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久恋山

2024-04-17 15:57:48 来源:

■梁鹏祥

和平县四联中学有一间“久恋山”书屋,取名源自校友陈俊年先生的“你是九连山,我是久恋山”诗句。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人说起我们彭寨的大人物陈俊年先生。自兼任校办的接待工作后,我有幸和神交已久的陈先生熟络起来。陈先生圆脑袋,娃娃脸,爱笑,笑起来像向日葵一样纯朴和灿烂。自陈先生退休后,很多人便称呼他陈老。

生于和平、长于和平的地道和平人陈老,祖籍却是兴宁,但他无论身在何处,时刻关注着家乡的事业,他在心底永远装着一座九连大山。

情注“久恋山”

一生手握笔杆的陈老,对书籍当然情有独钟,他先后16次为母校捐书。 2003年,联中特地在“联中图书馆”设立了一个“久恋山”书屋。由陈老捐赠的图书都陈列在这个书屋里,目前藏书已达18万册,其中很多是样书,越显珍贵。

对久恋山书屋,陈老当然是倾情久恋,他在积极组织赠书外,亲笔题写了“联中图书馆”和“久恋山书屋”匾额,而且还将一幅书写杨慎临江仙的书法巨制捐赠给书屋。观者在受其磅礴书风感染的同时,也感触到了陈老的才情。

久恋山书屋陈书的主角当然是陈老了,诗集《红珊瑚》《荷思》《南岸诗草》《南风的祝福》,散文集《不夜的金三角》《带你游香港》《广深走笔》《你也是一颗星》《初夜》《南边的岸》,报告文学《有龙则灵》等,林林总总,蔚成大观。

陈老回母校,都要到书屋看一看,坐一坐。每见他凝神静坐或侃侃而谈,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恋得久,恋得深。

校在黄土山

联中每逢校庆,陈老必回,他每次回母校,都令我难忘。60周年校庆时,陈老带着一卡车书归来的情景。既是陈老的同年,又是联中时同窗的时任校长叶亚被在接受捐赠时,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还是老同给母校捐赠的礼物最多最重啊!”70周年校庆时,在校庆典礼上作了别开生面的演讲。陈老在用普通话开了个头后,改用家乡话,一句“再不讲彭寨话,就会生炉(生锈)”,不但引得满堂拍手大笑,而且一下子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而纵横开阖妙语连珠的即兴演讲,我又感到他是一个学识通博的学者,是我的偶像。2020年,校领导为筹备 80周年校庆,专程把70多岁的陈老从穗城请回母校,倾听陈老的意见和建议,陈老详细审核把关各种资料,有些材料他还亲自操刀,不辞辛苦,不问年高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文艺评论家江冰先生说:“奋进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陈俊年以其为人为文为母校——无愧于心,南天可鉴。”至为中肯。

情怀在家山

陈老经常回母校讲学,为师生传经送道。据联中《大事记》记载,陈老在母校的讲学活动总计有12场之多。

陈老的讲座,既讲人生励志,亦讲修身艺术。在学生的励志教育讲座上,陈老现身说法,讲述他自己的成长历程,让人感同身受。他笃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及“知识改变命运”,用古今中外读书改变人生的例子层层说理,深入浅出,很具感染力。陈老说的读好“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中之书”,更是使师生受益良多。在文学社分享会上强调的“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叫文化自信。他以自己的诗作《三月三:生又生》“三月三,种竹蔸蔸生”升华出“逢春拔节/生生不息”为例,诠释了客家语言的艺术精髓。陈老以自身的创作经验勉励大家,文学创作要有家国情怀。每逢大事,陈老必有力作,或呐喊,或缅怀,或悲悯,或鼓劲,不一而足。而在艺术方面,更是列举详尽。为了勉励联中学子,陈老特意为学校的“黄土岭文学社”题词:“耕读功夫深,黄土变成金。”陈老说,母校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自从黄土岭走出去后,梦中常回黄土岭。

校门对青山

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牵挂着陈老的心。2010年,陈老回母校发现学生公寓的设施有待完善,校道坑坑洼洼。为此,他到处奔走,争取了10万元资金。同年,经他联络雕成的孔子塑像抵校安装。2014年,陈老在母校种植了一批玉兰树和桂花树,这批树苗是陈老在广州芳村花木市场精心挑选购买的,如今,兰桂已枝繁叶茂,香飘校园了。2015年春,母校校门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袭坍塌一角,得知这一消息后,陈老专程从广州赶回母校实地查看。面对此情此景,他泪眼婆娑,动情地说:“看到校门破败,禁不住眼泪‘迭迭渧’(止不住地流)。俗话说,千金门楼四两屋,万两黄金聚花台。校门是一个学校的脸面,一个历史的符号,一份珍贵的记忆。尤其是我们的红色革命学校,怎么能没有脸面?怎么能失去念想?建!一定要重建联中校门!”在陈老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新校门终于矗立在黄土岭上。2016年,联中高中部生源告急,以致县里有裁撤高中部之意。陈老听到后,以保存红色革命学校完整的教学体系为由,呼吁保留联中高中部。2020年,母校要建“校史馆”,他亲自审核各种图文材料,还亲自执笔该馆的前言和后记。《前言》中的“我们从历史走来,我们向未来迈进!我们满怀豪情,我们百倍信心!”每读一回,心灵就激荡一次,使我们鼓舞尤深。好几回,我面对校门,默念《前言》的话语,默然回头,前面是青山满目。

校歌绕群山

四联中学原校歌是1940年学校创办初期“为了建国抗战”谱写的,歌词相对比较偏向单一的“抗战救国”方面,学校决定创作新校歌,陈老欣然为新校歌执笔作词。歌词定稿后,陈老请著名青年作曲家连向先谱曲,经过几次打磨后,新校歌终于出炉。为了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陈老特地请乐团演奏合唱校歌,将音像资料赠送给学校。对这付出了诸多时间和精力的成果,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谨备《新校歌》一首,敬作母校80华诞贺礼。”“春秋黄土岭,烽火铸基因。清清小河水,琅琅读书声。少年壮志,家国情深。德智克勤,自强奋进……”新校歌不但响彻校园,而且响彻群山。

秉性属高山

2015年,陈老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去完成心愿,继续创作和常回和平看看。当然了,每回和平必回母校。他打趣成诗曰:“岁月催人老,总觉母校亲。勤足归故里,闲来品清茗。”回到母校,他喜欢在校园信步,听鸟语、闻花香,一草一木、一亭一榭,他都觉那么温柔可亲。他喜欢走到孩子们中间去,摸摸孩子憨憨的脑袋,打听打听孩子的轶事趣闻,这时,他自己仿佛也回到了纯真的孩童年代。他还喜欢到教师办公室坐坐,或拉一拉家长里短,或促膝长谈,谈古论今。办公室里不时荡漾着“向日葵”式的笑脸。他偶尔会在校友室舞文弄墨,对求墨宝者,来者不拒,校友都特别喜欢他洒脱的胸襟。

陈老是一棵常青树,好文迭出,就像“南边的岸”闪耀文坛,充满活力。

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章以武评说:“一晃,已七老八十了。不过,在我心中,陈俊年仍是少年——鲜衣怒马,归来依然是少年!”

陈老久恋黄土岭,对母校眷恋如斯!而在我们的眼中,陈老的秉性不就像大山一样吗?

前事依稀,后泽久久。久恋之山,宽博高大,由是景仰。

    上一篇:延长油田诗人作品专辑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