、戴华、李展等4人。与此同时,程光、程世湖通过关系,各自找来了一支驳壳枪。就这样,黄村地区的第一个武装小组便建立了起来,程光任武装小组组长。黄中强找到程光的时候,武装小组已经开始进行武装活动了。


黄中强和程光对武装建设进行了研究,决定进一步动员、发动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武装队伍,把小组扩建为武装工作队。随后,李作新、黄平、丘启文、张荣华、张林等30余人也参加了进来,于是正式成立武工队,并立即打出了旗号。


1945年2月,梁威林、钟俊贤、郑群相继回到了文秀塘。


2月16日,特委在文秀塘召开了梁威林、钟俊贤、郑群、黄中强、卓扬等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一、立即恢复党组织的活动;二、立即组织后东地区的抗日武装。会议还决定,特委仍然实行特派员制,梁威林为特派员,钟俊贤为组织干事,郑群为武装干事,黄中强为宣传干事,卓扬为秘书。


为了扩大武装,也为了避开国民党闻风而来的“进剿”,会后不久,特委决定兵分两路,分别开往紫金古竹、中心坝地区。梁威林、郑群带领10余人进驻古竹的蓼坑,活动于古竹、泥金一带;钟俊贤、黄中强带领20余人,前进到紫金中心坝,与当地组建起来的温敬尧部队会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中心坝活动的部队发展到70余人,分别建立了飞龙大队和紫五抗日武装工作大队。为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东江纵队司令部专门派张华基、魏刚到中心坝指导部队建设。在古竹活动的部队发展到30余人,建立了紫河人民抗日自卫大队,东江纵队也从前线派出张修等军事骨干来加强部队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中旬,梁威林、郑群指挥紫河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在秀南村与日军作战,歼敌一个班,打死日军5人,伤敌7人,缴获机枪2挺、冲锋枪4支、步枪7支、手榴弹40余枚。


1945年6月,为了能集中力量打击敌人,后东特委将飞龙大队、紫五抗日武装工作大队、紫河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全部集结到古竹蓼坑,统一整编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郑群任总队长,梁威林任政委。总队下设4个支队,程光支队在黄村地区活动,温敬尧支队在中心坝地区活动,陈果支队在紫金活动,张惠民支队随总队部在紫河边活动。


⑤1946年2月 宁山


欧阳诚接到黄中强写给他的一封信,展信阅读后,才知道是通知他次日到文秀塘去接受工作任务。那一天是1946年的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三。


欧阳诚的家在叶潭儒步。自1942年6月按特委要求分散隐蔽后,欧阳诚一直在儒步小学,以教书为业,担任能溪中心支部委员。


欧阳诚从儒步绕道走山路,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文秀塘黄中强家。那时,后东特委已决定正式恢复委员制,特委由梁威林、钟俊贤、黄中强、郑群、卓扬组成。梁威林任书记、钟俊贤任组织部长、黄中强任宣传部长、郑群任武装部长、卓扬任青年部长。黄中强告诉欧阳诚,特委准备在宁山办一个青年训练班,他的任务就是回家去,尽可能多地动员进步青年参加训练班的学习。


欧阳诚是欧阳源的侄子,因为欧阳源参加革命,欧阳诚的祖父被国民党抓去后惨死在牢里,所以欧阳诚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还在崇伊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他还只有15岁。欧阳诚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两天活动,他动员了刘英才、黄佛燊、黄培祥、欧阳道等人。


青年训练班办班的地点选在宁山的龙潭。2月7日,欧阳诚带着他动员的人,趁着夜色的掩护,绕山路赶到龙潭报到。


后东特委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在宁山办训练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时候的宁山已被建设成了较为巩固的游击根据地。1945月12下旬,后东特委特派员梁威林率领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在紫金中心坝与卢伟良、李征率领的东江纵队东进指挥部先遣部队胜利会师。随后,两部合兵一处,从中心坝向黄村开进。12月27日,部队向黄村进击并顺利占领黄村圩镇。29日,东进指挥部与后东特委召开联席会议。为了开辟新的活动区域,会议决定,成立临时联合指挥部,统一军事指挥。联合指挥部由梁威林任政委、卢伟良任指挥员、黄中强任副指挥员、李征任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部队先是攻打了寨湾大地主刘仲文,接着又在半径伏击了来犯的国民党驻蓝口的张兆伟部以及蓝口联防队,均获大胜。为了对付敌人规模更大的反扑,部队遂转移到文秀塘休整。


敌人规模更大的反扑紧跟而至。1946年1月10日早晨,国民党63军教导团、蓝口联防队集结500余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向文秀塘、宁山进犯。第一路从叶潭双头至钟鼓岭进犯文秀塘;第二路从黄村铁岗到横坑进攻宁山;第三路从邬洞沿艳阳岗进击宁山。敌人气势汹汹,但还是遭到了我军的迎头痛击。联合指挥部指挥部队预设阵地,分兵制敌,打退了敌人进攻并重创敌军,毙伤俘敌140多人,缴机枪三挺、步枪40余支、弹药一大批。


取得宁山保卫战的胜利后,东进指挥部的部队开往五华开辟新区,而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则驻守在宁山根据地。正是在敌人暂时不会进攻宁山的时候,中共后东特委才决定,举办训练班,培养后备军。


欧阳诚他们到达龙潭时,已有30余人来到宁山。这些人中,有从龙川来的,有从五华来的,还有从紫金来的。欧阳诚报到当天,学习班就开班了。主持训练班的是梁威林,给学员们上课的是钟俊贤、黄中强、刘兴。学习内容包括《论联合政府》《双十协定》以及党的三大作风。


训练班原计划学习半个月,但学习了7天后便提前结束了。2月14日,地下联络总站丘启文传来情报,黄村之敌第二日将来“进剿”。于是,凌晨3点,梁威林、钟俊贤便带着一个班的兵力,掩护学员们翻山越岭,夜行2个多小时,转移到了南客寮。15日天黑时,刘兴召集学习人员讲话,宣布学习班结束。


欧阳诚认为,学习班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通过学习,欧阳诚明确了国内国际形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局和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训练班结束后,后东特委撤出了宁山,机关驻地迁到五华大田石灰坝的虎井村。


⑥1947年3月 儒步


1947年3月,后东特派员钟俊贤在儒步参加了九连工委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不过,这时候他的身份已不再是后东特委的领导,而是九连工委的成员。


此前,按中央要求,后东特委成员郑群、黄中强随东纵北撤去了山东,梁威林、卓扬被派往了南洋,特委便只留下了钟俊贤一人在后东地区。特委再次实行特派员制,党组织停止活动,党员又一次分散隐蔽,改为单线联系。直到1946年底,后东特委隐蔽在本地的武装才开始重新活动。


此前1个月,中共广东区委在香港委托严尚民主持后东地区党的干部培训班的同时,即已决定撤销后东特委和九连临工委,成立九连工委,由严尚民、魏南金、钟俊贤、吴毅组成,严尚民任书记。钟俊贤没有参加学习班。1947年1月中旬,他在接受了广东区委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后,便从香港回到后东地区,去联系活动在河东、河西的王彪、周立群等人的部队了。


钟俊贤以工委成员身份参加九连工委的第一次扩大会议,意味着中共后东特委在苦苦坚持紫五龙河边6年后,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备注:撰写此稿时参考了《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河源党史资料汇编》《东源党史资料汇编》《儒步丰碑》等书的相关文章。


■河源日报社 东源县委宣传部 联合出品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欧志科 张小龙


■撰稿:罗仁忠 


■摄影: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