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桃乡上坪

2023-08-14 10:21:43 来源:

■雁峰

桃是最古老的乔木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先秦时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咏赞。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烛照着中华民俗文化的光芒。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桃木是“五木之精”,避邪驱恶承载着正气;桃子融入了神话传说,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等寓意。

而桃之于上坪,无疑是地域文化的草木样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坪种桃由来已久,到明朝初年渐成风习。六百多年过去了,这九连山下一隅之地,因桃而声名鹊起,“十里桃花,万亩桃园” “三月赏花,七月品果”,桃已然成为了上坪最耀眼的标志符号。

(一)

车出连平县城沿105国道北行约半小时,便来到了粤赣两省四县交界处。在黄牛石、西华山等峰峦叠秀中,活脱脱挤夹出一片平展展的扇形土地,一上一下,上则称上坪,下则称下坪。村居交通要塞,地成天宝物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率性而为,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个不一般的古镇。

上坪的不一般,在浪漫二字。阳春三月,春的跫音才响,上坪的桃花便不顾一切地窜出枝头,红遍了坡坡岭岭,几分娇媚,几分妖魅,竟然艳得如此惊心动魄。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便在这里寻觅浪漫,从暗香浮动的花间走过,花粉沾了一身,花瓣落了满地。

置身于城市,我对季节的更替日益麻木,常常是夏天到来,才知道春天已经远去,而当秋天的果实摆满街头,才发现夏天这一页早翻了过去。所以当我来到“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上坪时,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好像错过了什么。就像一位作家写道:“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当春天整个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是的,我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一场又一场桃花之约。

桃花不仅是早春重要的观赏花卉,而且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既可作为食用,又可作为药用。桃花粥、桃花茶一直广受人们喜爱,而诸如《岭南采药录》“带蒂下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的传述文字,更是满笺盈箧。我对桃花的最早记忆是孩提时代,老家门前那棵很有纪念意义的桃树。每年春天,朵朵桃花像一只只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随着风的抚摸,花瓣纷纷落下,像天女散花,让我神迷心醉。母亲说,桃树是我出生那天父亲栽下的。

童年的美好记忆,让长年身处异乡的我对桃花有着独钟之情。“客子愁无奈,桃花笑不休”,每年我总会邀上三五好友去上坪赏花踏春。徜徉桃林,这才发现,万千玉树临风,姿影身韵尽不相同。刚刚始花的幼树,好似正在抽条的少年,枝枝挺拔向上,一往无前,绝无旁斜横顾,花开得少却疏落有致;碗口粗细的壮树,仿佛奋发有为的青年,根深干直,吸日月精华,肩风霜雨露,孕希望之硕果,繁花满树,不矜不骄;粗壮可围的老树,或虬枝盘空花簇似锦,或主干半枯却旁生新枝含苞待放……站着观其形,俯身闻其香,我很喜欢赏桃花的这种感觉。与其说是赏花,不如说是放飞自己的心境、情怀、思念。驻足凝神间,可任由思绪伴随着花香飘逸翻飞,物我两忘,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这片被桃花掩映的山水,春意盎然。可其实太多人都没怎么顾得上细看,只是拿着手机,贪婪地把桃花装进去,晒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回到家,满足于手指一张张划过去的快感。

(二)

晌午的骄阳穿云破雾,霎时间照彻望不见边际的桃林。远处山色空蒙,村庄仿佛是一帧被岁月侵蚀的老照片;近处地面上,逼人的热气正在烈日下浮漾、蒸腾。

通往桃园的蜿蜒小径,矢车菊正值盛花期,一朵朵金黄,犹如一双双眼睛,骨碌碌于夏风里顾盼流转。更多桃树从岩石缝隙间探出身来,枝叶交织联结在一起,然后组成了绿色森林,如同无数的人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人世一样。桃和人一样,在哪里生长,也就决定了桃的命运。生长在上坪的桃树,应该说是生得其所。每一棵桃都有其姿态,有其个性,有其风度,都是一树风景。

