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柳城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兴产业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县建设省级茶叶产业园规划,柳城镇新规划扩种500亩茶叶基地。
■总投资2600万元、青山环绕的柳城镇自来水厂。
■柳城镇下坝村丝苗香米全产业链增香智能化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首期建设2000亩水稻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图为无人播种机在作业。
■柳城镇石侧村革命烈士曾进(曾锡翔)故居。
■柳城东江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工程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有效解决了东江河两岸群众出行难问题,为柳城经济发展畅通了交通动脉。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近日,位于东江河畔的柳城镇下坝村2000亩水稻无人农场示范基地绿油油一片,水稻长势喜人。
近年来,柳城镇紧紧围绕县委“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坚持走产业兴农之路,突出发展“两茶”(油茶和绿茶)等特色农业、品质农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东源东部资源经济组团加快发展。
【柳城镇简介】
柳城镇地处东江中上游、东源县境东北部,距东源县城65公里。辖区总面积94.41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16259亩,林地面积101153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60737.5亩。下辖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党委下属党(总)支部18个,党员人数829人。柳城镇水资源丰富,东江河从镇域穿过,有“鱼米之乡”之称。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龙高速穿越境内。
柳城镇有丰富的石英矿资源,储量1.5亿吨,分布在嶂面山一带。镇内工业主要以石英矿开采、加工及石英板材加工和水电企业为主。2020年,全镇有各类厂矿企业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98亿元。2020年在全县经济社会四个组团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东部组团);同年获评“市级文明乡镇”“市级卫生乡镇”。
【红色档案】
东江纵队二支队革命旧址位于柳城镇上坝村围龙屋。该支队创建于1946年冬,为发展革命队伍,壮大革命力量,东江纵队江防大队长邹建、中队长张丁等奉命在柳城镇上坝围龙屋以教师身份秘密开展地下活动,并以杨氏祠堂为队部,成立了东江上游较早的革命党小组,广泛发动群众发展游击队员。杨才章、杨友安、彭罗干、杨德麟、杨石妹、张谷英等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革命队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送给东江纵队。从1947年1月起,杨氏祠堂是郑群、邹建、刘瑞廷等地下领导人的活动所在地。据史料记载,蓝口起义前夕,邹建等人在杨氏祠堂参加了与保十三团的第三次谈判,为保十三团顺利起义,促进兴梅、闽西等地国民党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柳城镇石侧村有为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曾进(曾锡翔)故居。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从3月2日到3月10日,所有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委托书,在柳城镇党委和下坝村“两委”的共同推动下,下坝村8天完成2012.55亩土地流转任务,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柳城速度”。
下坝村高效率完成土地流转,为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4月15日上午,东源县2021年春季农业生产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演示现场会在柳城镇下坝村召开。东源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将在柳城建设“东源现代丝苗香米智慧产业园”(即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总体规划为1万亩,分两期建设,一期为下坝村的2000亩。
下坝村土地流转工作是柳城镇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承诺为群众办的三件实事之一,同时也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哪里的党组织坚强有力,哪里的发展就有生机和活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柳城镇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当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今年以来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队伍,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劲动能。
该镇通过实施 “头雁”“雏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村级换届前,该镇调整、任命村级党组织书记6名;招录6名优秀年轻村级后备干部,其中4人在村级换届中进入村“两委”班子。在镇委的精心组织、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下,全镇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呈现一降一升良好态势。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柳城镇提出“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农村”的思路,把 “推进土地流转、四村连片整治、建设体育公园”确定为为群众办的三件实事全力抓落实。
据悉,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将为下坝村1097户农户带来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下坝村此次土地流转工作,不仅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也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斗志,从而使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坚持产业兴农促进乡村发展
5月5日,记者驱车进入柳城镇石侧村,沿路看到的是开荒种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画面。该村今年新当选的38岁村支部书记张丽华介绍,在石侧村半嶂山投资建茶园的东源县新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计划新建茶叶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并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柳城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该镇将按照乡村振兴“1+6+N”,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镇级“两茶”特色农业产业。今年,该镇将在现有“两茶”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连片发展山区4个村(柳城村山区片、石侧村、黄洞村和上洞村),扩大“两茶”种植规模,打造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示范片。其中,力争全镇新增茶叶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远期规划建成万亩茶叶产业园;油茶种植规模扩大至1万亩。为提高该镇“两茶”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该镇将通过宣传、参展等方式,努力将“柳上美人”(红茶品牌)和“云度”(油茶品牌)打造成全省知名品牌。
另外,该镇将争取把下坝村水稻无人农场建设成为全省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带动6个平原村(上坝村、下坝村、围星村、柳城村、赤江村和柳星村),打造万亩智慧无人农业产业园、蔬菜基地和农业休闲旅游景点,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通过模式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程度惠及广大群众,为统筹推进下坝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该镇将走“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规划茶园徒步观光路线、民宿度假村,举办品茶季、赏茶花等活动,着力打造集观光、互动、美食、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乡村全域振兴。
坚持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柳城镇东江大桥、三叉水桥、自来水工程、文化广场等重大民生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柳城镇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公共财政的倾斜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2020年,该镇落实民生实事项目20余项,包括柳城镇自来水工程、东源县柳城东江大桥、东江大桥连接线沿江路、柳城镇森林公园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去年以来,该镇制定了《柳城镇开展“迎新春、清洁家园”工作实施方案》《柳城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柳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等,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的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提高村庄规划质量,该镇以石侧村为试点,邀请安捷设计公司,根据村庄特点因村施策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发掘村庄特点,逐步打造特色精品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策划: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朱映真
■组稿:本报记者 田清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杨爱平 何国良 俞志
■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