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
打造全民阅读推广品牌
■市民在市图书馆阅读图书 本报记者 朱惠思 摄
■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 曾美兰 赖婷婷
近日,我市首届读书月活动落幕。
作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阵地,今年以来,市图书馆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引领市民共享阅读之乐,以优质、高效的阅读服务,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打造全民阅读推广品牌
创新举办读书月活动
“什么是AI?”“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奇生物存在于今天的世界,会发生什么?”近日,市图书馆开展槎江大讲堂活动,曾任中国外交官的儿童作家吴诗凡以“当AI遇上中国神话”为主题,与河源学子展开别开生面的交流,引领学生们进入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近年来,市图书馆通过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具有河源特色的文化元素,倾力打造了“我最喜爱的童书”“中华文化我传承”“悦读阅河源”“河图图剧场”“槎江大讲堂”“古邑讲堂”“河图国学讲堂”“环保河图行”等数十个覆盖各类人群、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阅读推广品牌。截至11月30日,市图书馆共举办2060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参与读者94.99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市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善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政策,通过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深圳出版集团的支持,策划举办多种阅读活动,开展了100多场丰富多彩的读书月文化活动,力求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读者的需求。
此外,市图书馆还注重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深圳出版集团等单位携手,邀请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协常委、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中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王律在市图书馆开展“赵佗与南越国文献收藏展”,展示125件有关赵佗与南越国的特色文献藏品,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见证了广东、河北两地发掘宣传南越王赵佗的历程和贡献。
延伸服务广度
拓展全民阅读覆盖面
“哇,这里的书好丰富啊。”“看,这是我喜爱的图书。”在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中,市图书馆的“馆校共享图书”流动图书大巴开进乡村校园,为乡村的孩子们送上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市图书馆充分利用县域总分馆制和“馆校共享图书”项目,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构建“3+1”四级全民阅读体系,打造“悦读阅河源”的阅读品牌活动,建立了上下联通、发展均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全域统一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服务体系,用书香涵养城市活力,筑起触手可及的“文化粮仓”,让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市图书馆还致力于挖掘地域文化,通过乡村记忆载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举办“非遗记忆课堂”“客家童谣伴成长”等活动,让青少年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市图书馆面向学校教师、业务骨干及社会阅读推广人员举办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班,构建儿童阅读推广网络体系,打造全民阅读专业平台,培育少儿阅读推广志愿者。目前,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班已有42人考取阅读推广人初级证书,67人获得结业证书。这支阅读推广人队伍已深入我市各基层给孩子们讲书,为孩子们点亮阅读的希望之光。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图书馆将继续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图书馆建设和阅读品牌推广,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阅读服务,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阅读中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下一篇:没有了