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旅闽闲笔

2023-08-30 11:28:36 来源:

2760f309fa98c0ab9baae63f965bdf16_hyrbs0830007_003_01_s.jpg

■单飞

到了福建,自然要去泉州开元寺参观弘一法师纪念馆。

纪念馆虽然不大,但陈列着弘一法师从儿时到少年、中年、晚年一生的系列照片,走完一圈感觉像是看着他走完了一生。少年时,他在兄长严厉管教下长大,青年的他精通韵律,还和小伙伴一起登台唱剧。我对他所作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耳熟能详,在纪念馆看到这首曲谱,很是激动。如此意气风发的少年怎么会遁入空门?游客纷纷向导游提问。导游眉飞色舞、提高音调,非常肯定地说:“看破红尘!”弘一法师小时候在家里就跟着哥哥嫂子诵读经书,中年时期结识了一些信佛人士。当他听说断食能让心宁静,除去烦躁,他还尝试断食,并且感觉良好,于是他便开始慢慢接触佛教。我猜导游应当是知道这些细节的。可能是由于时间紧,就简要用“看破红尘”概括了。但是细细琢磨,弘一法师要出家时,夫人带着孩子苦苦哀求,他仍决然落发为僧,似乎不是用舍弃了俗世间七情六欲功名利禄的“看破红尘”所能概括得了。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决心完善佛教律宗,这才是他出家的主因。当然,用“看破红尘”四字来解释任何人出家,都能说得通的。

当一个人坚决地去做某一件事情,那么在他的心中一定是想透了、看破了某些事情。如果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和周围的人不一样,那么就要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想到这里,我想起演员张颂文说的一句话,当你真正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不要跟任何人讲,因为和别人说了,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很多建议,这样就会干扰你的行动。但他的说法也有问题,你不可能瞒着所有人独自去做。那么,那些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并且能承受住周围舆论压力的人,那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由此观之,能否承受住周围舆论的压力,是看破和未看破的分水岭。

在旅行中,碰到熟悉的人物、事件都会使我们兴奋,不论是我们事先在视频、书本了解的抑或是听说的,若在旅行中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交集,就会触动我们的神经,这次与高仔旅闽就是如此。在福州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馆,高仔看到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很是兴奋。他指着一块石碑,兴致勃勃地对我说道:“你看,这块石碑是证明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物证,是郑和他们自己刻的,记载了他们航行的故事。”

严复故居位于郎官巷深处,郎官巷得名于宋朝某一官员数代皆为郎官,看来是个能孕育人才的好地方。严复留学英国,回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书。为能有一番作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不幸落榜,晚年落寞而终。他的从政愿望与郎官巷似乎背道而驰,令人扼腕。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翻译的《天演论》不但大放异彩,而且在福州学堂的授课,对当时的中国、甚至对未来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青年的我们,想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难能可贵,意义非凡,这也许是活着的意义。但是,通过努力之后,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确切地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如己所愿。眼看时间一天天流逝,当垂老之时,只能接受自己的平庸,或者说只能接受自己命运的多舛。

游览林觉民故居时,看着那小院,我倒是很容易联想到他们夫妻二人在月光下漫步,在梅丛呢喃细语互诉衷肠,不敢相信在那儿走出了一个铮铮铁汉。

怀古鉴今。逝者如斯!时光总是在我们的想象和感慨中交错着。

人人都有一种活法,我们该如何走过剩下的日子呢?这真是一个大考题。

    上一篇:长安,或更远的地方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