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资深心理老师支招
■本报记者 邹茹玉
春季开学已过两周,我市各中小学已全面步入教学正轨。从悠闲假期切换到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不少学生面临身心“重启”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记者走访我市多所中小学发现,各校通过心理讲座、特色班会、家校联动等举措,构建起多维支持系统。资深心理教师呼吁家校合力,为学生成长构筑“缓冲带”。
开学综合征透视:
三大困扰需警惕
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吴永筱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与调研发现,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学适应问题。学习上,从假期放松状态进入紧张学习,面对新知识和难度提升,学生易因担心成绩不佳而焦虑;生活中,假期作息不规律,开学后需重新调整,适应早睡早起,并适应食堂饭菜,易感到疲惫、食欲不佳;人际交往方面,部分同学因假期生活差异,与同学共同话题减少,融入集体困难,产生孤独感,内向学生尤甚。此外,家长新的目标和期望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影响亲子关系。
吴永筱举了七年级学生小佟(化名)的案例:寒假期间,该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作息不规律,开学后经常迟到并出现课堂嗜睡现象。经班主任建议,小佟到心理辅导室接受辅导。吴老师根据小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游戏限时契约”,并争取到家长和科任老师的配合,通过多维度的关注、渐进式的调整,两周后小佟基本恢复了学习节奏。
源城区中英文学校的老师曾淼英也提到,尽管大部分孩子能顺利适应新学期,但仍有少数同学出现紧张、烦躁、懒洋洋等情况,主要是寒假结束后生物钟未能及时调整,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心理调适工具箱:
从“心”破解适应难题
“适度的紧张其实对学生是有益的。”曾淼英表示,适度的紧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投入度,也有利于学校纪律的管束。针对开学适应期的“水土不服”,学校和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应对呢?两名一线老师共同开出心理处方。
应对学习压力,吴永筱建议,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挑战,按规律作息,制定学习计划,遇到困难及时请教;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压力,给予情感支持,积极沟通,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帮助调整作息;学校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活动帮助学生适应,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面对人际交往问题,吴永筱建议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与同学微笑、打招呼,分享假期见闻,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发生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沟通。还可观察他人的相处方式或阅读相关书籍以提升社交技能。
曾淼英认为,开学前几周的班会课是进行开学动员及心理调适辅导的最佳时机。今年新学期,曾淼英的班上转来了两名新同学,小女孩初来乍到,对新环境感到陌生。曾淼英借助班会课组织了一场“欢迎新伙伴”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新同学和其他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制定班集体和个人目标。还让孩子们写下新学期的愿望,通过制定学期计划,新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打开心扉,融入集体。
家校合力:
为学生成长构筑“缓冲带”
据了解,我市各中小学校均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思政第一课、心理主题班会、家长工作坊、同伴支持系统等创新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例如市第一小学日前举办主题为《灵蛇舞动启新程,哪吒精神伴成长》的心理调适讲座,将蛇年寓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从情绪管理、学习规划和自我成长三方面进行调适。该校专职心理教师曾惠青还教学生用“接受各种情绪”等方法调节负面情绪,用“降低启动难度”等方法让学习更有趣,激励学生突破自我。
“开学适应期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部分,既是挑战亦是成长契机。”吴永筱认为,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问题,学生需要积极调整心态,提升应对能力。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给予支持和引导,多方携手,为学生成长构筑“缓冲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