此时此刻,王阳明笔下 “桃花烂漫武陵春”的意境杳不可寻,却仍是上坪最美的季节。桃树成荫,果压枝头,蝉鸣鸟叫,水流潺湲。虽然错过了“灼灼其华”的桃花,却在桃林中一眼瞅见了“桃花泪”。这久违之物,其实是桃树表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质,俗称桃胶。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百度上解释说,因虫害、损伤所致,桃树表皮会不断渗出汁液,接触空气,慢慢变成胶状。我喜不自胜地蹲下身去,看了看,仿如琥珀、玛瑙般晶莹。

桃胶是一种病理现象的产物,却可以入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帮助降血压、降血脂,同时还是一道足以垂涎的美味。记得年少时,父亲常常将桃胶剥下来晒干,用开水泡洗后与木瓜一起炖。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吃出阳光和微风的气息,万物争相复苏,很多时候一口就能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只要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人总会通过味蕾在这个季节里发现新的温情,并且重拾对未来应有的展望。

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桃花寄送给远方的朋友,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陶渊明和桃花源,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等等,真是妙不可言;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这让人感受到一棵桃树的多重功用,虚的,实的,精神的,口腹的。

五黄六月,四野岑静。流水温顺地绕村而去,房前屋后的桃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将这山水间的烟火日月,倏忽带回《诗经》的古境。也许桃花开了,不过是为结果,和那年月人们栽桃树主要是为吃桃一样简单明了。

(三)

在城市,日落是一个时间,标志着一天的繁华落幕;而在上坪,日落是一幅风景,红彤彤的夕晖映照半个天空。同行者谈笑风生,平淡无奇的田畴村庄,纷繁芜杂的尘烟人事,说到底,都是些通俗而深刻的事情。不可或缺的桃文化,顺其自然地从路旁映入眼帘,先是出现一片一片的桃园,接着是美丽桃乡的宣传墙绘。山冈上矗立的鹰嘴蜜桃雕塑,具象与抽象交融,颇具艺术性与视觉冲击,让人似乎闻到了花的芬芳、果的甜蜜。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子向来有着“士人之果”的美誉,是文学、音乐、绘画中的常见主题,如李白所云“唐时宦者多以桃养之,兼食党参,跸千里,不知疲倦。南北诸王劳瘁所得,亦以桃为美”。桃子吃起来不仅美味,还能提神醒脑,所以上坪流传着“食桃饱,食李衰,食了杨梅叫(哭)得(着)归”的民谣。但上坪原始桃个头比较小,可食用部分少,甜度较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村民开始尝试对桃树品种进行改良。经过悉心栽培、提纯复壮,桃的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果个较大,外形美观,果肉由内而外变红,肉质爽脆,果汁多,味甜,有蜜味,补益气血,养阴生津,是广东乃至中国南方地区最好的桃类品种,被誉为“桃之极品”。

虽然还有几天才到最佳品尝期,但早已有不少人“闻味”而至,抢尝炎炎夏日里的第一口鹰嘴蜜桃滋味。漫步桃园,四处弥散着淡淡果香,碧叶繁茂处,尾部形似鹰嘴,果面绿色而阳面有红晕的大桃半隐半露。一箱箱贴着国家地理标志的鹰嘴蜜桃,或搬上停在公路边的大卡车,或通过电商平台快递外地。据介绍,每年开园采摘时,当地都会举办鹰嘴蜜桃节暨招商经贸活动,以桃为媒,以节会友。小果子,大产业,鹰嘴蜜桃俨然成为上坪人的金元宝。

天色向晚,同行者催促返程。走出桃园,回头凝望,一位老阿婆站在透过桃枝的光晕里,微笑着打量过往行人,脸上有一种祖母的从容古雅,淡淡流泻。一生与山在一起的人,是“仙”,灵魂上守住了一份耕山望月的气定神闲。不远处,一身简朴衣裳的年轻女子,袅娜地走到桃树下,娴熟地操作起抖音直播带货;手捧书本的孩子坐在路旁,面前搁一篮新鲜的桃子,还在静等客人光顾。这夏日桃林,辉映着一张张淳朴自然的脸庞,分明是一幅幅塞尚的静物画。

桃花年年盛开,桃果热销八方,这是桃乡上坪的日常。而我的那份念想留存于桃树的枝头,下次再来,便是故旧了。

    上一篇:《故宫文物南迁》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