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党建和组织工作质量水平

强基固本增动力 党建引领促发展

2021-06-24 11:10:02 来源:河源日报


■在上莞镇新民村“党员示范岗”,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党员向过往群众进行交通劝导,并向群众派发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宣传单。李成东 摄

■2021年4月11日,半江镇半江村党总支在市区举行流动党员学习会。在东源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半江镇党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与新路径,成功探索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五不”法。

■在战“疫”一线值守的党员干部。在战“疫”期间,东源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最前沿飘扬、让党徽在第一线闪光。

■顺天镇滑滩村文化广场内设置的党建文化长廊,公开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梨园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和蓝莓种植示范基地。梨园这个软弱涣散村经过大刀阔斧整顿后,在2020年度绩效考核中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成功由后进变先进。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东源县被市委推送为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示范县,船塘镇老围村、义合镇下屯村成功入选全国组织振兴试点,创新推行的干部“直联”工作被列入省委办公厅《每日汇报》要目刊登,并被评为全市首届基层党建示范品牌,今年全县有2名党员、1个基层党总支入围全省“两优一先”推荐名单……近年来,东源县党建和组织工作亮点纷呈、成绩可圈可点。


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年来,东源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组织路线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基层强基础、抓班子强队伍、抓保障强落实、抓规范促提升、抓品牌促带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抓三强”:汇聚团结奋进强大合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建的统领,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东源县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三抓三强”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抓理论武装,增强责任担当。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培训23期、培训3500人次,组织线上讲座19期;编印了《躬行》《旗帜》《淬火》《闪耀》等特色教材,优化设计3条红色革命教育精品路线;开发了一批精品微党课,其中《锤炼初心使命》精品党课入围中组部党员教育平台资源库;利用“云”上党支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向党说说心里话”“我为党旗添彩、我为党徽增耀”等系列活动;连片打造新港、康禾和顺天3个乡镇示范党校,构建完善多形式、广覆盖的党性教育“先锋阵地”,确保党内教育融入日常、严在经常。


抓政治建设,强攻坚克难之力。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把干部述职、考察考核、谈心谈话等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履职尽责的试金石,组织开展2轮乡镇领导班子分析调研活动,准确了解乡镇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干部的思想动态。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黄村镇基层组织严重弱化和选人用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成功摘除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涉黑涉恶问题挂牌整治的“帽子”,攻坚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抓制度机制,强恪尽职守之能。坚持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有力抓手,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四组团、农村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工作、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机制,完善严格落实责任、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加强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等制度,有效引导干部恪尽职守,担当作为。


“三抓三推”:激发基层党建强大动力


东源县委始终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两个核心,树牢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全域提升,推进组织体系健全夯实堡垒。全域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固本强基、达标创优、头雁、党员先锋、基础保障和党建引擎),优化升格120个党组织(其中升格机关党委10个),增设780个党小组,理顺组织架构、规范组织设置。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和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创建工作,提升全领域党建工作水平。高质量完成286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一强一降一升”结构目标,换届经验在全市推广。今年,东源县有2名党员、1个基层党总支入围全省“两优一先”推荐名单。


抓党建引领,推进大局中心工作相融共进。坚持抓重点、谋大局,推动党建引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促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融共进。探索推行“党建+景区(园区)+贫困户”模式,建立组团式、造血式、互助式帮扶机制,支持鼓励63名党员带头创业致富,选派280多名干部驻村指导、联户攻坚,3180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户8910人,实现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村全面退出的目标。在重点项目设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突击攻坚作用,高效推进项目征地拆迁和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取得逆势上扬的好成绩。


抓典型示范,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有序衔接。制定出台《东源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38项重点工作、77项工作举措。深入实施“抓镇促村,全域提升”三级示范创建活动,首批14个党建示范村、5个党建示范镇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持续抓好48个党建示范点、14个党建示范项目建设,全力做好船塘镇老围村、义合镇下屯村全国组织振兴试点工作,上莞镇新民村全市红色村倍增计划和顺天镇组织振兴示范点工程稳步推进。


