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下车镇:
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名镇南粤特色水果之乡
■桅杆夹上一般写上考试时间、中举第几名等。杨李维 摄
■徐傅霖故居 欧武杰 摄
■江广桥 欧武杰 摄
上广东村长伯伯电商平台 了解更多河源优质农特产品信息
核心提示
说起和平县下车镇,有一个有趣的传闻。相传古时有一位武官,在此地路边竖立了一根石柱桅杆,以彰显威武。路经桅杆的官员们,都必须下马车步行。后来这里形成了集镇,就取名“下车”,一直沿用至今。
下车镇位于和平县东北部,北毗江西省定南县,东临龙川县细坳镇,南接长塘、优胜两镇,西与上陵镇相接,是“两省三县七镇”交会点,是省级中心镇。猕猴桃种植业是下车镇的支柱产业。下车人文历史悠久,有流传盛广的“一门三进士”,有保存至今的进士牌坊,有蕴藏着深厚人文内涵的浰东小筑,有282岁“高龄”连接粤赣的江广桥,还有久吃不厌的下车特色小吃……
下车镇是历史名镇,有文昌阁、马山坳、赤地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5处,敬公祠、德公祠、乌鸦落洋等明代古建筑7处,书廊下、赤鼻咀、家燕大夫第等清代古建筑38处,白面嶂紫薇宫、石达开祖居地、浰东小筑、文昌阁等近现代重要史迹5处。其中,兴隆古村落是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徐傅霖故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下车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弘顺康养基地落户为契机,探索和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康养等相关产业,朝着打造“客家文旅康养名镇、南粤特色水果之乡”的目标迈进。
本期村长探村带你走进和平下车,一探究竟。
猕猴桃:打造下车支柱产业
是不是只要提到猕猴桃,大家脑海中都会蹦出一个毛茸茸的水果?这种水果酸甜可口,让人入口难忘。
猕猴桃种植业是下车农业支柱产业和“一镇一品”优势产业。该镇猕猴桃种植总面积2.3万亩,各村均种植猕猴桃,其中以云峰村高峰猕猴桃基地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社会知晓度最广、最具代表性。高峰猕猴桃基地位于下车镇云峰村高峰林场,有山林面积12294亩,占全村山林总面积的45%,是和平县重要的猕猴桃基地之一。该基地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合作基地和广东省“省级示范社”。
早在2017年,下车充分利用高峰猕猴桃果场品牌优势资源,整合该镇及周边镇41户153人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云峰村猕猴桃合作社,总投入120多万元,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村民按比例分红,每年按照20%返还入股本金,固定年收益10%。该举措增加了村民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高峰猕猴桃基地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用于猕猴桃棚架改造和品种改良,对基地道路进行硬底化,在壮大猕猴桃产业的同时也在为观光旅游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打造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品牌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化旅游体验线路,塑造特色鲜明的下车农业产业品牌形象。
“一门三进士”:客家人耕读立家楷模
“祖进士,孙进士,一门三进士;叔明经,侄明经,三代九明经”。这首传颂至今的歌谣,说的就是和平下车兴隆村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祖孙3人。和平县自建县以来共有6人考中进士,包括兴隆村中心围徐氏3人,一时饮誉全县,堪称客家人耕读立家的楷模。
徐氏族人为了弘扬宗族功德,在下车兴建了诸多大型建筑,其中在中心围兴建进士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牌坊坐北向南,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门三楼,通面阔6米、高7.5米。中门二层石匾横刻正楷“进士”大字,右边竖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戌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柒拾贰名进士徐廷芳立”。三层石匾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两字。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
徐旭曾所著的《丰湖杂记》是最早论述客家渊源的文章,被誉为客家人的宣言书。“进士牌坊”现已成为“一门三进士”的纪念碑,广受族人怀念,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客家文化的弘扬。徐氏祖孙3人汲汲于学业、清白为官的情操,直到现在,仍激励着徐氏后人及乡民。
浰东小筑:浰水探源远 东方聚秀多
在近代史上,徐傅霖是民国名人,和平县下车镇石含乡李坑村人。他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更严拒日本人强请出任广东省省长,并在日本人索要墨宝时书写两首绝句,对日本人进行讥讽。他的铁骨铮铮、民族气节可歌可泣。
徐傅霖故居又称浰东小筑,位于下车镇石含村,是和平县保存最完整的四角楼式古建筑之一,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和平县唯一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浰东小筑纵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四角建有碉楼,前有庭院,外有围墙,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房间共48间。斗门、两侧石柱、正门上的匾额及屏风等留下许多当时名人政客题字题联。其中,二进中厅木屏风上方还阳刻着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所书的“亦政堂”三字。“浰水探源远,东方聚秀多”。一座民居能有这么多名人政客题字题联,实属罕见,说明这里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江广桥:“一桥连两镇通两省”
粤赣交界处有座282岁“高龄”的江广桥,也叫五眼桥。它横卧于下车镇下车河上,连接着广东、江西两省,是“江广通衢”的历史物证,也是古代建筑的“活标本”。从下车圩跨过江广桥,往北行走不足1公里,就到达江西省地界——定南县天九镇,当地人都称古桥“一桥连两镇通两省”。
江广桥桥面受到长期足踏车轧,留下不少凹凸不平的历史印迹。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江广桥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在江广桥旁边修建了一座过水桥,小车、四轮车可从过水桥上经过。如今,江广桥更多时候是作为观光桥保留。
韭菜粄:
香甜软糯久吃不厌
韭菜粄是下车传统特色小吃,用灰水(植物烧成灰后泡水过滤而得)浸泡老米至柔软,加农家韭菜混合搅拌,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再用柴火大铁锅慢熬成膏状,经多番搓捏后做成“猫公棒”或长方形、饺子等,最后文火蒸数小时而成。出锅时,满眼碧色,韭菜香味四溢,入口弹性十足,是客家人把韭菜与米粄混做的常见小吃,吃之既有韭香味,又有米粄口感。
韭菜粄的吃法有很多种,可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吃,可蘸着用葱、姜、香菇制成的葱姜水吃,还可炒着吃或煮着吃,或者切成条块放点酱油、辣椒、薄荷等配料蘸着吃,那味道让人入口难忘。在和平当地,韭菜粄属下车最为出名的小吃。亲戚家办喜事,当地人都会做韭菜粄配其它礼物前去贺礼。
■文/本报记者 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