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诚邀四方客商共商共谋绿色发展开启新征程
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盐东现代物流园建设如火如荼。目前,该园区已引进林安物流等25个项目,其中中飞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智能制造聚集区。2020年12月,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河源东源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推动东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与主阵地。
核心提示
“十四五”时期,东源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进河源滨江新城和经济强县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主力军,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创新辉煌,书写东源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东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潜力无限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四方客商青睐、选择的生态净土、休闲乐土、投资热土和创业沃土,东源人民热切欢迎四方宾朋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洽谈和投资兴业。东源县委、县政府将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努力为企业创造最佳的投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四方宾朋共享绿水青山、共赢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荣誉榜
东源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源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获评“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最美县域”“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华蜜蜂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最大板栗基地”“优质茶叶基地”“广东县域转型升级十大创新范例奖”等称号;被省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
2020年,东源面对困境,接续奋斗,再成功摘取了一批国、省字号金牌:获评“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2020中国最美县域”“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首批“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和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万绿湖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正释放出强大的“虹吸效应”。
【资源优势】
未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的生态明珠
东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辖21个乡镇,属客家文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4.37%,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的县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东源区位优越,是大湾区向北出省和向粤东方向的主要通道,交通四通八达,京九铁路及粤赣、河梅、汕昆、河惠莞高速公路等多条全国性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距离广州、深圳均约200公里,一大批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正在谋划或在建。2021年起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杭广高铁将陆续建成通车,其中赣深高铁将在今年10月开通运营,届时东源将成为大湾区1小时的交通圈、经济圈与生活圈。
东有青山:打造广东
千亿级硅产业基地
东部为资源经济组团,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瓷土、稀土、铁矿等10类32种矿产资源;有约3亿吨储量的优质石英石资源,硅含量达到90%以上;已探明的26处温泉资源极富旅游开发价值;已成立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研究中心、东源县硅材料创新中心,将以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发展资源深加工和旅游业,倾力打造华南石英硅谷、广东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田高铁小镇。
西为碧水:打造华南
一流深度休闲度假地
西部为生态旅游组团,新丰江水库(又称万绿湖)库容量139亿立方米,水域面积380平方公里,是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是农夫山泉等5家饮料生产企业的取水地;围绕万绿湖已开发8个风景胜区及一批民宿。东源将以万绿湖创5A景区为抓手,坚持以新港为组团重点镇,落实“一核两带三线五特六品”工作思路,打造万绿湖全省标志性旅游景点、华南一流深度休闲度假地、中国知名山水健康旅游目的地。
北乃良田:打造现代农业
和乡村振兴主引擎
北部为现代农业组团,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灯塔盆地农高区与灯塔盆地的核心区,是广东少有的连片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拥有340万亩丘陵、39万亩低坡度山地,聚集了近百家农业龙头企业,是大湾区城市群家门口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和茶罐子”,广东省最大的板栗基地、优质茶叶基地和中华蜜蜂之乡,在建的灯塔绿然农产品物流园是河源最大的农业商贸基地,20平方公里灯塔盆地农高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东源将坚持以顺天为城市副中心、灯塔为现代农业组团重点镇,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基地和田园综合体,打造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主引擎。
南系新城:打造宜居
宜业宜游河源滨江新城
南部为都市经济组团,东源县城依东江而建,已纳入河源中心城区统筹规划,与市区实现无缝对接、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县城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河源万达广场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一座宜居宜业宜游、“滨江水城和山水城林”的生态魅力滨江新城已初具规模。东源将深入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加快规划建设“一园一廊四城”城市功能区,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补齐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河源滨江新城建设。
【产业平台】
打造承接“双区”高端产业转移新平台
承接产业,平台为王。东源全力以赴推进两大产业园建设,倾力打造承接“双区”高端产业转移新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深圳盐田(东源)
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东源县仙塘镇,总规划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0平方公里,拟规划发展区30平方公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目前,园区入园企业173家,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新电子、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园区6次荣获省级产业园“优秀园区”称号,连续3年获省环保厅“环保园区”优秀奖;2020年12月被省政府认定为“河源东源高新技术开发区”。
——盐东现代物流园建设。由盐田区和东源县共同建设经营,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1805亩,计划投资7.5亿元。物流园区致力打造服务粤赣的物流集散地、河源市的工业产品展销中心、东源县的企业孵化基地、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服务中心,成为服务河源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和粤北赣南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目前,园区已引进林安物流等25个项目。
——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新材料产业城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计划投资6.1亿元。园区以富马硬质合金企业为依托,引进上中下游新材料产业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新城。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33.33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平整4万平方米。
广东千亿级
硅基新材料产业园
东源硅产业基地于2014年被省认定为“广东省硅产业基地”,2015年获批同等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目前,基地有硅产业链相关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旗滨集团为龙头的硅产业集群。2020年9月,东源硅产业被纳入《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硅产业基地获得了省政府系列配套政策扶持,力争在10年内打造成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华南石英硅谷。
硅产业集聚区(二期)基础设施项目总规划面积1500亩,总投资3.39亿元。目前已完成征地80万平方米,12月底前完成所有市政道路建设并通车,基地水运码头规划建设正在筹建中。
【扶持政策】
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营商环境
东源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打造,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技术改造、先进装备制造业、融资上市、贷款贴息、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县级税费、土地、厂房、物流、品牌、内资、内贸等“一揽子”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同时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国内排名前10位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或国际排名前20位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总部迁入东源的、填补国家和省技术空白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政策支持。
东源建立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行为,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在东源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招商选资】
新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17.6亿
3月24日,东源县与广州冠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冠盛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兴建光伏产业基地。据悉,光伏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将建设4条光伏玻璃及相应深加工、光伏组件生产线。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35亿元,可创税收3亿元。项目将填补东源光伏玻璃产业空白,助力东源打造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园。
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引进靠招商。东源致力创新招商工作机制,今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抽调10名优秀干部全脱产组建2支招商小分队,分别驻扎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开展招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先进材料、硅基新材料以及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开展招商选资;不断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改革,建立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委托专业第三方团队进行招商,拓宽项目信息尤其是外资项目信息来源,提高项目信息研判、跟踪水平,提升招商效率。
据悉,今年首季东源招商工作实现开新局:全县新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17.6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39.3亿元,税收可达1.74亿元;正在洽谈意向项目6个,预计投资额8.25亿元。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张小龙 赖达东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