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
■东源县邀请省、市作家协会会员到东源开展红色文化之旅采风活动,盘活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东源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李成东 摄
■位于义合镇下屯村的阮啸仙纪念馆成了东源党员干部“学党史、悟初心”网红打卡点。资料图片
■3月28日,东源县公安局户政部门及全县21个乡镇派出所户籍窗口全员在岗,利用节假日时间,开通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学生因上学时间与办证时间冲突的问题,方便中、高考学生办理居民身份证。资料图片
■东源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到村开展红火蚁防治宣传活动资料图片
■东源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以“尊法学法守法、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学党史,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进校园活动。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源县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高站位部署推进,成立了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专题宣讲备课会、专题座谈会,印发《东源县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安排》等相关文件,对标上级要求并结合该县实际,制定东源县党史学习教育路线图、任务单、责任表,实行挂图作战。
同时,东源县委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坚持领导带头、全员上阵,建立收集民生实事任务“三张清单”,找准为民办事“小切口”,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组织动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微实事”成效撬动百姓“大幸福”,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开局良好、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党史学习教育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东源成立了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迅速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3月4日召开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明确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发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令”。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源县委通过精心组织专题学习、精心抓好宣讲培训、精心策划系列学习活动、精心统筹实地教育教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高规格举办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研讨班,有效发挥领导干部领学带学督学作用。开办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暨党校工作研讨培训班,推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质量高、有特色、见实效。印发了《东源县党史学习专题学习方案》和《东源县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自学指引》,高质量开展专题学习,指导全县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党史学习教育。在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县委宣讲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啸仙故里说党史”百姓宣讲团。目前,县委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开展专题宣讲共计12场次。拍摄“党史故事我来说”融媒体视频,以生动的语言,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东源红色历史故事。开展“看电影学党史”主题活动,组织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主要责任人集中观看《百团大战》等革命影片。目前,全县影院累计播放红色电影24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红色电影1079场。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其中东源县实验中学开展了“党史大讲堂”活动,东源中学、东江中学相继举行了“忆党史 铭党恩 跟党走”主题讲座。印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赴阮啸仙纪念馆、阮啸仙故居、“七一五”老围保卫战遗址、萝溪书院、曲龙第一党支部、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参观学习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同时,该县加大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力度,通过编发简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该县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起来,印发《东源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方案》,用工作成效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目前,全县225个项目(总投资826亿元)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热潮。
“三张清单”找准为民办事切入口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源县紧扣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全员上阵,建立收集民生实事任务“三张清单”,找准为民办事“小切口”,实现基层治理“大变化”,努力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营造团结奋进、开创新局的浓厚社会氛围。
该县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要求各级党组织分别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直联”干部办实事登记表》《逆境群体“微心愿”征集表》等“三张清单”,从“三张清单”反映的民情民意中,进一步明确全县工作重点,找准工作方向。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按月上报重点民生项目推动进度,动态管理掌握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启动重点民生项目247个、为群众办实事858件、征集逆境群体“微心愿”226个。
针对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东源县委组织召开3次专题协调会、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措施,压实主体责任,采取“挂图作战”的形式,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效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东源县委坚持将“当下办”和“长久立”相结合,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管理机制。全力吹响“双报到”共建服务“集结号”,以社区派单、党组织接单和在职党员领单等形式,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广泛参与社区帮困助残、政策咨询、矛盾调处等志愿活动,贯彻落实“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全县7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553名在职党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先后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社区运动会、党史大讲堂等志愿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5300余人次。注重“搭台唱戏”,推动39家非公企业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模范岗”“党员责任岗”等评选活动,策划“我为党旗添彩、我为党徽增耀”活动专栏,展示宣传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当先锋、作奉献,把为群众办实事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微实事”撬动百姓“大幸福”
教育系统的“送教下乡”、司法系统的“普法宣传”、人社系统的“人才招聘”、卫健系统的“两癌筛查”、群团组织的“巾帼电商”……一排桌椅,两个帐篷,就组成一个小摊位,摊位前群众排起了长龙,脸上“写”满了称心满意。这是东源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东源县委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组织动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微实事”成效撬动百姓“大幸福”,努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民生温度”。
东源县各级各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牵头,提前制作服务清单,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单位的工作职能,配齐装备,在各个乡镇公园和社区广场巡回摆起小摊位,建起简易的为民服务移动场所,以最便民、惠民、亲民的方式,将“惠民活动”送到田间地头,送入村民家中,搭建起为民服务的桥梁。
“以为解决不了的事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道出心愿,没想到最终实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写来感谢信,表达对“圆梦”的感激之情。像这样的事例,在东源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不胜枚举。
民有呼,我必应。东源县制定逆境群体“微心愿”征集表,针对全县逆境群体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愿望单”,开通渠道,鼓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逆境群体的真切之愿进行认领,持续跟踪群众“微心愿”的实现情况,及时督促相关“领愿”单位进行报告反馈,并对“圆梦”的效果进行评估,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同时利用“东源发布”“东源融媒”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彩、我为党徽增耀”等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逆境群体“微心愿”进展情况和感人事迹,营造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该县结合推行的县直领导干部“直联”制度,建立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挂团”、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挂镇”、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挂村”三级包片全覆盖联系服务体系,直插基层前线,分类梳理出“一册一簿一账一清单”和“村情民情”档案,按图索骥,提供精准化服务,让党旗在基层最前线飘扬,让党徽在服务群众最前沿闪耀。
该县要求全县286名“直联”干部要结合挂点帮扶镇村的实际,充分发挥“群众服务员”“民情联络员”作用,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谈心交流、公开承诺践诺、“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努力解决群众就业、就学、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每人办好3件以上民生实事。对涉及到群众的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当场解决,短时间解决不了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及“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限期解决,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全县“直联”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00多件,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组稿:本报记者 田清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邱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