“三抓三用”:释放干部队伍强大活力


东源县以县乡(镇)换届为契机,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推动干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效应最优化,全面营造实干担当的良好氛围。


抓基层导向,用崇尚实干的标准选拔干部。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动态调整机制,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先后提拔重用、交流轮岗一批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担当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后40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占比达31%,同比增长85.7%;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乡镇党政正职占比23.8%,同比增长100%。统筹考虑乡镇女干部、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交流,提拔一批年轻优秀的女干部,解决了2个乡镇党政班子中无女干部的结构性问题。


抓教育培养,用借智充智的方法锻炼干部。全面加强公务员源头建设,科学设置公务员招考职位,完成174名公务员招录工作,定向招录54名“双一流”选调生,制定印发《2020年东源县选调生基层锻炼考核方案》,联合用人单位、所在乡镇组成考察组,对14名选调生进行考核。大力实施年轻干部“一线育苗工程”,选派10名优秀干部组成招商小分队到深圳等发达地区招商引商,选派68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锻炼。


抓监督管理,用严格规范的要求管理干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全方位选人用人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凡提必核”制度,做好任前事项报告工作,配合县纪委监委对新任职的21名领导干部发出党风廉政建设提醒函。结合县乡(镇)换届工作,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采取“一对一”形式分别与32名县四套班子成员、21名乡镇党委书记、34名县直机关党委(党组)书记开展谈心谈话。综合运用政治、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率先完成5批810人次职级晋升,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以及人员转隶工作,建立县直(乡镇)机关绩效考核和容错纠错机制。


“三抓三建”:形成人才服务强大引力


东源县突出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三大重点,全力实施“人才振兴工程”,以更大的作为厚植人才优势、激发人才活力。


抓招才引智,建人才发展平台。制定出台《东源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13次人才专项培训班,实施各类人才引进计划8项,举办选育人才活动15场,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发展平台25个,引进重点工业产业、卫生教育、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近100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4个,各类人才平台数量、引才效能持续提升,不断形成人才汇聚的“虹吸效应”。


抓人才发展,建人才培养平台。坚持把培育本土人才放在建强人才队伍的关键位置,建立了东源——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县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县蓝莓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示范基地。创新培养方式,构建“人才+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团队”的培养开发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本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0人、专业技术人才600人、高技能人才1300人、农村实用人才3800人,不断形成人才辈出的“倍增效应”。


抓聚才用才,建人才使用平台。围绕全县“四个组团”建设,创新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新政和奖励兑现配套政策,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县工业园区三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人才驿站、县现代农业特色人才驿站等一批重点人才留用平台建设,大力改善聚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构建人才工作、生活“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提供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家属就业等便捷服务,不断形成人才吸附的“海潮效应”。


“三抓三促”:挖掘组工干部强大潜力


东源县委组织部全面实施组工干部“业务提升工程”,坚持“三抓三促”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抓党性锤炼,促素养提升。围绕开展率先创建模范机关活动,建立“日学半小时、月读一本书、年底一考学”和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健全完善信息发布“三审核”机制;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年度组织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大力开展“七个红色初心”活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党课辅导等,引导组工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专业锤炼,促能力过硬。修订出台5项规范性文件,完善了15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每周工作清单”制度;全面推行“组工讲堂”活动,创新推行组织人事干部任前考试上岗制度;加大调研工作、信息报送力度,两年来共有83篇组织工作文章被中央、省、市媒体采用,其中《“三生红艳”暖贫困冰寒》被《中国组织人事报》采用,荣获该报“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征文二等奖。


抓作风锤炼,促担当作为。全面落实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严格执行为基层减负23条措施,务实高效精简办文办会办事,规范报账、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规章制度,全面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广泛宣传“十严禁”“八不准”换届纪律,引导广大组工干部争做“守正型、工匠型、廉洁型”干部。


■组稿:本报记者 田清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邱劲泽


■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