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视频资讯

红色源城

2019-12-16 11:06:01 来源:河源日报


源城区是1500多年古老县城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河源县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的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上城街道和埔前镇。有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及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5分团活动旧址;有城区地下工作队智取国民党196师城防图旧址和东征军活动旧址;有河源烈士陵园、埔前三角岭大会战烈士陵园和抗日先锋队泥金分队部等。


河源烈士陵园

河源烈士陵园,原名啸仙烈士陵园,位于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中山公园内。原河源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河源地区牺牲的烈士和早期革命领袖阮啸仙于1958年12月而建。

河源撤县建市后,啸仙烈士陵园建设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1989年9月及1998年7月先后两次扩大了陵园的面积范围,使陵园现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并于1989年10月,第一批列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河源市唯一列入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


罗焕荣故居

罗焕荣故居坐落在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1900年,罗焕荣便出生在这里。罗焕荣曾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共事,与徐向前、蒋先云等革命家同窗,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24年春,罗焕荣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学员。同年,他成为早期共产党员,并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

1925年军校毕业后,罗焕荣被派往教导团二团担任连队基层干部,之后还兼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军事教官,而当时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人,正是毛泽东。

1926年夏,罗焕荣受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派遣,到惠阳县平山区农军大队部任教官,还组织成立平山联防办事处和平山联防义勇军,任军事总指挥,在平山区训练农民自卫军,组织农民武装起义。

“领导农民猛着先,燎原星火忆当年。杀身当作寻常事,留与平山万古传。”这首战友写的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智取城防图旧址

——源城区上城丘屋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为做好解放河源城的准备,指示河源城中共党组织地下工作队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河源城防卫戍图”。

地下工作队精心组织制订计划,其中派出年仅17岁的工作队员马启智担此重任,利用其年轻个子小和熟人的关系对驻守河源城的国民党196师参谋处上城丘屋进行几天的侦查,利用玩把戏术和声东击西等方式巧妙骗过哨兵,从侧厅偷取了挂在墙上的城防图,并顺利将城防图转送至“边纵”情报科。我“边纵”攻城部队根据城防图的标识,利用炮火突袭,准确击没敌工事营地,促成196师残部弃城南逃。

智取城防图的工作,为河源城的解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泥金乡队部旧址

1939年4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队员前往河源县埔前镇泥金乡以演讲、演剧、写标语、画漫画、贴墙报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建立“抗日先锋队泥金乡队”。“抗先队”在党组织带领下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几百人,活动范围也扩展到紫金水东一带。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军事训练,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抗先队”还发动贫苦农民,建立了泥金乡农会和各村农会,许多农民都加入了农会组织。          泥金乡队部为河源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确立了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埔前三角岭:打响河源解放最后一战

三角岭是由棺材岭、中心岭和耥耙岭连成的一组三角形丘陵地带,岭上杂草丛生,树林茂密,扼守着河博交通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角岭一战,是河源解放前夕,国共部队的最后一战,以驻守在河源城的国民党196师溃逃告终。

此役,196师被击伤击毙300余人,其中副团长1人、营长1人。边纵方面,有17人战死。三角岭战斗结束后,河源县全境解放。


叶剑英率东征军驻河源城队部旧址

——原河源县立三江中学

1925年10月初,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开始。左路第三纵队于10月22日进驻河源城。随后,黄埔军校教官、东征军第一支队司令叶剑英率部队从博罗抵达河源,部队驻扎在河源县城三江中学(现东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驻扎期间,叶剑英召集县城市民大会宣传“合群”思想,号召士农工商联合起来,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东江特委创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五分团团部旧址

——源城区太平街

抗战时期,源城区太平街先后建立有: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五分团、中共东江特委、河源县工委、抗先队党支部、河源城党支部等,革命先辈在这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全面兴起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革命先辈的精神指引下,更加努力拼搏,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建设美丽河源奉献力量。


编辑:邓铭威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