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河源旅游

龙川县登云镇

古邑儒风 红色故里

2023-04-26 10:06:13 来源:河源日报

5cc4395f0e3c899e8da1bca8211e60f8_0426006_003_01_s.jpg

■登云镇航拍

121c5eb452f7681377c6e5ba038f2eb5_0426006_003_02_s.jpg

■革命烈士叶卓故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有专家认为,韩愈这首诗里的蓝关就在龙川县登云镇。

登云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较为平坦,人口相对密集,紧邻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地处长深高速公路与河惠莞高速公路交会处,梅龙高铁穿地而过,距县城仅13公里,交通便利。近年来,登云镇按照“一核一带、产城融合、古邑儒风、红色故里”发展理念,在深圳市驻登云镇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乡村振兴事业稳步推进。当前,登云镇将东山村叶卓故居、航空育种丝苗米基地、天云村“夫妻榕”、豌豆种植基地等串珠成链,形成新时代红色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的新思路,进一步推出“享乡村慢奏 看龙川东山”等精品线路,为龙川县城、产业转移园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休闲商贸服务。

古邑儒风

蓝关,俗称丫顶关,地处龙川县和五华县的交界处,这里左右两边群峰对峙、险峻奇峭。清朝名士黎吉云曾描写过它的壮美:“岭海东行半是山,百围榕树壮边关。”古时,蓝关上的古驿道是广、循入潮、闽的门户,韩愈就是经此去潮州任刺史。

后人曾在蓝关附近修建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祠内供有韩愈塑像,挂着“雪拥蓝关”的匾额,祠门刻有“文光腾北斗,庙貌壮蓝关”的对联。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还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过蓝关谒韩文公祠的优美诗篇。登云镇自古崇文重教的氛围很浓厚,很多人吃苦挨饿,都得供儿女读书,有“一条草担竿挑出一个今科状元”的佳话。

虽然雄关不再,但是现在的蓝关山岭秀美、林木幽深,环境十分优美。蓝关的山泉、古榕和山歌,并称“三绝”。

红色故里

登云镇的东山村,有一位烈士——叶卓,他曾是龙川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叶卓(1891—1930)原名卓庆。1915年离家,先后在广州和香港做工。五四运动爆发后加入广州石行工会,投身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同年回家乡协助整顿双桥乡农会组织,开展“二五”减租斗争。不久重回广州担任石行工会主席。1927年回乡参加革命,当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筹划鹤市武装大暴动。1928年参加叶剑英领导的梅城起义,同年5月任中共五兴龙县委书记。1929年1月兼任中共龙川临时委员会书记。1930年7月在田心田北被国民党逮捕,12月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叶卓被追认为烈士。

叶卓故居位于登云镇东山村东苏。建于清代,坐南朝北。三进三横(左一横)二围龙,正屋上三下三布局。总面宽39米,总深51米,建筑占地面积1989平方米。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硬山顶,灰沙、青砖混合地面。计有11厅、6天井、68房间、一花台、一余坪、一半月水塘、一照墙,总占地面积2493平方米。大门前檐一梁,麻石门框、门礅、门槛,栊门,门额原有字“拔元”,早年被用石灰涂抹覆盖。中正厅前檐有二圆木柱和侧屏,后部有屏风。该屋对研究清代当地客家围龙屋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研究土地革命时期当地群众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迹具有较高的价值。

帮扶东山村的深圳市税务局围绕叶卓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内容定位、龙川红色旅游打卡胜地的宣传定位、龙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精神定位,以东山村一带为中心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积极向深圳驻龙川工作组申请建设资金,第一期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投资70万元,建设叶卓故居周边的绿化和红色小广场工程;第二期投入130万元专项资金,完善周边配套设施,修建公园旁边道路和停车场以及清理河道;第三期精心设计叶卓故居陈列展示方案,从项目分析、平面布局、版面设计、策展思路、设计方案四个方面,充分展示叶卓故居的红色文化内涵与底蕴,通过三期建设全面改造激活周边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主题教育公园,为登云镇旅游业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产业振兴

近年来,登云镇抢抓机遇,借助外力,激发内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深圳市驻登云镇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之下,加快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行动计划,坚持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和技术向登云流动,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深圳市驻登云镇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派驻干部求实创新、履职担当精神,探索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携手爱心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以发展红色资源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其中深圳市税务局利用登云镇毗邻长深高速路口交通便利、潜在游客较多的优势,分期打造登云镇东山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同时瞄准高端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村、校、企”合作化共富新模式,结合东山村的土质、水源,在平安银行扶贫金融办的支持下,推动东山村村委会与华南农业大学航天水稻研究团队合作,签订帮扶工作协议书,开垦荒地作为优质高产、抗逆广适、性状突出的航空水稻“航聚香丝苗”试验田,并由当地龙头企业——龙川县湾叶农产品公司承包,带动村民一起耕种。湾叶农产品公司作为销售商和技术指导,在帮助村民种植航天水稻的同时,引导村民精耕细作形成观光农业,为发展旅游产业夯实坚实的基础。

运用数字技术,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在丝苗米种植基地上注入新动能,引入平安农产品智慧质量溯源平台,依托平安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种植基地的光照、水肥、温湿等信息,累积实时、精准的基础数据,提供实时灾害预警,同时实行无人机空中精准施肥,提高丝苗米种植全过程标准化水平。平安银行扶贫金融办还出资购买农机设备,不仅解决村里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提高作业效率,还能在闲暇时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精品民宿和茶油基地。东山小学原是东山村村内废弃的乡村小学,小学背后山上种植有200亩茶树。深圳市税务局驻村干部积极动员,按照“规划专家做、材料就地取、事情大家干”的总体思路,变废为宝,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来学校教室、教师宿舍、操场原貌等基础上,把东山小学规划成为镇里一所具有示范性,集住宿、餐厅、瑜伽健身、野外露营、娱乐演艺等于一体的文旅休闲场所。同时,引导游客融入当地传统生活,深入了解山茶油文化,与当地村民一同采摘、挑选油茶果,亲自参与茶油的诞生过程,为东山村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镇里的贡献。

当前,登云全镇共有9家农民合作社,其中龙川县石福柚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拓展品牌,“石福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广东龙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鸽养殖已经提上日程,进入投产阶段。

(文/刘志勇 图/杨李维)

    上一篇:打响绿美河源客家茶品牌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