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
集中会战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在建中的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大桥。
■建设中的东源县体育馆
■落户灯塔镇、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联天钢结构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广东钢结构及智能焊接机器人研产基地第一生产线已实现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位于东源县核心区的河源万达广场今年3月15日正式封顶,计划在11月26日开业迎客。
核心提示
加快河源滨江新城和经济强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引擎与龙头。东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四组团建设为抓手,科学谋划,精准布局,于3月18日召开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动员会,要求全县上下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全方位对接市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坚持以项目为王,大干实干100天,在项目攻坚中拼速度、比作为,借势借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
目前,东源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迅速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热潮,汇聚起建设“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主力军的磅礴力量。
【布局篇】
项目总投资823亿添动能开新局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开春伊始,东源面对全国经济发展呈现快速恢复态势,“早”字当头谋划经济工作,今年年初四、年初七先后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一季度经济工作任务,形成从头抓紧、紧张快干的工作节奏。春节假期一结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马不停蹄地奔赴四个组团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解决项目建设“卡脖子”问题,并召开多场座谈会,解剖麻雀、圈出重点、明确方向,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是冲刺”。东源按照“紧”的总基调,根据今年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围绕“建党红”开展新一轮百日攻坚行动;第二步是围绕“高铁红”举办系列大型经贸活动;第三步是围绕“满堂红”全力冲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部署安排,于3月18日召开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动员会,向全县表明了县委、县政府抓项目建设的信心与决心,吹响了项目建设攻坚决战集结号。
据悉,全县四组团纳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项目有223个,总投资823亿元。其中东部组团有项目35个(总投资约166.2亿元)、南部组团有项目100个(总投资约408.7亿元)、西部组团有项目30个(总投资约125.5亿元)、北部组团有项目58个(总投资约122.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56个(总投资约261.6亿元),社会投资项目67个(总投资约561.4亿元)。这些项目内容涉及工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电力、现代农业、资源深加工、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等领域,为东源加快推进河源滨江新城和经济强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保障篇】
在项目攻坚中显身手论英雄
项目落地开花,关键在实干真干。东源要求,全县上下要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把项目建设作为百日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把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项目攻坚中拼速度、比作为、显身手、论英雄,迅速形成项目建设的冲天干劲、盛大场面、浩荡声势,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开启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以百日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东源要求全县上下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时刻保持“紧”“勤”“快”的状态和节奏,对照目标定速度,比学赶超拼速度,突破常规抢速度,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拼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继续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发挥好“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主动分配、主动供给要素资源,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节省时间、提供保障,拼出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开展精准招商、全链条招商,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拼出项目建设的大后劲;强化服务意识,争做“店小二”,甘当“孺子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拼出项目建设的好环境;严守纪律规矩,严格项目资金拨付报批程序,突出“透明”和“精细”,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评估、审计、监管,拼出项目建设的廉政作风。同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以高效有力的执行机制保障项目建设有力有效推进。
【措施篇】
借势借力:全方位
对接市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
2020年,东源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登高望远,科学研判,谋划并全力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四组团建设在困局中实现开篇起步,构建起了“1+1+1+4”组织体系,形成了精力向组团集中、力量向组团集结、要素向项目集聚的崭新工作格局。特别是各组团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初步形成了南部组团做大都市经济、北部组团做实现代农业、东部组团做强资源经济、西部组团做优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有力推进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支撑未来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四组团建设是东源贯彻落实省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要求、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的长远战略,是贯彻落实市委“两个河源”发展思路、当好“示范区”“排头兵”的具体行动举措,也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力抓手。开启新征程,必须接续推进四组团建设。东源要求,各组团要坚持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要全方位对接好、服务好市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做到借势发展,主动作为,为我所用,全力推动经济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力对接服务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建设,持续做实北部现代农业组团。推动省级板栗产业园、省级茶叶产业园建设,创建省级蓝莓产业园和国家生猪产业园,推进种子种苗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以主人翁精神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引领我市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
——全力对接服务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建设,推动南部组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东部组团持续做强资源经济。加强与市产业平台的规划、产业、资源和人才的对接,加快推进东江沿岸游艇和客货运码头的规划建设,用好东部“一石二水”的资源优势,加快完善河源东源高新区、硅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运营模式,积极加强与深圳盐田的产业共建,持续做强资源经济,推动东源产业平台扩容提质,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助力我市打造支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平台。
——全力对接服务市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建设,持续做大南部都市经济组团。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围绕“一园一廊四城”空间规划布局,完善“十纵十五横”骨架路网,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弱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做大都市经济,以滨江新城区建设为抓手对接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建设。
——西部组团要全力推进万绿湖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持续做优生态旅游,引领带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西部组团立足生态优势,以万绿湖创5A景区为抓手,谋划开发游轮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注重发掘、宣传好移民文化,以西部组团万绿湖旅游引领带动南部组团游艇旅游、北部组团乡村旅游和东部组团温泉康养旅游,持续做优生态旅游,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策划:李成东 李远来 朱映真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蓝天明
通讯员 张小龙 赖达东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