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视频资讯

红色连平

2019-12-16 15:18:01 来源:河源日报


巍巍九连山,被称为英雄山。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连平大湖等地就爆发了农民革命运动,成立了农会组织。1939年秋冬,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进入连平忠信、大湖等地,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持久战的方针、政策;1945年10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1947年2月,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48年8月,九连工委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九连地委和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打出“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旗帜,九连区工委改为九连地委。

1949年1月1日,连和县人民政府在和平青州成立,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粤赣边支队改编为该纵队东江第二支队。

烽火燃烧之处留下的众多革命旧遗址,见证了革命先辈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湖西村下屋原回龙庵遗址处。

1941年2月下旬,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和建设,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湖党组织的领导根据东江特委指示,在回龙庵小学背面的矮山岗上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连平县工作委员会”工委就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的队伍等问题作了研究部署,做了大量工作,打开了连平县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的新局面。

后来因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连平县工委于1941年冬撤销,改为特派员制。


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在大湖镇,还有该县另一个重要革命旧址——湖东小学,这是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1940年3月,中共和平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周宝时到湖东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这一时期,龙川县共产党员张其初奉东江特委指派,到大湖、忠信一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周、张二人发展了当地进步青年曾方如加入共产党。1940年6月,曾方如、吴泓生、黄慕平在湖东小学建立连平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

1940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奉命主持成立“中共湖东小学支部”,是为连平首个党支部,标志着连平县革命斗争走向新的起点。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磐石村下圹仔屋,1926年至1928年,和平县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先后来到磐石弘毅小学,在附近开展平民夜学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0年6、7月间,共产党员严惠玲(女)、黄忠到校任教,后成立党小组。

1941年2月,连平县第二个党支部——大湖坝支部在弘毅小学成立,党支部主要是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和发展党组织工作,对当地革命斗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大湖镇五禾村五果片骆形屋。

大湖农民运动早在1938年以前就已爆发过多起自发斗争,此后一直连续不断,螺旋式地发展。1947年12月,在连和区分工委会委员邓基的指导下,大湖五果村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个农民协会,是大湖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五果村农民协会组织的建立,成了大湖农会组织在1947年中的代表。1948年春以后,大湖的农会组织方才遍及各个村庄。


柘陂华南小学

柘陂华南小学原是柘陂村吴氏四世祖宗祠,1932年在改作小学,名曰“华南小学”。很快,随着红色革命形势的发展,进步人士进入华南小学任教,该小学便成了连平县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是连平革命时期红色堡垒。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钟明、邓基等共产党人领导的柘陂地下党组织为党的传递情报、掩护领导人转移、输送青年参军作出了极其重要的独特的贡献。

1944年冬,邓基参加东纵整风学习回来,以连平特派员的身份,继续留在华南小学开展地下工作,牵头组织了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1945年春节间,地下党组织教师、学生为主成立了一个宣传队——醒狮团,前往大塘、高乾、忠信等地宣传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游击的斗争故事。

1948年冬,以柘陂地下党员吴文辉为骨干,连平党组织组成一个武装工作队,后发展到100余人,活跃在连河公路沿线,成为打击国民党部队的坚强队伍。柘陂华南小学是后来特委领导连平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

茶壶耳屋位于油溪镇茶新村,1940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20多人从龙川到忠信,就将茶壶耳屋作为开展地下活动的据点,并在此开办义务教育学校,宣传命命思想,发展中共党员,历时6个月。解放后,这里成为革命老区纪念地。如今,该屋成为油溪镇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里面陈设着许多画有革命年代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的场景图片,真是茶壶耳屋“新茶”香。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连平县绣缎圩老街,有一座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据《连平县文物志》记载,该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大湖、三角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的。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7年,坐南面北,碑周围面积约500平方米,碑高约6米,底宽3.4米。在纪念碑左右两侧约4米处,分别建有二个小亭,在小亭地底下,安葬着革命烈士遗骸。


塔岭烈士墓园

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的塔岭烈士墓园,这里安奉了抗日战争以来各个时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的167位革命烈士。

1948年11月15日,粤赣边支队第三团由严尚民、郑群、曾志云等率领,以诱敌深入、包围聚歼的战术,在大湖绣缎狮子脑山伏击国民党保安一团加强连。这场战斗异常激烈,此役敌军全连覆没,毙敌80余人,俘敌40余人,还缴获了一批枪支和弹药。在战斗中,粤赣边支队朱振汉等7人光荣牺牲。大湖狮子脑山战斗是九连地区扭转战局的一次重大胜利,是震撼岭南的九连地区五战五捷中的一场大捷,载入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塔岭烈士墓园正门左边内墙上镶有原粤赣边支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撰写的《历史的见证》、《坚持九连山进军广州的回忆》、《狮子脑战斗回忆》等文章。后部墓园有一个四方碑和一个四角亭。亭上书有“狮子脑战斗纪念亭”八个金色楷书,两边付一副对联“先烈英魂照千秋;英雄浩气万古存”。

革命英魂永垂不朽,历史的记忆也将永远留存人们心中。而今,塔岭烈士墓园已经成为连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当前,连平县各镇根据“中央苏区县”的优惠倾斜政策,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将革命史迹保护和利用与中央振兴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战略进行结合,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蓬勃生命力。


编辑:邓铭威
    上一篇:减税降费公益广告
    下一篇:红色紫金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