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重镇 多彩蓝口
上广东村长伯伯电商平台 了解更多 河源优质农特产品信息
■乐村石楼
■礤头茶
核心提示
蓝口镇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据考证,蓝口镇在隋代短暂成为雷乡县县城,元代设立了驿站,明代设有巡检司。而今,蓝口镇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强力推进,再次凸显东江重镇的地位。
蓝口镇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是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法宝”之一。根据“一镇一业”规划定位,蓝口镇正加快推进东江码头渔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在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分类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明显。目前,礤头村茶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康的“绿色银行”;老埔场村现代农业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是农村发展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长效化产业振兴机制的主要平台;长江头村咸水塘谈判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齐坑村古井、司马第,塘心村古建筑和乐村石楼等底蕴丰厚的遗迹正焕发新的活力,多彩蓝口乡村旅游线路建设正稳步推进。
■文/本报记者 刘志勇 ■图/本报记者 杨李维
礤头村:茶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礤头村位于蓝口镇最北部,地理位置偏远。近年来,礤头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发展茶产业,并积极筹集资金夯实基础设施,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礤头村,一排排茶树似层层波浪,阵阵茶香沁人心脾,给春日的山村增添了生机。
礤头村依靠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目前全村种植茶叶面积约4600亩。
接下来,礤头村将继续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巩固和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加快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到村里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做大做强以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咸水塘:加快华南地区解放的秘密谈判地
1949年初,党中央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九连山斗争中取得五战五捷胜利基础上,执行党中央指示,按照中共香港分局和粤赣湘边区党委的部署,在河源的曾田、蓝口等地,通过近半年的反复和谈,敦促国民党部队和地方保安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投诚起义。最后在蓝口镇长江头村的咸水塘举行秘密谈判,并达成协议。
1949年5月14日,曾天节率领的国民党保安十三团与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会合于龙川县老隆车站附近,并于当天中午打响了解放老隆的战斗。老隆战斗打响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吴奇伟领衔,联合李洁之、曾天节、肖文、魏鉴贤、魏汉新、蓝举初、张苏奎在老隆联名通电全国,宣布起义。15日,曾天节领衔率国民党保安十三团全体官兵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致敬电。
咸水塘谈判促成粤东等地区国民党官兵相继起义,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6月22日,毛泽东、朱德通过新华社电讯,致电吴奇伟、李洁之、曾天节等起义将领,表示欢迎他们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并勉励他们“遵守人民解放军制度,改造部队,与人民解放军整个力量协同一致,为解放广东全省而奋斗”。
齐坑村:田园风景成为高速公路旁亮丽名片
驱车行驶在河梅高速公路蓝口段,整齐的房屋,连片的稻田,美丽的沿河碧道映入眼帘,这里就是蓝口镇的美丽乡村之一——齐坑村。
近年来,齐坑村不断加强宜居乡村建设,完善道路、路灯、文化活动场所等,还通过美化蓝溪河两边碧道,为村民提供了环境优美的散步、健身场所。
齐坑村连片600多亩的水稻种植,形成一道亮丽的田园风景线,春天禾苗刚插秧,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齐坑村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满眼金灿灿的稻谷传递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齐坑村还有古建筑——司马第,建于道光年间(清),距今已近200年,司马第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900平方米,屋内多达96间房、15个天井,规模宏大,建筑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讲究对称性,颇具客家民居风格。
老埔场:小番茄种出大产业
春暖花开,草木葱茏,万物勃发。走进老埔场村,绿水青山,道路宽敞平整,老埔场种植基地的果园里结满了红色的小番茄。
在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中共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委员会对口帮扶下,老埔场村因地制宜发展了“千禧小番茄种植示范基地”。
老埔场的“千禧小番茄”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番茄育种团队吕亚清老师,作为深圳市科技特派员全程参与研究的。“千禧小番茄”在口感、营养价值上都得到了好评。老埔场千禧小番茄年整体产量稳定在150万斤以上,且能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每天出果、全年供货,产值可观。
如今,老埔场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激活了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要素,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收入,稳定了村干部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乐村石楼:客家民居建筑的瑰宝
乐村石楼是东源县客家民居中四大围屋之一,是保存最完好、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围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瑰宝、客家文化的体现。它的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厅、梁、屏、柱等雕刻装饰,与其他客家围屋相比,显得独具一格,尤其是几座门楼上悬挂着醒目的“大夫第”“副榜”“武魁”“敦彝堂”匾额,更加体现出当年屋主是一名才高八斗、文武兼备的张氏族人。整座石楼围屋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天圆地方,阴阳配合。石楼共有98间房、15个大天井、6个小天井。围屋内部结构迥异,厅厅相连,栋栋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叠叠相套,采光通风良好,排列井然有序、独具匠心。屋内设有防火水槽、炮台角楼、古井等,各种雕梁画栋、石刻精细、画工精巧,色漆涂料历经200多年不褪色,可见其建筑技艺之高超。这里不但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客家风情非常浓郁,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客家风情文化、客家山歌、客家习俗、客家人物、客家美食等,这些构成了乐村石楼景区的特色民俗风景。
近年来,蓝口镇围绕“一镇多业”“一村一品”目标,着力推进蓝口镇东江生态渔业观光项目建设,以特色渔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蓝口镇东江码头文化和东江两岸优质生态资源,逐步打造集休闲垂钓、智慧养殖、有机农业、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康养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项目。同时,积极挖掘本地优质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发展农业产业观光+历史文化景点的“多彩蓝口”“旅游+”项目,推动全镇全面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