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东源
东源县,地处东江中上游,是广东省重要革命老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东源县是粤赣边支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据点,1948年至1949年初,人民武装部队扭转战局的白马、大湖、鹤塘、大坪、大人岭等“五战五捷”的重大战斗有4次都发生在东源县境内。红色烽火所燃之地,留下了众多革命旧(遗)址。
阮啸仙故居
在河源,也许有人不知道东源义合下屯村在哪里,但说起阮啸仙,那却是无人不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人阮啸仙,是下屯村的骄傲;他与刘尔崧、黄居仁并称为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
1898年,阮啸仙出生在这个古村中一栋始建于清代的民居里。这是一栋三进院落式的客家古民居,聚居着下屯阮姓族人。大堂面老屋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阮啸仙书屋则是他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阮啸仙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深受农民爱戴。1933年,阮啸仙辗转进入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他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任命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中共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任赣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的阮啸仙奉命与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留守赣南坚持游击斗争。翌年2月,因形势严峻,他率领赣南省党政机关部队向赣粤边界方向突围,3月6日,部队在穿越牛岭、畚岭之间的封锁线时,阮啸仙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陈毅得知为战友阮啸仙牺牲之后写《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评价说:"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阮啸仙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纪念馆
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在东源叶潭麦畲和合屋成立。2005年,东源县委将和合屋改建成“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纪念馆”。1940年9月至1941年8月,河源县委迁至今叶潭镇儒步村村委会进行办公。
昌隆屋:九连地区首个县级人民政权办公地点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48年8月,九连地区武装部队正式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该支队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在九连地区的统治势力。
中共九连地委和支队司令部领导审时度势,为了统一河源县的行政,12月7日,上莞、船塘、漳溪、骆湖、三河、曾田等河西片区的6乡3000多军民,在上莞圩岗隆重举行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选举黄中强为河源县人民政府县长。该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九连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的诞生。
上莞镇太阳村的“昌隆屋”,当时这屋里有10来户农户,他们主动让出老宅,让当时县政府的人员办公居住。根据党的政策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县政府制订和颁布了婚姻、教育、征收公粮、保护耕地以及奖励开荒扩种等一些临时土地法规。
咸水塘国共谈判旧址:东江中上游解放转折点
蓝口长江头村咸水塘“谈判旧址”,又叫“新屋仔”,长江头村与东源县曾田镇、黄田镇交界,是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游击战争活动的重要地点,被评为革命老区。1949年5月6日,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边纵参谋长严尚民、政委钟俊贤、政治部主任黄中强,六团团长林镜秋和国民党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在该村咸水塘新屋仔(屋名)进行起义谈判。这场起义成为龙川老隆战役和老隆解放的一个关键节点。同年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吴奇伟、李洁之、曾天节等起义将领,欢迎他们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代号莫斯科——革命文秀塘
从黄村墟镇到永新村文秀塘,一路山高林密,村道弯弯。文秀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中有弯曲小道,通向龙川、五华、紫金及整个黄村地区,回旋余地大,是进行游击战的理想地方。因此,它成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活跃在东江一带的中共后东特委机关的常驻主要基地。为隐蔽目标,其代号叫“莫斯科”,特委主要领导梁威林、郑群、钟俊贤、黄中强等常驻于此。
抗日战争后期,文秀塘也是加强游击队各地区及部门之间的联系,收集信息,传递情报的交通联络总站,站址设在黄村万和“万寿堂”药店,后转移至钟鼓岭黄玉家里。
萝溪书院遗址
萝溪书院遗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30年),创办人为欧裕才。
辛亥革命时期(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欧裕才之子欧阳俊、欧阳伟兄弟俩曾跟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闹革命,欧阳俊被任命为东江国民军总司令,病故后其弟欧阳伟被任命为东江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1939年10月在此建立河西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48年11月,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东江第二支队曾率部进驻该址开展革命活动,九连地区“五战五捷”之一连平大湖狮子脑战斗曾在此部署和召开动员大会。
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
80多年前,曲龙村是一个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小山村,但是,革命的种子却早已在这里萌芽:1925年冬,河源县第一个农民组织——“曲龙农民协会”宣告成立。农会挂犁头红旗,最初的会员多为附近碗窑做碗的农民,后逐步发展到300多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当年夏,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曲龙党支部在曲龙村祠堂里成立。曲龙党支部建立后,大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发展党组织和建立农民武装等,在革命斗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禾地区成为了当时较坚强的红色游击区。
让革命精神代代传
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着这片沃土,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东源人民。重温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全县人民将踏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发扬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勤劳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